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价值视角下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化必要性研究

2015-12-04 22:24黄美蓉丁三青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个体生活化

黄美蓉,丁三青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体育人文社会学

高等教育价值视角下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化必要性研究

黄美蓉,丁三青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从高等教育价值观“三点论”视角考察了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个体人本价值视角来看,大学生体育生活化可以促进人全面发展与生命质量的提升,满足个体生命和生存需要,满足个体享受生活的需要,满足个体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提升生活的尊严。从社会服务价值视角来看,大学生体育生活化可以为社会发展直接提供高素质人才,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满足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从学科发展价值视角来看,大学生体育生活化有利于确立大学体育学科地位,推动大学体育学术研究发展,促进体育学科专门人才培养。

大学生体育生活化;个体人本价值;社会服务价值;学科发展价值

教育价值是教育这一活动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在教育领域的主客体关系中,教育客体是否按照教育主体的尺度满足主体需要,是否对主体的发展具有肯定作用,这种作用或关系的表现就成为教育价值[1]。高等教育价值是高等教育满足教育主体需要的程度。高等教育价值观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人们观念上的反映”,即“以高等教育价值主要在于个人还是在于知识或在于社会作为分界,形成了个人本位、知识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价值观”[2]。英国学者阿什比认为“忠于大学形成时的理想”和“使自己适应所处的社会”是大学生存的基本条件。布鲁贝克认为存在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强调“学术的客观性”和“价值自由”的认识论和强调“政治目标”和“为国家服务”政治论。我国以蔡元培为代表的坚持认识论,以张伯苓为代表的主张政治论,以梅贻琦为代表的主张人本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服务价值、学科发展价值和个体人本价值3种取向统整的基础上更强调学生个体的价值[3]。笔者从高等教育价值观出发,考察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价值,分析大学生体育生活化在个体人本价值、社会服务价值和学科发展价值层面的意义及必要性,为真正意义上实现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确立大学体育学科地位,推动大学体育学术研究发展,促进体育学科专门人才培养,促进大学体育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1 个体人本价值:人的全面发展与生命质量提升

体育是人的体育,是发展人的特殊手段,离开人自身的发展,体育本身就不存在,也无从反映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个体人本价值反映大学生体育这一客体与大学生主体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其价值表现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生命质量,使大学生有尊严地生活。

1.1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从人的质量角度看,马克思认为“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4]。人自由全面的发展需要的是“质”的突破,是“新”人的形成。从人的数量方面来分析,就是要探讨一切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每个人自由的、全面的发展,是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与全社会全面发展的统一[5]。大学生体育生活化,从量的角度来讲,也是实现全体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自觉。从质的角度是要实现大学生的质的变化,形成“新”的大学生,即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应该是大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社会关系和谐而丰富、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以及才能得到自主的发展。

1.1.1 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过程是大学生各种需要得到实现的过程,也是大学生个性和社会关系得到发展的过程。体育的价值都蕴含在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形式中,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过程是在具体体育活动形式中体育的各种价值在大学生身上实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物质需要在体育健身价值中得到满足、文化需求在体育文化的具体体育运动形式的实践中得到满足、精神需要在体育精神的获得和延伸中得到满足。

1.1.2 发展大学生的能力 人的能力全面提升是人本质力量的显示、充实和拓展。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学特征,是德、智、体、美、劳、情等素质和潜能在人的活动中的表现。马克思认为:“劳动能力是活的人体中存在的、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6]人的全面发展即是要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的这种体力和智力。体育对大学生体力和智力的促进功能已证实,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体育行为的过程,就是这一功能在大学生身上发挥作用的过程。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过程就是大学生身体、创造、认识,交往和价值判断等能力提升的过程。

1.1.3 发展大学生的社会关系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在交往的全面性中体现的。马克思说,社会关系情况往往能够决定一个人能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大学生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以他们自身的需要为出发点的,大学生的各种能力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得到发展。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促进需要和能力的发展。大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能力,才能有丰富和谐的社会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力与人际关系的状态是成正比的。大学生体育生活化能够满足大学生各种需要,提升大学生的多种能力。促进人际交往是体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体育的过程,就是体育人际交往功能的体现过程。因而,大学生体育生活化是丰富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

1.2 促进大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

真正的体育产生于人由内而外的需要,能够对人的身心进行双重塑造,对人的物质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3种本质进行塑造。体育生活化的过程是满足个体生命和生存、享受生活、发展和完善的需要的过程,从而使个体有尊严地活着。

1.2.1 满足个体生命和生存需要 “体育生活化使体育融入大学生生活,可以改善个体外在形象,强化内在机能。”具体来说,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协调性、敏捷性、均衡性、准确性和反应速度等,发展人体感知能力;增强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提高辨析能力、反思能力、反馈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增强心肺功能和呼吸系统功能;促进消化酶的分泌,改善胃肠动力,提高外源性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增进食欲;健身锻炼还能使机体内的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自由基代谢等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可以增强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有助于清除体内的自由基。

体育生活化寄希望于锻炼能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能力。个体自主的体育参与能促进积极自我知觉,正确评价自身的体育效能、身体外貌和抵抗力状况。体育生活化可以促进大学生正确地对待自己,增强自我意识、自信心、责任感和荣誉感,培养坚韧、果断、自制和独立的意志品质,使大学生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体育生活化试图让每个大学生都通过体育活动减压,增强受挫力。大学生以体育特有的方式去识别真、善、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塑造着他们的人格。麦可思公司通过对2012届本科毕业生调查发现,参加体育户外类社团活动人群的价值观提升明显高于未参加人群,特别是“人生乐观态度,积极努力、追求上进”两方面价值观的提升[7]。另一方面,体育融入生活可以预防和消除多种疾病,特别是心理疾病。体育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在国外已开始流行,其中体育运动的日常化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8]。

1.2.2 满足个体享受生活的需要 科技发展使劳动工具有了飞跃的发展,物质富裕的同时,人们闲暇时间越来越充足。我国每年法定休假时间有144天,面对增加的闲暇时间,人们力图通过不断开拓新的享受生活的空间,来提高日常生活的品质,并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体育活动快速进入大众视野,现代体育延伸到文化娱乐、休闲旅游、人际交际等众多领域,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闲暇需求。

体育在培养人的思想道德、专业技能素质、健康素质等综合素质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体育是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在社区中,独特的社区体育文化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而体育生活化使更多的人参与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提升整体国民素质。大学生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群体,他们对于闲暇时间的科学利用对全社会公民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

1.2.3 提升大学生的生活尊严 体育生活化是人自身价值的体现、完美身心的展示、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和谐统一的过程。体育生活化既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也是一种健康的人生享受,还是一种主动的自我完善。体育生活化是人本主义发展观与生态体育发展观的结合,是人展现自我的平台,也是人类自身发展、完善的价值取向。体育生活化要求体育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显示出新的生存价值标准,给大学生以美好的生活意境和启示,唤起大学生在生活中已存在的对体育的需求及情感。

孔子、康德和马克思都表明了自己关于人的尊严的观点,“人的尊严只有在社会生产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和升华”都表明了人的尊严主体性。从人觉醒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角度理解人的尊严的主体性,“主要包括3种意识,即人的自尊意识、人自觉到‘我是主体’的意识和肯定‘我’的主体地位的意识”[9]。而体育生活化的过程正是人主体性的过程与结果。无论是生物学角度的“生命尊严”、心理学角度的“自尊和尊严意识”、社会学的“社会尊重意识”,还是伦理学角度的“道德意识”,体育生活化都可以对有尊严的生活产生不可估量的、不可替代的影响。

1)体育生活化提升大学生的生命尊严。体育生活化是人生命尊严平等性和普遍性的重要体现。人的尊严的普遍性是尊严主体的普遍性。人的生命尊严的平等性,是个体生命所享有的没有质的差别和量的差别的尊严,是对每个个体生命的平等尊重。人的尊严是一种生而就有的权利,凡是有生命的人,就有拥有尊严的资格[10]。2)体育生活化提升人的心理尊严。体育生活化的过程是个体心理健康的促进过程。个体在体育锻炼行为自觉的过程中,自尊心和自豪感得到增强。3)体育生活化提升人的社会尊严,体育生活化过程可以形成长期固定的人际关系。大多体育锻炼过程是一个交往过程,在体育锻炼交往过程中有更多机会得到同伴、观众的社会认可,获得期盼的独立威望和身份。4)体育生活化提升人的伦理尊严。体育活动的规范是严格的,每个活动内容都有其活动规范。体育锻炼自觉的过程是个体“道德人格”的形成过程。参与体育锻炼的道德主体在体育生活中,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道德理想,意识到做人的尊严。

2 社会服务价值: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总协调的根本体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保障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序组织的体现,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性的体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主题包括经济理性和高质量的增长,调控人口数量和质量,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需求[11]。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国家的力量很弱,练武的风气不振,民族的体质一天比一天柔弱,这是很可忧虑的现象。”[12]这种担忧正是体育生活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风气的结果。体育生活化的实现将是体育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和广泛延伸。大学生体育生活化是体育生活化的重要组成,也是大众体育生活化的构成,体育生活化促使体育产业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济的贡献大幅提高。以“大学生为本”也是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核心。因此大学生体育生活化可以从多个方面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1 人力资本视角:为社会发展直接提供高素质人才

大学体育是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的过程,是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是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的过程,也是提高大学生抗危机能力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的素质水平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核心因素之一,其水平高低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学生是人力资本强国的重要基础,大学生体育生活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健康与生命受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危机的威胁,帮助他们降低工业文明带来的使环境污染、精神紧张、心理焦躁等“现代文明病”发病率增高的危险,从而对他们今后改良和适应社会环境起积极作用。

2.2 经济视角: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大学体育过程也是科学技术创新的过程,是产生新体育知识、新体育技术的过程,通过解决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世界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己超过4 500亿美元,且以20%的速度持续增长[13]。美国体育产业2010年占其国内生产总值比重3.07%[14],日本、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都大约在1%~3%之间,瑞士占3.47%[15]。一些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年产值甚至超过了其支柱产业。因此,体育能够通过促进体育本体产业、通过带动相关产业而推动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体育产业2010年占其国内生产总值比重0.55%[16]。如果我国体育产业同样也占到GDP的2%~3%,体育产业每年将能够解决约840万人口就业。因此,体育是一个有潜力的巨大市场。正是因为看到体育产业的商机,2014年9月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常务会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增加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对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和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有重要意义。”[17]

2.3 满足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体育生活化能够引导和促进大众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即体育生活化外在形式的实现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体育运动具有协作性和整体性,可以培养责任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开拓进取精神,培养法规意识和社会公德,增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提高社交能力,培养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形成对社会、集体、他人的良好态度。体育活动规则及公平竞争、尊重客观事实等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启发和教育大众。体育生活化除了希望个体体育日常化之外,还希望大众也可以实现群体体育日常生活化。每个个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提高适应能力,使得人际交往的频度与深度得到强化。通过生活化体育的介入,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得到了满足,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能够得到协调发展,体育生活化的发展为居民提供优质的体育公共产品与服务,逐渐满足低收入者与社会弱势群体的体育享受需求,促进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另外,体育生活化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必然产生更多就业岗位,一定程度解决就业问题,对于社会稳定有积极意义。同时,体育生活化标志一种社会文化的创建,有助于树立社会新风尚,减少社会问题。

3 学科发展价值:推动大学体育学科健康发展

学科的含义指学术分类,是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二指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体育学科包括体育学科的理论体系、体育学科人才培养、体育学术研究和体育学术组织等等内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既是体育生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生活化的重要前提。体育生活化的过程是个体体育自觉的过程。正是个体自觉践行体育的过程,通过提高个体对体育的认同、个体不停提出各种体育科学需求、提供更多潜在的体育人才去促进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促进体育学科专业的发展、为体育学科的独立地位提供可能。

3.1 激发个体体育需要:确立大学体育学科地位

应该说,我国的大学体育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生成了体育心理学、体育教育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医学等等众多的交叉学科;获得了体育硕士、体育博士学位授予权;体育研究方法、教学方法、训练方法得到了多元综合使用;涌现了大量体育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创新技术研究成果等等。但是体育与其他学科交叉的过程中,无论是知识体系,还是研究方法,甚至是研究成果,都处于母学科的研究范式之中,特别是知识体系是模仿、甚至是简单的照搬母学科;研究成果也无法超越母学科。这是因为我国体育生活化尚处于初级阶段,体育生活化对体育学科的推动力不足,各个学科仍然延续在母学科的学科范式和学科体系,甚至沉浸其中,不能与个体的体育生活结合。王秉彝和罗曼菲研究得出“我国体育学科仍处在初级阶段和发展中的阶段;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发展存在多个方面的差距,体育学科发展缓慢。”[18]至今仍然没能够改变这一局面。胡小明教授指出:“目前,由于我国体育学研究崇尚高谈阔论,喜好宏大叙事,较少从实际体育活动中汲取素材,我国体育学各分支学科大多仅剩外壳而内容空心化。体育学难以出台学科升格的合理方案,且学科建设常出现不顾学理支撑的现象。”[19]

体育生活化的过程是激发个体体育需要的过程,这过程中,个体不停地向体育学科的四大学科即体育运动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人体科学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正是满足个体对体育锻炼方法、体育文化传承、身体组织机能等方面需求的发问。当体育学术研究立足于个体体育需要和个体提出的实际问题的时候,体育学科摆脱母学科的束缚,不断促进体育学科的发展,学术研究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完善,体育学术水平在不断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体育学科所特有的学术疑问,寻找属于体育学科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其体系,形成自己独立的学术研究方法,确立独立体育学科地位,摆脱母学科的束缚。只有体育学科跳出母学科的阴影,独立生存,才能构建属于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产生属于体育学科的研究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体育学科的从属地位,才能改变体育学科专业在综合类大学内部的从属地位。

3.2 提高体育认同:推动大学体育学术研究发展

大学生体育生活化是体育生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生活化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体育生活化的过程也是个体践行体育行为的过程,是个体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技术、体育方法等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大众加深正确理性体育认知,对体育学科和体育学科专业的认同感得到提高的过程。体育学科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服务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考量体育学科专门知识的过程,更是对体育学科专业人才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间接和直接的认同的过程。因此,体育生活化可以提高对大学体育学科的认同感。

而不断增加的对体育学科的社会认同推动着整个体育学科的发展,督促体育研究者和体育工作者不断创新。创造创新是极其艰难的和痛苦的过程,创新需要在坚忍不拔、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等学术精神的支持下付出长期的努力。体育生活化的过程也是间接培养和激发学术自由和学术精神等学术品质的过程。因此,个体体育自觉的过程,是体育学科专门人才提供更多的体育服务过程,是大学体育专门人才学术精神得到培养的过程,是为自我锻炼的体育爱好者提供服务,把研究成果运用到锻炼实践的过程,这个双向的过程有利于体育学术水平的提高。

3.3 拉动专业人才需求:促进体育学科专门人才培养

体育的科学知识需要传承,需要创新。因此在学科的范畴下延伸出了专业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而当前我国大学体育专业面临学科地位不高、专业社会认同感不强、专业人才需求不足的现实困境。根据麦可思对全国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2010年教育部门表示,本科有10个专业被亮“红牌”。“红牌”专业主要是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中综合考虑的前几个专业,属于高失业风险型专业。体育教育位列第6[20]。2014年6月9日,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北京发布了。根据这个报告,教育部再次公布了红牌专业,体育教育仍然位列其中[21]。在教育部发布2013和2014年全国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中,有15个专业被亮起“红牌”。社会体育指导专业位列第4[22]。这些都表明大学体育专业中的大多数学校开办的两个专业陷入了现实的就业困境。在就业率成为重要的大学评价指标的大背景下,正是因为就业率的低下,体育专业在各个综合类大学中时刻有生存危机,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萎缩,导致学科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后劲不足,影响了体育学科的发展。

大学生体育生活化既是体育生活化的一个部分,也是体育生活化实现的必要条件。一旦体育生活化得以实现,会拉动社会对体育学科专门人才和体育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大学体育专业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出困境。此外,体育生活化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生活化使大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提升自己的思想、认知、道德和能力。只有以体育生活化为导向和宗旨,社会公众才会对大学体育学科形成一致的认同。大众对体育学科和专业认同感的提高,更有可能使得真正喜欢体育、真正擅长体育、真正喜欢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来选修体育专业,改变原有对于体育学科专业的认知,改变考不上普通本科院校,把体育学科专业作为新的考上本科的出路的现实,改变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课程成绩差的社会认知,进一步促进体育学科知识的传承和创新。只有真正喜欢体育学科的学生才能真正潜心体育学科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和研究,促进大学体育专业生源的优化,这有助于大学体育学科发挥体育知识和理论传承创新功能,进一步促进大学体育专业的发展,并促进体育学科自身的发展。因此,体育生活化间接为体育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为体育学科的发展提供更多潜在的优秀学生资源。

[1]李卫东.高等教育价值与评价多元化分析[J].江苏高教,2008(2):9-12.

[2]胡建华.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社,1995:174.

[3]李继兵.高等教育价值观与大学理念的演变[N].光明日报,2005-04-0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5]夏自军.论“让人民更有尊严地生活”[J].长白学刊,2010(6):21-25.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5.

[7]麦可思.中国2012界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调查[R].2013.

[8]李强.体育生活化的意义与价值[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20):99-100.

[9]孙正聿.哲学通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27.

[10]韩跃红,孙书行.人的尊严和生命的尊严释义[J].哲学研究,2006(3):63-67.

[11]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认知—纪念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20周年[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5):9-14.

[12]毛泽东.体育之研究[J].新青年,1917,第3卷第2号.

[13]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0-35.

[14]普兰基特市场研究公司(PRE).纽约:2010年美国体育产业统计报告[R/OL].[2015-05-05].http://www.plunkettr-eseach.com.

[15]Alfie Meek.An estimate of the size and supported economic activity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J].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1997,16(4):23-32.

[16]国家体育总局.2009—2010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数据推测算报告[R].2010.

[17]国务院.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EB/OL].中国政府网,2014-09-03.

[18]王秉彝,罗曼菲.论我国体育学科发展缓慢的原因与对策[J].体育科学,1996,16(6):25-30.

[19]胡小明.体育人类学与学科建设[J].体育学刊,2013,20(4):1-4.

[20]十大专业被亮红牌[EB/OL].[2015-05-05].http://www. douban.com/group/topic/11500086/.

[21]麦可思.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2014.

[22]全国15个专业亮“红牌”你的专业上榜没?[EB/OL].(2014-10-04)[2015-05-05].http://www.kankanews.com/IC-pet/bzdf/2014-10-14/5610558.shtml.

[23]魏延志.“体育生活化”语境之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24-27.

责任编辑:乔艳春

Necessity of College Students M ixing Sports into Life in China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Higher Education Values

HUANG Meirong,DING Sanq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 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116,Jiangsu,China)

The authors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college studentsm ixing sports into life in China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e“three point theory”value of higher educ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value,college students m ixing sports into life in China can promote people’s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their life quality,meet the individual life and survival needs,meet the needs of the individual to enjoy life andmeet the needs of the individual developmentand selfimprovement,and enhance the life dign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ervice value,college studentsm ixing sports into life in China can directly provide high quality talents for social development,promote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and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harmony developm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ce developmentvalue,college studentsmixing sports into life in China is good to establish the position of university sports discipline,and develop academ ic research of university sports,and cultivate specialized personnel of physical education discipline.

college studentsmixing sports into life;individual value;social service value;discipline value

G80-051

A

1004-0560(2015)05-0033-05

2015-05-05;

2015-06-12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促进大学生体育生活化路径研究(T-C/2015/005);中国矿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体育生活化视域下大学体育瑜伽课程教学模式研究(2015YB42)。

黄美蓉(1980—),女,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与教育理论。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个体生活化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体育产业之篮球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