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与整合,开发与利用

2015-12-04 02:53张霖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新教材开发整合

张霖

【摘要】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各种文体知识。文章从整合充实内容、看教材的变革、尊重学生个性、进行写作训练四个方面阐述,旨在对教材的重组与整合、开发与利用,从而更加有效地使用教材。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教材;整合;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对于学生来说教材只是学习的跳板,在老师看来也就是实施教学的起点。如果教学仅仅是对具体的每篇课文进行讲解梳理的话,就失去了教材的引领作用。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站在语文教学大纲的高度,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能够统领教材,从宏观的角度整合和重组语文教材,重新对语文教材进行多元化的解读。

一、以综合性学习为基点,整合充实内容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由此可以看出教育资源是极其广泛的,就在我们的身边。一位灵活机智的教师总是能够合理地补充和拓展教材的内容,让语文教学课堂永远充满活力,充满灵动,充满精彩。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就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更多的话题值得交流,更多的内容值得商讨,就在这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充实了学习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增添了学生的智慧。如有的教师在教学《青春随想》时,由于教材内容的可操作性不是很强,仅有简单的四个部分的内容令他们不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其实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就应该以综合性学习为基点,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与充实。可以从问题入手,让学生思考:青春是什么? 像什么?正值这一年龄的学生对于这一类的问题都比较感兴趣,很愿意和他人交流讨论自己心中的情感。由于话题轻松,学生又感兴趣,他们就会自由深入地进行讨论,谈论的内容由个人到集体再到国家,尽显个性,话语间洋溢着热情,情感获得了熏陶。

二、作为文化选择体现物,看教材的变革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在选择课文上是相当讲究的。老一辈文化人就曾提出过新学说,如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出“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以及后来提出的中体西用说。对于外来的文化究竟如何面对或者占有多大的比例,一直令学者们很困惑,能够入选教材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数量还是有所控制的。但在人们的心中都能够接受这样的道理: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是世界的,而且民族文化是宝贵资源,取之不尽。在外国文学作品里,像《最后一课》《卖火柴的女儿》《法国马赛革命歌》以及《项链》《蝉》《乞丐》等作品都一直被人们所熟知,这些作品优秀,可读性较强,有一定的感染力。类似的作品被选到教材中,影响了一代代学生的思想。但数量毕竟有限,更多的作品则是来自于民族文化的内容,依然是主流文化。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握好尺度,引导学生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让学生接受多元文化,充实头脑,更新理念,洋为中用,让学生的知识不再单一,成长为复合型的人才。

三、建构多元化解读平台 ,尊重学生个性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师道尊严的观念一直被人们所接受,学习过程中师生的关系都以教和学为主导,知识的传递都是单向的,教师居高临下,学生的个性被抹杀得一干二净。这样的师生关系使得师生的情感产生了距离,明显的师生不平等关系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创造性思维被束缚了,教学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比如说在教学《木兰诗》时,学生对课文讲述的故事饶有兴趣,有许多课文以外的问题想了解,比如说军营里的生活花絮以及身份亮明之后人们的惊异之情等,甚至还有的学生会问:花木兰怎么没裹脚呢?如果裹了脚又怎么能领兵打仗呢?有些问题似乎离课堂的教学内容有点远,讲多了好像会影响教学的进度,有些教师就会生硬地抑制学生的思维,极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自己设定的教学内容中。这样一来,学生的个性就被教师束缚,所得到的知识的范围变窄了,课堂上失去了多元解毒的平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刚出土的小嫩苗就被吞噬了,刚闪出的星星之火就浇灭了。因此教师多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探索,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四、利用教材转变角色,进行写作训练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不同人的思维肯定不相同,不同作者即使对于同一个人物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写出来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也会有所变化。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人物描写进行角色变换描写,可以让学生在更加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写作进行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例如:学习了《变色龙》之后,学生了解了警官奥楚蔑洛夫的趋炎附势、奴颜媚骨、见风使舵的形象,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换一个人称,换一个角度来对人物进行审视,如以奥楚蔑洛夫的同事的身份,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奥楚蔑洛的卑劣形象,也许还会取得另外一种讽刺的喜剧效果。再比如学习了《孔乙己》之后,对于文中孔乙己的形象,学生都会印象特别深,教师也可以尝试着进行角色转换,让孔乙己自己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自己的故事,效果也会相当不错。而这样的写法学生都会有极大的兴趣投入,愿意尝试来完成这样新奇的作文片段,把更多的精力投入课文的学习之中,投入写作之中,把课文学透的同时作文也写好了,收到双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整合和重组教材的内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多元化解读,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大胆创新,多元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正确引导学生的解读方向,不要偏激,不能误读误解,而导致形成错误的观点和言论,做到释放的同时适时点化。

参考文献

[1]阚士亮.新课改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成才之路,2012(25).

[2]段兆兵.农村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其开发[J].教育科学论坛,2013(10).

[3]刘元克.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教育价值实现策略[J].现代语文,2011(04).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新教材开发整合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