李正 窦建树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上海 200234)
据相关调查,在初中生群体中,喜欢运动的学生数大于不喜欢运动的学生数,同时男生的体育活动积极性高于女生[1]。学生在初中阶段身体发育处于黄金时期,但由于每位学生的身体发育先后不同,发育水平各异,以致学生对于运动的需求也明显不同。由于各方面因素共同导致了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课兴趣不大,出现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这既不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又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有必要对影响初中生体育课学习的因素进行充分分析,为体育教师的日常工作提供实证参考;就如何提高初中生体育课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给出合理的建议。
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好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阶段,虽然心理和生理日渐成熟,但是身体各器官的机体代谢水平处于不稳定状态;心理方面,学生比较容易受到自身原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生理方面,学生身体发育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学习能力和技术掌握水平也略有差距。而且随着学生生理的不断发育,部分心理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学生心理上的不稳定、不成熟会使学生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同时,部分学生本身未对体育锻炼和学习有深刻的认识,导致他们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体育课。经过分析,影响初中生体育课学习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初中生身体发育迅速,但由于身体发育水平的不同,导致初中生的身体素质个体差异客观存在,这也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因为生理上的变化而不能很好地适应体育课的学习,这部分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身体发育比较迟缓的同学身上。同时,由于青春期学生生理上的变化,第二性征和生理期的出现也会影响部分女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在平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学生因生理变化而引起的各类问题,很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影响到学生体育课的正常学习和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生由于原本体育技能掌握存在差异性,加之生理的不断变化引起个体身体素质的分化,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对运动技能掌握能力的差异程度。各方面因素引起的运动技能差异都会影响到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学习。初中生随着身体发育不断加强,体育技能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充分了解每位学生,在教学内容选择和学习强度要求上按照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学生体质的实际的情况区别对待。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注重差异,因材施教。否则可能会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自卑感和压抑感,逐步丧失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和自信,进而促使消极情绪的产生,甚至影响到其他学生对体育课的正常学习。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身内在需求和外界环境两方面因素影响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心理变化。“内在需求是学生在体育课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而外界影响则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2]。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如果学生的运动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就会导致学生学习情绪的波动,进而会影响到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而外界环境变化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同样有着较深的影响,良好的外部环境会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和体育意识的养成有着积极正面的引导。
“体育认知是体育参与者对体育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常识的认识和了解”[3]。一个人对体育运动认识和了解得越多,对其形成进一步的体育意识形态越有帮助。体育认知也是形成体育意识的重要方面。由于外界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学生自身原因,部分学生未能对体育运动或体育课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学生对体育没有正确的认知。在体育认知缺乏的情况下进行体育教学,既不利于学生对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又不利于学生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纵观我国体育教材,内容与形式大同小异。体育教材形式的不尽相同导致了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趋同性。虽然相同的体育课学习内容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提出不同的学习难度,规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是统一重复的学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对于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调查发现,体育课普遍存在教学形式陈旧、部分体育教师采取“放羊式”教学等问题。由于部分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欠缺、责任心不强、教学重心被其他行政工作迁移等,都导致体育教师很难开展生动有趣且具有吸引力的教学课程。另一方面,应试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导致其他任课教师不支持学生上体育课,甚至抢占体育课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不仅不利于初中生体育课程的学习,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
据相关调查,大部分学校体育设施和运动场馆很难能够达到国家和各省市的《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标准。乡村学校场地充足,但是设施相对匮乏,规格不能达到相应要求;市区学校资金相对充足但场地面积相对紧张,甚至有的学校很难满足日常教学需求和学生运动需要,所以学校场地器材的不足制约了学生运动项目的选择,影响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学习。
家庭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初中生体育课学习的重要方面。当今社会大部分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丝毫没有放松对子女的学习成绩的要求,当下初中生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多方面的压力。才艺培训班和文化课补习班占据了他们大量的空余时间,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空余时间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有些家长自身没有良好的锻炼习惯,更不能很好地督促和指导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学生正常的体育课是浪费时间。导致学生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下,家长错误的认知影响下对体育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一些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独生子女比例增加,家长的溺爱,导致学生经历的挫折减少。学生缺乏坚持拼搏的体育精神,不愿承受体育课的负荷,也会间接或直接影响学生体育课的学习。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的身心出发,选择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个性化“需求”中探索,发展。这同样也是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深入落实。这就需要一线的体育教师通过不断扩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随着体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可以看到地方性课程不断落实,校本课程的不断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既丰富了体育课教学内容又有效刺激了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学校或教师个体,需要大力推进体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落实。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安排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内容。
一堂精彩的体育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在课堂中适时、高效、科学的教学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高效科学的教学手段不仅能保质保量安全地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同时在转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是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水平体现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能够正确有效地利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教学是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的重要因素。逐步推进男女分组学习或兴趣科目教学、专项化教学,不仅要求学校和体育教师注重到男女学生之间的差异,同时要满足每位学生个体的个性需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在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建立全面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更加全面科学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不仅对学生的运动成绩进行评定,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幅度进行全面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这种认可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学习。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体育作为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课对于运动技能的学习,坚持拼搏、团结互助精神的锤炼都有着高度的不可替代性。所以要求学校在对学生运动技能传授的同时全面了解学生对身体锻炼需求和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安排相关内容和知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团队精神等。同时体育教师作为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重要导师,需要在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适量的运动生理知识的灌输,让学生在一定时期对自己的生理变化有充分的认识,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水平,对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生阶段的学生是否喜欢体育课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材教法的变化会在课堂中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体育意识的养成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不仅需要注意教师本人的教学技能的丰富,还需要其拥有高度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知识。“任何一门课程都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升。只有体育教师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选用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喜欢体育课,进而对体育课的学习产生兴趣”[4]。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增加,这对新时期的一线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体育教师具备高超的运动技能、娴熟的教学手段,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优秀的个人魅力。
初中生因为还处在生理的发展时期,心理水平还处于不稳定状态,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产生波动。而体育教师对学生身体发展和日常行为的影响相对深刻,这对体育教师就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不仅仅要求体育教师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还要在向学生灌输积极科学的体育理念的基础上已身作则,切身影响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同时社会,学校和家庭也需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锻炼态度。
(1)影响初中生体育课学习的因素来自多方面,其中学生随着身体发育产生的生理,心理变化是影响学生体育课学习的主要因素。其次,体育教师教学内容的落实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本身的整体素质水平等也对学生体育课的学习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此外场地器材的充足与否和社会、家庭的正确引导对初中生体育课的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提高初中生体育课学习效果的方法是多方面的,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生理需要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教育;体育教师也应该严以律己,提供自身综合素质,积极通过身体力行和言语教育提高初中生对体育的认知。
初中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期间对于学生体育认识和体育意识的培养将影响其一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体育课的教学中充分了解影响学生体育课学习的因素,了解学生需求,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手段落实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并在体育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体育教育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爱上体育课,最终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1]陈叁.对中学女生参加体育课兴趣的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体育师友,2012(2):79-80.
[2]范存芳.影响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因素和对策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3(32):71-72.
[3]王红福.影响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课兴趣的若干因素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46-147.
[4]白羽.高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教学与研究,2014(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