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群
【摘 要】当下,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百色民族高中语文教师,高举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旗帜,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遵循语文学科认知规律,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立足于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力,积极探索语文高效课堂运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求新;高效;务实
一、民族高中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在我国,学好汉语言和普通话,依旧是各少数民族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先进文化,提高其民族整体和具体的每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与文明程度,促进其本民族的全面发展,加强各民族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乃至提高各少数民族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部分。
第一、受到所属民族语言和文字独特的语音特征、语汇结构和语法规则的影响。如壮话中没有送气音和卷舌音,壮话中的词序有时正好与汉语颠倒,这会给学生学习语文带来困难。
第二、小学和初中阶段受到方言及其带来的思维的不好影响。
第三、阅读面小,知识面狭窄。由于材料欠缺,且得不到正确的阅读引导和指导,从小就阅读量小,信息闭塞,视野狭窄,知识贫乏,理解能力较低,加上心理抑制、消极的习惯性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少数民族中学生对汉语文由好奇、感兴趣到基本不感兴趣,到最后失望。
二、创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原则
我们认为,创建语文高效课堂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主动性原则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的学习心理,用自己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对知识和学科良好情感,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内存潜力,乐学善思勤练,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二)自主合作原则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互助形式,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促进自身和他人学习。它旨在促进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水平能力评价为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三)放手性教学原则
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课堂应该转向,从机械向学生灌输转向培养他们的积极学习和思考以及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课堂本是师生间进行平等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师生间需要进行交往、对话和沟通,以保证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这样,学生才以学习主体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才会积极地配合好教师的教学活动。
三、创建语文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
(一)知彼方能兼收并蓄——国内高效课堂成功典例
我们认为,所谓课堂高效,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衡中取经促改革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2013年9月,百色民族高中远赴河北衡水中学参观考察学习,并考察回来之后,语文教研组经过深入研究本校校情、教情、学情,充分酝酿“仿衡水”教学改革方案,结合教学实际开展衡水中学成功经验本土化实施工作,大刀阔斧地开展高效课堂教学革新。概括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自主构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学会合作学习,点燃合作热情。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
第三,学无止境,重视探究精神。“探究”指在实践中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课文情景,创设,互动,生动的学习,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学生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2.紧扣“四点”组织教学
在构筑高效课堂方面,无论是杜郎口中学还是洋思中学、衡水中学,在教学上都注重“明确目标”这一重要环节。成功经验,自当借鉴。语文教研组所有教师,在每节课上课前,须在黑板上写明“四点”——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而且整节课保留在黑板上,让师生都明确教学目标,紧紧围绕教学展开教学,避免了教学上的盲目性、无序性、随意性。
3.实践出真知——推行五步教学法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思维,从正向、平面到异向、立体,从形象到抽象地进行思维。
我们将继续高举新课程改革的旗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祖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智东.《少数民族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初探》
[2]戴勇坚.《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语文学习特点、成因与对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