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利娟
摘要:探索区域职业教育在教学方面的合作制度,旨在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资源的集约共享,提高人才结构与行业企业需求的契合度,提高区域职业教育的整体教学实力。
关键词:区域;职业教育;教学合作;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128-02
一、前言
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都强调了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服务作用。《规划》提出了“创新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机制”,“组建跨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建立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平台,协调职业教育发展政策”。职业教育区域性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区域职业教育并非新概念。2000年以来,每年关于区域职业教育的学术研究和论述逐年增长。有的研究区域职业教育的规模及范围;有的论述如何在区域内组建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机构;有的探讨区域职业教育机构的治理结构;有的地区已组建了区域职业教育合作机构并对其管理制度做了有益的尝试。在反复的实践探索中,出现了“校企合作、校社合作、校校合作、校研合作、职教集团”等多种合作模式。无论采取何种区域职业教育合作模式,高职院校都是不可缺少的主体。同一区域中,各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实训场所、设施设备、课程建设等方面既存在“小而全”浪费资源、重复设置的情况,同时还存在利用效率低、竞争力弱的现象。同一行业、同一专业办学实力参差不齐,难以有效满足行业企业多种岗位的人才需求。
本文探讨区域职业教育校际间的教学合作制度。基本假设如下:(1)区域职业教育合作机构(以下简称“区域职教机构”)已存在;(2)高职院校是区域职教机构的重要成员,且各高职院校成员单位的产权、所有制、人事隶属关系不变,成员间也并不存在隶属关系、上下级关系,也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关系;(3)区域职教机构的决策、执行结构已明确,且有切实可行的治理机制。
二、区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合作构想
1.制订服务区域发展统一的专业体系。以武汉市为例,《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巩固提升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基地。这意味着武汉地区将需要大量土建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尤其是一线施工技术人员。根据武汉城市发展定位,制订服务于武汉区域发展方向的土建类职业教育专业体系,如轨道工程技术、地下建筑与空间技术、钢结构工程等。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为近年来武汉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紧需人才,目前提供这些专业方向的主要集中在培養宽口径、厚基础人才特征的本科类院校。因高职高专培养目标为在施工、管理一线从事施工放样、现场组织管理、试验检测、工程计量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所以,专业结构设置应基于本科专业类别进一步细化和改进,突出工序、分项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
2.编写面向岗位职责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上述专业结构体系下,通过调研收集岗位职责,并进行工作分析,形成岗位任务清单和岗位工作任务描述,提炼主要技能指标,解析技能模块,明确人才素质、知识、能力的统一规格。设定统一课程结构,尤其是专业核心科目,并确定课程标准和教学标准,规范培养过程应具备的资源环境和规模条件。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鉴定培养效果,区域内各院校用统一的考核模式,即统一的考核范围、统一的考试题库、统一的考核时间及统一的合格标准。
3.整合并共享区域内教学资源。此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软件资源,主要有教材、课件、习题库、视频等直接服务于教学一线的素材,一般用于理论知识教学;二是硬件资源,比如实验室、设施设备、实训基地,一般用于实践技能培训。对于软件资源,建设区域内资源库,共同开发核心专业课和技能课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并通过搭建交流共享信息网络平台,建立核心专业课教学内容、教学标准、教学计划的标准范本。对于硬件资源,在区域职教机构的统筹下,各院校发挥各自特色和已有资源建设校内实验场所和实训基地,建设成熟后,设置为区域内共享实训场所,避免了各职业院校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共赢局面。
4.构建师资队伍共同培养制度。在不改变教师隶属单位前提下,一方面,实现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内部相互聘用定期流动,发挥优势师资的帮带作用;另一方面,实现青年教师在区域内部校际之间轮岗流动,促进师资交流和学习,促进各院校师资培养以强带弱,力量互补。建立区域职教机构教师队伍的“师徒制”。由各校某项教学能力或者实践技能突出的教师担任培训师,就某一分项教学能力或实践技能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重点培训专业技能,提高师资队伍专业教学质量的水平。
5.实行区域内职业教育教考分离制度。教考分离能改变从教学、出卷到评卷由任课教师一人承担,缺乏监督和制约的现状,确保教学质量得到公正评价,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改进学风考风。区域职教机构内部使用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依据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为实行教考分离提供了现实条件。
影响岗位技能的关键核心课程,尤其应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制定实施方案。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研究制定试题库,并组建命题组、考核组、阅卷组、评分组。实行交叉监督,教师不参与本校的考评,严格保密制度。考核分析结果予以公布,达到鞭策教学改革,驱动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确保各院校达到统一的培养质量目标。
6.成立服务于各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委员会。上述重构专业结构体系、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核心课程、共享共建实训场所等各项教学合作事项需一个既能把握行业形势又有丰富教学研究经验的学术机构来牵头实现。成立由各高职院校各专业的高级职称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区域职教机构专业委员会。其性质是服务于专业建设的学术机构,其职责是调查本专业人才需求形势、分析本专业技能需求、审议人才培养规格,并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是否科学进行评议,组织区域职教机构内统一考试,协调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共赢。
7.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集成及共享机制。上述资源集成和共享制度,在目前社会投资有限,无法快速增加高职教育资源总量的现状下,通过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来更有效地配置和利用现有的高职教育资源。但是,资源的共享不能是免费的、无偿的,否则将影響到各方教学合作的积极性。区域职教机构各院校通过购买服务和委托管理的方式实现内部资源的共享和交换,由资源使用方向资源开发方和提供方支付委托管理费或购买费。如此,既是对高职教育建设原创者和创新者的保护和肯定,也是对成果的使用者的鞭策和激励。
三、有待解决的问题
1.上层设计有待进一步落实。在区域职业教育合作机构该组建方式、设置规模、组织机构方面,有关论述按照地理位置及隶属关系,总结了服务于指定空间的地域化区域职教机构和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的行业化职教机构;有的则按照发挥主导作用的主体,研究了政府主导型区域职教机构和企业主导区域职教机构。限于篇幅,本文未就顶层设计展开详细论述,而顶层结构的设计将影响到本文教育合作制度的具体展开方式和执行深度。本文教学合作制度更适合于地域化区域职教机构参照进一步细化执行。
2.盈利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究。无论是区域职教机构与外部的关系,还是区域职教机构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利益是联接内外的重要纽带。能否满足利益诉求,是本文教学合作制度能否实现的关键。建构互利互惠的利益共赢格局,开发教育合作盈利模式,实现各方的利益最大化,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密切结合行业、紧密服务企业的主要方式,也是区域职教育合作机构存在的意义。但是,在政策没有明显的利益导向的情况下,教育服务产生的效果无法立竿见影,行业企业往往缺乏驱动力,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
因此,本文探索了在区域职业教育合作机构已经设立存在的前提下,内部校际教学合作的制度,目的在于充分地调动区域内高职院校的资源利用率,尽量降低行业、企业的负担,提高人才结构与行业企业需求的契合度,确保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05-02.
[2]教育部等六部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2014.
[3]黄雪峰,周建新,沈铭钟.关于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教育资源集成共享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01):17-18.
[4]沈建根.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特征、制约因素与发展策略[J].职业教论坛,2012,(16):64-67.
[5]邓俊芳.论高等职业教育集团[J].职业教育研究,2007,(2):10-12.
[6]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教考分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