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珏
摘要: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形成,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1-059-1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教学内容,如果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方法,则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下面,笔者谈谈在概念教学中,对比较这一方法的运用。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细胞”,是正确推理和判断的依据。小学数学中概念描述较抽象,这对习惯于形象思维的小学生来说,学习、掌握概念普遍存在一定难度。但许多概念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若在概念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法则不仅降低了难度,而且能促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
解决问题教学中也能运用比较的思想,解决问题是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用文字形式叙述一些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求未知数量的题目。解决问题教学,最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并能体现数学的价值,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周围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而解决问题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数量关系,在比较中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和掌握解题方法。
比如互逆关系解决问题的比较。有许多解决问题,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具有互逆的特点,比较它们的解题思路,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使各个零碎的知识串成线,联成网,从而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结构。
下面重点浅谈一下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比较思想的作用:
空间与图形教学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了解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图形进行变换,确定物体的位置,测量、识图、作用、计算等技能,此部分内容较多,也较杂,它们之间有许多相同处和不同处,学生学起来很容易混淆,若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法把它们的特征联系起来,进行整理比较,这样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了。
一、线段、直线、射线的比较
这些常用的线,它们在定义上都有一些近似的地方,在教学中紧抓住它们的特征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归纳和记忆。如:两端点连一条线段;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直线;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射线。它们之间共同的特征都与端点有关,通过这样的比较对比,学生的印象就更深刻,记忆就更牢固。
二、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计算的比较
平面图形的特征与平面图形的周长有许多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在教学上准确地抓住它们的特点,运用知识的迁移,然后归类比较,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加牢固,运用更灵活简便。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的比较。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即是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只要有一个内角是直角,那么这个图形即是长方形(正方形);四边形只要有一组对边平行,那么这个图形即是梯形。在周长的计算公式推导上它们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是求四条边的总和,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周长是2条长和2条宽的总和,所以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也是四条边的总和。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对知识的来龙去脉的认识就更清晰了,运用这些知识就更灵活了,也提高了对一些易混淆的问题的认识、判断能力。
三、空间图形的比较
这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的认识、理解、掌握也比较困难。在教学上对这些内容要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这些内容既相对独立,又有密切联系,同时要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合理安排,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逐步形成对空间图形的整体认识,整理出它们的特征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比较。例如: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比较:圆柱的上、下底面是相等的两个圆,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侧面沿高展开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有无数条高。圆锥的下底面是个圆,上底面缩成一点叫做顶点,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只有一条高。这样通过比较,使学生能从系统中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并获得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形成,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