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

2015-12-02 00:42梁仕勋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文眼联想对话

梁仕勋

【摘 要】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阅读教学,它注重学生质疑及探究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结合鉴赏性阅读教学的特点,探讨分析了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鉴赏性阅读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语音朗读;文眼;对话;联想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赏性阅读是读者在特定心理机制的基础上,将文字符号转化为意象,能动地体味作品情感,感悟和把握作品内涵,从而得到心灵陶冶和精神提升的过程。它是指以鉴赏作品的艺术形式为主要目的的阅读,在了解读物表达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作品的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欣赏和鉴赏,通过阅读,力求达到情感共鸣和理智领悟的认识高度,逐步培养和提高艺术审美力,从而实现师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语音诵读,深入理解

所谓语音诵读,就是要求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背诵。这种方法比较适应于短小精悍的诗歌、散文或诗文中精彩的段落。进行诵读教学要做到:第一,抓住“理解”这一中心环节,它是诵读教学的基本前提;第二,加强朗读训练,要求准确、响亮、流利、有语气;第三,注意培养诵读兴趣,使学生学有所得,如采用提纲背诵、限时背诵、接力背诵、抽签背诵、打擂背诵、男女生对抗背诵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兴趣和潜力,提高背诵的效率;第四,要适时复习,不断巩固。另外,在组织诵读训练时,要注意纠正部分学生不良的朗读习惯,要求他们切实做到准确、响亮、流利而有语气。

二、抓住文眼,整体入手

鉴赏性阅读教学首先要从文眼入手,紧扣文眼,要“提挈而顿,百毛皆顺”。文眼或出现在题目,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值得我们慢慢玩味,不断品读。例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题目中的“套子”就是文眼,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寻找这一文眼主要体现在哪些细节上,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按“服装套、思想套、行为套、语言套、环境套”五个板块创设情境让学生潜心阅读。在教学后记中,我曾记下一位学生的这样一段评价:小说从衣着上的套子,用具上的套子,职业上、思想上、论调上、生活中的套子等细节写出了别里科夫与众不同的套子情结,无情地鞭挞了其守旧固执、害怕变革和自觉维护专制制度的奴才性格。再如在教学《项脊轩志》时,我便抓住了“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从这个文眼组织教学,感人至深。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也是全文的文眼,点明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紧扣文眼,回归到了语文本色,而且师生都受到了强烈的情感熏陶,很容易进入文本作者创设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留下感动。

三、互动对话,反思质疑

在语文教学中,对话既包括教师与学生,同时也包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多重交叉的对话。正是在这具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个体才有可能不断展示自我、丰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教师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并非被否定,而是得以重新建构。教师的权威并非凭借外部制度的确立与保障,而是应该通过教师内在的人格力量加以维系。教师需要逐步适应从“教教科书”到“用教科书教”的转变,把教科书放入所有教学资源中来对待,脱离对教科书的盲从与迷信。

有鉴赏就要有批判。对文章的精妙之处,须要领悟;但对文本进行反思与质疑,并进行再创造,也是鉴赏性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首先,要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这一看似古老却被证实屡试不爽的做法。如在教学《囚绿记》时,学生很容易就想到“为何囚绿”“怎样囚绿”,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绿”本属自然,你我共有,又怎能囚住?学生阅读质疑的兴奋点再次被激发,慢慢地将薄处读厚,快处读慢。其次,在学生容易忽略处设疑,让学生学会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随着情节的发展,文中出现了三次关于“雪景”的描写,学生容易忽略三次描写的不同之处和作用。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就会质疑:小说的环境描写与小说的形象塑造有哪些关联?再次,抓住学生认知或情感发展上的矛盾提出问题,不断激发他们生“惑”的意识。如在教《陈情表》时,问:李密被皇帝召见,担任要职,本是荣幸之至,但李密千般苦恼,万般推辞,有悖常理,这又是为何?

四、联想比较,深入探究

在高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想象和鉴赏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环节中恰当的时机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促成学生在学科知识上的前后联系。在具有一定可比性的两篇或多篇作品之间,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识其同、辨其异,从而加深对作品的鉴赏,并从中找出规律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的一点是进行比较的作品必须在某种内涵上具有共同性,这样作品之间才具有可比性。因此,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之前,自己要先有一番比较,切忌无原则、无目的地联系比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选择不同角度进行比较。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是他在贬官黄州时的同期作品。由于心境相同,所以这两篇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哲理、情绪是相通的。教师在讲授时,先让学生找到字句上的相近之处,初步感觉两首诗的相通点;再从比较意象入手,结合体裁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词注重借助意象来表现内涵。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赏析,提倡从不同的角度随机地进行美育教育,学会用教材教,点亮鉴赏之灯,立足问题教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注重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与水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眼联想对话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
紧扣文眼有效实施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