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红志
【摘 要】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教学过程既不是单纯的学生,也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师和学生是教或学的中心人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主体;教法;师生关系;教学模式
如何改进和优化数学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数学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改进和优化数学的课堂教学,即从改进师生关系、改变教学形式、变抽象为生动、改善数学教学双边活动、课后练习因材而备五点谈谈对职高数学课堂教学探讨与建议。
一、改进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主体
中外教育史上的许多的教学方法,有的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则带有浓厚的学生中心主义的色彩,而现代教学方法既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不难看出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沟通的形式是制度化了的形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其实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更是一个好的合作者。教学活动的教与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关系,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等多重的网状关系,而教学就是在这种网状关系中进行的。现实的教学分析表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师生是二位一体的,师生的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怎样改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以平等的身份同学生交往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前提,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没有良好的数学教学,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都具有独立人格价值,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如果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将严重剥夺学生的自主权,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摧残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将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将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改变师生关系因此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体会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种分享理解。
(二)改进评价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数学大纲要求“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良好的评价方法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还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是多样化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因材施教,也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有效的途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水平。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要用放大镜去看这些所谓的“差生”的优点,对出现的错误不能一棒子打死,而应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
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改善数学教学双边活动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师生活动方式的结合体。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是教师把握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度,保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参与度,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和一张讲台,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教学双边活动进行,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一方面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教师应当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尝试相结合,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的引导上,学生则需要通过独立思考和尝试活动,具体实施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联系实际,变抽象为生动
由于数学教学历来存在严重脱离实际的弊病,只有少数的应用问题是联系实际的,从来让许多的学生总认为数学是很抽象、很深奥的学问(特别是立体几何),不是一般人能学好的,需要把课本上所有的结论统统背熟,然后模仿例题做习题、再做习题.死记硬背加题海战术。还认为数学课是充满了定义、定理、图形和符号等,“冷冰冰”的,其实数学是很生动的,只要老师在学习中呈现一个实际问题或是一种生活现象,让同学们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让数学中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建立起来的,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提出一些方法和策略,抽去这些方法和策略的实际背景,就形成了数学模型,
例如在学习排列与组合问题时,老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出这样的一道思考题,开拓学生的视野:
深圳福利奖券是35个号码选7个号码,每注2元,去年下半年连续有多期没有人中一等奖,奖金累计已经达到近2000万,某一位投机分子想:“如果我把奖券中奖的可能性全都购买下来,一定能获得一等奖。”请你想一想,这位投机分子能否得逞?他必须投入多少资金?
这样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极大的学习兴趣。数学总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学会了数学,就学会了思维,学会了思维就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将一个班级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又由几名(或十几名)学生组成。这样的小组完全可以各科协作,共同分组,共同评价。这是一种合作式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中,只有取得群体的成功,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就,而个人获得成就的机会也会因其他学生的存在而增加。个人能否达到目标取决于群体目标的实现,成就是互享的。
我的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如下:
教师指导(5-8分钟)教师巡回辅导解惑答疑(25-30分钟) (5-10分钟)
该模式是相对稳定,但并非一成不变,根据教学内容可适当调整部分环节。只有教师创设好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尝试探究、组织学生交流、开展变式训练、归纳概括、反思等步骤,同时充分相信学生的聪明才智,善待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积极的想象力和联想思维,赞赏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激励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变通思维和独创思维,互相交流就会培养为学生严密思维的习惯。
五、课后练习因材而备、因人而定
课后练习是指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后,为巩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而设置的,因而必需因材而备、因人而定,精选习题,运用多种练习手段,结合“分层次练习”促进和帮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多层次练习、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上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采取统一练习法,则不能使学生充分发展,好学生往往会认为数学也不过如此,太简单了;而差生却往往感到数学太难了,跟不上,以至造成好学生不冒尖,差生无进步的局面,最终导致他们对数学都失去了兴趣。要防止和改变这种局面,我认为在练习的过程中,为确保学生多层次的差异,采用“多层次练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需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不再以知识形态来呈现,而是以行为的方式来呈现;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学[M].2003,1.
[2]喻平.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具备的几种意识[J].数学通讯,2002(23).
[3]陈蔓莉.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3).
[4]马忠林.数学思维论[M].南京: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