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洵燕
【摘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活水源头,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素养。科技的发达和社会的进步,导致了情感趋向于荒漠化的状态。语文学科的独特性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有利条件,应该担当情感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探究情感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结合教学实际,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堂;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情感教育不是语文教育的一种手段或者工具,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目标。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一种助推力。情感教育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肯定的反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的。情感教育的意义重大。
一、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未来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
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人才济济,竞争激烈。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那就应该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人生的成功所需的不仅是学业的优异,情感因素也是一个基本的条件。情感水平不能用“学历”来证明,可是人在社会交际中的行为举止里流露的都是情感,所以说,情感能力是一个人的第二张“学历”,这对未来人才的情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年来,语文教育中一直都是“重知轻情”,但是“认知”和“情感”同样的重要,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在语文课堂上渗透着情感教育。
(二)语文新课改对情感教育的需求
新课改中把情感教育提上了日程,不断宣扬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目标中,情感教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之所以强调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是因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内容。曾经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陈旧看法已经成为偏激的教育思想,还有人认为学好理科,将来容易找工作,这种不全面的教育思想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反而会教育出畸形的社会人才。新课改对情感教育的理解层面在提升,让学生得到了解放,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也注意到对学生的精神层面的关怀,让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起来。
(三)学生个体情感发展的需求
学生的情感是在不断发展的,语文课堂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是恣意自由的发展,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才能健康正常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的鼓励和信任,能让学生受到情感的滋润,从而能够促进学生情感心理健全地发展。因此,语文课堂上要把情感教育深入学生内心,才能让学生的情感世界丰富充实。
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在课堂学习情境中积极创设,以文激情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学习。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文激情,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首先,在精心的预设中进入课堂。采用情境导入、悬念激情、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教学方法,紧扣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来。其次,要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教师可在教室四周张贴海洋鱼类、植物和矿物的图片,学生一走进教室就如同置身于“海底世界”一般。在这样的环境中来学习课文,学生一定会乐此不疲。最后,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情感。语文教师要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语文教师既要做讲师,又要为人师。既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要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以促进语文学习。如《大江保卫战》中的乐观向上和奉献精神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教学载体,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健康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在优美语言文字中尽情感悟,以情导行
语文教材中,无论是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还是引人入胜的小说、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而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塑造关键阶段,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境体验、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尽情感悟,以情导行。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个性情感。如教学《大江保卫战》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令人心惊胆寒的洪水场面,展现我人民子弟兵在抗洪抢险中所表现出的牺牲精神,激发学生对他们的敬爱之情,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激起学习英雄人物的情感,以至于在以后的行为中处处以英雄为楷模,时时督促自己的行为。
(三)语文教师为人表率中体现真谛,以行育情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无论是国外的教育大师,还是我们的先辈孔子、徐特立、叶圣陶、陶行知、师霞等,都以其个人的魅力影响着自己的学生,使学生得到了他们的熏陶。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