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文化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研究

2015-12-03 06:16:48朱静雯
中州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资本融资

朱静雯,刘 颖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2)

我国现代文化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研究

朱静雯,刘 颖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已取得一定成就,在总结成就的同时,指出我国文化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与研究。

文化产业;资本市场;成就;问题与成因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把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进入新时期,文化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已取得一定成就。同时,国内文化资本市场的发展仍然很不成熟,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文化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成就

中国文化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资本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随着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推进,文化资本市场的建设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

(一)文化产业直接融资初具规模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上市融资成为优质文化企业募集发展所需资金的重要途径。由此出现的一批优秀企业极大地带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如华谊兄弟、乐视网、光线传媒、新华传媒等。2011年,为了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促进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的发展,推动文化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市,不断提升我国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文化部发布了《关于推进文化企业境内上市工作的有关通知》,提出要“加强与本地区文化企业的联系,建立文化企业境内上市资源储备库”,以便及时了解上市资源储备库中文化企业的上市意愿和进展情况;积极建立推荐机制,为推动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打下基础。截至2012年,我国共有上市文化企业100家,IPO融资规模达到1057.85亿元。其中,有41家文化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较2010年同比增加11家。[1]此外,还有一批在海外市场成功上市并募得资金的公司,如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百度、麦考林、优酷等公司,以及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北青传媒、新华文轩、腾讯等公司。这些公司的成功上市,无疑为其他文化企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据了解,目前创业板文化类上市公司已经达到14家,形成了良好的集聚效应、示范效应,创业板已成为国内文化企业上市的首选板块。从市场表现来看,深交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有13家公司股价较发行价格平均涨幅超过了177.44%,远高于创业板75.13%的整体涨幅,且该13家公司上市以来对创业板100指数上涨的贡献率为38.15%,令投资者获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与此同时,文化企业也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队伍中日益起到积极的作用。由于创业板文化企业在上市前规模普遍较小,上市后有动力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寻求外延式扩张,从而推动上下游产业的整合扩张,提高专业化水平,改变行业的竞争格局。截至2014年12月31日,13家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比例高达138.46%,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在股权融资已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国家在政策上也给予了相应的支持,出台了一系列信贷政策,鼓励银行提高对文化企业的信贷额度,从而增强文化企业的债务性融资能力。截至2013年7月,有80多家文化企业进行了180多次各类债券融资交易,融资规模累计约1820亿元。[2]

(二)文化产业信贷规模屡创新高

近年来,文化部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优势和政策引导功能,积极开拓文化市场,先后与多家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如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以提高银行业对文化产业建设的关注,加大对各类文化企业及文化产业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为我国文化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各金融机构纷纷推出针对文化企业的信贷产品并开辟“绿色通道”,如工商银行为中小文化企业开通“融慧通”,北京银行针对10项文化创意类项目推出“创意贷”,交通银行推出版权质押贷款等。随着新型信贷产品的不断推出,文化产业的信贷融资增速已高于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文化产业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累计达到1574亿元,同比增长36.28%,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速26.98个百分点。[3]

2009年上市的华谊兄弟其信贷融资可以说是文化产业与金融业成功结合的典型案例。2005年,华谊兄弟为电影《夜宴》成功筹集到深圳发展银行的贷款5000万元人民币;2007年,华谊兄弟从招商银行成功批贷5000万元人民币制作影片《集结号》,不再需要第三方担保授信;2008年,北京银行以版权质押的方式向华谊兄弟提供1亿元人民币的多个电视剧项目打包贷款,开创了版权质押打包的先河;2009年,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以综合授信方式为华谊兄弟发放2年期的项目贷款1.2亿元人民币。用贷款拍摄的《夜宴》《集结号》《功夫之王》《非诚勿扰》等电影的成功为华谊兄弟带来了可观的投资回报。

(三)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投资热情高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文化领域要“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要“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日前,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支持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内容涵盖了文化与金融对接、财税支持、促进对外文化贸易、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等方面,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

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系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多渠道的融资方式为文化企业选择多种融资渠道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其他产业的资金开始出现流向文化产业的趋势,各类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也纷纷涌现。2011年7月,财政部会同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4]这项基金以股权投资为主要方式,致力于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目标规模200亿元,首期41亿元。同时,来自其他行业的一批具有雄厚资金实力的企业也开始涉足文化产业,如万达集团作为房地产业的代表,近几年开始进军娱乐、演艺等文化产业领域。这一系列变化使得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加多样化。

二、我国文化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文化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来看,现有的文化资本市场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很难满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政府用于发展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不足

政府资金投入是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政府投入对文化产业,特别是非营利性文化事业的作用尤为重要。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增加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文化事业费总额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如表1所示,虽然2009—2013年全国文化事业费总额逐年增长,但是这一数额占同期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并未表现出增长的趋势,并且数值从未超过0.5%,可见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明显不够,与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此外,我国政府投资文化产业的渠道主要集中在对各种文化项目的补贴,这就形成了无形的障碍,阻挡了民间资本的进入。在资金投入方面,我国可以从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吸取成功的经验,通过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各种风险投资基金和创投基金等手段来吸引各类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表1 中国文化事业费投入情况

(二)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制度作保障,从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在法律法规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完善,立法盲点较多,基本上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在文化产业领域的立法较少,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造成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不畅、融资制度限制过多以及民间资本进入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二是相关的准入政策不完善。为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尽管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领域,调动非公有资本参与文化市场建设的积极性,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但《决定》所鼓励开放的领域,大都是盈利困难长期需要补贴,或是非公有资本早已进入且发展比较成熟,对于民营资本来说,其经营范围和活动余地并没有明显扩大。三是财政税收政策不明确。从世界范围来看,文化产业越发达的国家,其政府在财政税收政策上给予的支持也越大。利用财政税收政策来支持文化产业是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相比较而言,近几年,为了提高各投融资主体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积极性,虽然我国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文化产业的财政税收政策,但力度远远不够,具体条款也不甚明晰,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足,不能有效地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另外,我国在文化产业资本市场方面的规定主要以政策为主,与法律规范相比,文化产业政策虽然具有灵活性,但缺乏法律所具有的稳定性和对投融资行为的指导作用。

(三)文化企业投融资渠道不畅通

近年来,在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相关财政政策的刺激下,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但从现状来看,我国对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的投入仍是以政府专项资金为主,尚未形成政府、银行、企业、社会多元化全方位的投资格局。每年国家的文化专项资金被投向多家文化企业,有限的资金经过多次分配后,落实到各家文化企业手中的资金已寥寥无几,使用方向也受限制,无法满足规模日趋扩大的文化产业发展需求。

此外,由于受文化产业轻资产以及资本运营能力弱特点的限制,文化企业仍不善于灵活运用多元化的金融工具,信用贷款特别是银行贷款仍是当前文化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且大多数贷款依然采用固定资产抵押为主的担保方式。因此,只有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少数企业才有足够的固定资产进行抵押,可以通过银行信贷融资成功。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大多数中小文化企业来说,银行贷款所设置的准入门槛过高,这就意味着这些中小文化企业通过银行信贷获得贷款的难度很大。即使满足了贷款条件,还要面对银行贷款审批手续繁杂、时间较长等问题,间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文化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业务发展,影响了文化企业的经营,增加了企业融资的难度。

三、我国文化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文化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能为文化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创造起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文化企业自身层面

首先,文化企业受自身“重无形、轻有形”特点限制而融资困难。企业的资产是具有专用性的,因此资产重新配置的难易程度不同。易于重新调配的资产更适合作为抵押资产,专用性越强的资产,如无形资产、专利和高度稀缺的资产,其担保作用就越小。与其他领域不同,长期以来受文化产业自身特殊性的影响,文化企业具有重无形资产、轻有形资产的特点,资产存在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知识产权和创意项目,缺乏足够的可供担保或抵押的固定资产,在需要资金时,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过少,难以从银行得到足够的贷款。

其次,文化产品投资风险较大。一般来说,物质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大多成正比,有投入就会有产出。而文化创意产品则更多地取决于创意人员的创作灵感,具有偶然性和不可控性。这种创意的偶然性和不可控性决定了文化产业投资不可能像物质产品生产那样投入后必然有“产品”。此外,文化创意产品投入市场后能否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具有很强的不可预见性,这就加大了文化产品投资的风险。

最后,文化企业缺乏资本运营的专业人才,对资本市场的认识不足。文化企业大多是由从事文化艺术的专业人员管理或经营,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缺少一批既了解金融知识,又熟练掌握文化创意及产品开发运作的复合型人才。大多数文化企业并不了解资本运作方式,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方式陈旧,严重影响了文化企业的融资效果。

(二)外部环境层面

目前,知识产权抵质押制度尚不完备,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的融资担保机构和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现有金融产品和信贷服务主要针对传统产业,大都需要企业提供大量的有形资产作抵押,而文化企业具有的无形资产较多,能够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较少,难以达到银行贷款的准入门槛。由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缺少开展相应业务的积极性和具体的操作办法,甚至还有一些机构一直不愿意涉足。近几年,已有一些银行针对文化企业的特点,开发了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总的来说,由于文化产业的投资风险较大,贷款难以大规模展开。担保机构方面,缺乏权威的知识产权第三方评估,知识产权抵押处置难,这些都是阻碍银行发展文化企业贷款的“绊脚石”。

资本市场准入门槛过高。绝大多数文化企业为中小型企业,无法达到主板上市的财务及公众持股要求等硬指标,这些企业难以在主板市场融资,只能选择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发行上市。而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也不容易,中小企业板要求无形资产不能高于净资产20%的上市条件以及创业板中严格的财务利润要求也使得绝大多数中小文化企业失去上市融资的机会。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得以成功上市的文化企业越来越多。但是,相较于文化产业规模的迅猛发展,资本市场的这种增长力度仍然不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文化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面临过高的准入门槛,以中小型规模为主的大多数文化企业无法达到要求。

[1]刘德良.加快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N].经济日报,2013-12-05(14).

[2]明慧.政策春风将吹动文化与资本快速融合[N].中国改革报,2014-07-24.

[3]李慧,张志国.“文化”与“资本”:深度融合难在哪[N].光明日报,2014-03-20(14).

[4]杨浩鹏.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初步建立[N].中国文化报,2012-06-01(5).

(责任编辑 姚虹)

第32卷 第2期

Vol.32 No.2 中州大学学报

JOURNAL OF ZHONGZHOU UNIVERSITY 2015年4月

Apr.2015

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ultural Capital Market System

ZHU Jing-wen,LIU Y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ultural capital market system hasmade some achievements.Based on the summary of a series of achievements,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pital market and the shortcomings,analyzes and researches their reasons.

culture industry;capital market;achievement;causes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5.02.003

F26

A

1008-3715(2015)02-0015-04

2015-03-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理论与实践”(12&ZD025)

朱静雯(1963—),女,湖南长沙人,管理学博士,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媒介经营与管理、期刊产业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资本融资
融资统计(5月24日~5月30日)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8期)2020-09-11 07:47:40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6期)2020-07-25 01:31:00
资本策局变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2
第一资本观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18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商事法论集(2015年2期)2015-06-27 01:18:54
文化产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7
文化产业
中国记者(2014年7期)2014-03-01 0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