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学程单预设、问题情境构建、合作探究安排、根据学情导学等四个方面谈如何创设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结合教学实例,展现学生活跃思维和互动表达。
【关键词】自主学习;平台创设;课堂活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语文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学习的收获更大,课堂活力无限。
自主学习的平台创设要自然恰当,融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笔者从学程单预设、问题情境构建、合作安排、根据学情导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学程单预设让学习自主先行
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读通文本一般需要8分钟,逐步引导由浅入深的阅读更需要大量的时间。而如果学生在课前已经进行过阅读思考,课堂上的阅读会更高效。所以,课前的初读情况良好对课堂阅读成效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学程单明确课前阅读任务,学生的阅读自主行为前置了,课堂阅读交流更有效。
例如:教学《散文家谈散文》,学程单预习要求如下:1.读郭沫若的散文诗《白鹭》,至少两遍,试着读出白鹭之美,可以边读边在文中圈画;2.用一句话概括白鹭的总特点,可以选用课文中的原句,并列好课文提纲;3.再读课文,读出《白鹭》之美,简述作者是怎样刻画白鹭形象的。
这三点,从文本的内容形象认识到文章思路的建构,再到写作手法的思考,引领学生阅读从最初的认知开始,步步展开。课文提纲的骨架搭建,也给了学生提示。可以设想,无论学生能够阅读到哪一层次,都有助于课堂阅读的推进与交流。
二、问题情境构建自主学习氛围
“学则须疑”,阅读学习对文本的理解,要有个人的体悟,自然离不开设疑。巧妙的问题,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清楚地把握文本脉络,理解语意,探讨文字的美。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由问启思,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例如:陆蠡的作品《囚绿记》,借物抒情,于平淡的生活细节中包含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情感哲理。文章思路清晰,语言优美清丽,是典范之作。可以通过问题情境设置,促使学生逐步深入阅读文章,琢磨出文本之美。
课堂学习中,整合学生在预习时提出的几类问题,从“囚绿记”三字入手,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三大问题:这是怎样的常春藤?囚绿的原因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记?一次次地带领学生走入文本,自读分析,揣摩思考。第一,这是怎样的常春藤?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本时,即找到了描写的语句和概括的词语,有外形的美也有精神品质的美。第二,囚绿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品读关键的词句,体味作者心境后,慢慢感受。第三,作者为什么记?更是让学生走近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读出高尚。
三、合作探究激活自主阅读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体现,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通过互动交流和完善补充,来促进个人的自主阅读思维。
仍以《囚绿记》为例,笔者教学时,组织学习小组三次合作,其中探究“为什么囚绿”有两次合作:第一次是在预习批注的基础上,抓住5—11节有关内容,小组内补充完善,并有感情朗读。第二次是借助教师补充的材料,再深入思考作者对绿的特殊情感,思维碰撞,挖掘到同行和朋友的深意。第三次合作是体悟主旨,对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小组成员相互启发,写发言提纲,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我的看法。
从课堂学习效果看,小组合作学习成效明显,展示的内容丰富多样并有自我的体悟。为避免用时过多,并防止集体思考代替个人阅读。教师要求学生先完成个人的表达,然后组内进行评点。三次合作中解决了两大问题,即“囚绿的原因是什么”和“作者为什么而记”,时间分配并不相同,第一次和第三次合作时间在5分钟左右,第二次合作因为是对第一次合作理解的深化,并有教师补充材料的提示,所以时间约2分钟,学生的理解思考有精彩点。这样有序的合作探究,更能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
四、因“情”导学深化自主阅读
教学需要教师的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学生的自主学习应是教师引领组织下的。立足于学情的导学是贴近实际,是有效的。因“学情”而导,体现在学程单的预设时对学生已有学习素养的了解上,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当下学习情况的观察中。做到因“情”导学,让学生的自主阅读深化,例如:诵读欣赏诗歌时,课堂学习环节安排:1.师生共读《钱塘湖春行》;2.合作品读《望岳》;3.自读欣赏《登飞来峰》。三首诗的学习方式各有侧重,并且教师根据学生对写景诗歌的情感认识较零散,确定了诗歌的课堂阅读主线就是学会抓住直抒胸臆的诗句、景物的描写、诗歌创作背景三个层面去把握诗歌情感。《钱塘湖春行》的师生共读学习,是自主学习的示范。做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说说读到的情感,学生很快找出了“爱”一词;接着,品味早春美景,从而体会到诗人的喜爱之情;再补充《导读材料》介绍了白居易在职期间修筑白堤的背景,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诗人的“最爱”之意,体悟诗人的情怀。
《望岳》和《登飞来峰》两首诗由学生自主阅读,能够抓住阅读主线,深入体悟。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应从课前铺垫课内,延伸课外,从学生互动到教师导学,让语文课堂学习绽放应有的活力。
作者简介:张海英,女,1974年生,江苏省海门市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务主任。研究方向:课堂教学研究。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