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峰,孙新君,张福田,王剑利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皮瓣移植术在临床治疗手足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治疗中应用广泛,但有时出现血管危象,影响皮瓣的成活。皮瓣下积血,甚至血肿形成会增加皮瓣组织间张力,导致皮瓣血运障碍,是导致血管危象的原因之一。2012年1月—2013年4月笔者通过自制微孔滤网式负压引流管预防皮瓣下积血和血肿的形成18例,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17~62岁,平均44.6岁。修复前臂2例,手腕部创面3例,修复小腿创面5例,足踝部8例。缺损面积最小 6 cm×10 cm,最大8 cm×18 cm。供区包括游离股前外皮瓣7例,游离胸脐皮瓣2例,腓肠神经营养皮瓣逆行转移9例。
1.2 手术方法
1.2.1 创面处理和皮瓣切取 将受区彻底清创后,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两遍,根据创面大小和部位设计皮瓣,按照“点、线、面、弧”的原则设计并切取皮瓣,带蒂皮瓣逆行旋转时注意避免蒂部扭转不当或受压,游离皮瓣吻合血管时注意吻合质量,尽量避免吻合口狭窄,避免血管迂曲、受压。
1.2.2 微孔滤网式负压引流管的制作和放置 将负压封闭引流装置(VSD)的泡沫敷料去除,保留多侧孔硬质硅胶引流管,用两层纱布缠绕硅胶引流管并用丝线固定,制作成滤网式负压引流管(图1),将引流管放置于皮瓣下方正中部位,注意避开血管吻合口部,然后将皮瓣与受区缝合,固定引流管(图 2)。
1.2.3 负压的调节应用 患者返回病房后,引流管接医用负压吸引器,10 min、300 mmHg(1 mmHg=0.133 kPa)负压与10 min、100 mmHg负压交替负压吸引。3 d后拔除负压引流管。
图1 用两层纱布缠绕引流管并用丝线固定,制作成滤网式引流管
图2 将引流管放置于皮瓣下方正中部位
本组1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伤口愈合良好,无血管危象发生,无皮瓣远端坏死现象,无感染。随访3~12个月,皮瓣质地、弹性、色泽良好,效果满意。
在临床上,皮瓣移植术已成为修复组织缺损的常规手术方式之一,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所掌握,但仍有一定的失败率。血管危象是皮瓣修复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是皮瓣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王剑利等[1]通过对1270游离皮瓣、肌皮瓣及穿支皮瓣病案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发现血管危象占86例。血管危象处理不当往往导致皮瓣缺血、缺氧,组织细胞渗透压改变,进而发生皮瓣坏死,导致手术失败[2]。
血管危象的原因有血管栓塞、血管受压、血管张力过高或过低、血管扭转等[3]。动脉管壁较厚,有弹性,不易因受压、扭曲变形,同时动脉压力高,血流速度快,不易形成动脉血栓。因此临床上静脉危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动脉危象[4],其中较大创面的渗血和吻合口的漏血,导致皮瓣下瘀血和血肿形成,是造成静脉危象的原因之一。刘莹等[5]研究80例带蒂游离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发现术后1 d约有150~180 ml暗红色血性渗出,并且对4例血管危象病例进行探查,发现3例患者术区渗出过多,皮瓣下有大量血性渗出,压迫了吻合静脉,造成静脉血栓,导致血管危象。
较大皮瓣移植手术传统的预防血肿形成的方法为放置多个引流条,虽然也有较好的引流效果,但仍存在引流不充分,导致淤血或血肿形成,进而引起皮瓣血管危象,特别是静脉危象。
有研究证实,负压吸引可以改善微循环,及时清除渗液及炎性介质,并促进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恢复正常形态和张力[6]。 杨越涛等[7]研究表明,采用持续负压吸引可有效去除乳酸及创面渗出,保证创面愈合所需的氧和营养成分,促进新生血管的生长,改善局部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的形成;同时产生压迫和吸引,使组织靠拢结合,降低水肿液和血浆的渗出,利于新毛细血管生产,促进组织愈合。Weinand[8]将负压封闭引流用于腹部皮瓣修复Ⅲ度烫伤手背手指创面,并且取得成功。
若利用VSD的多侧孔硬质硅胶引流管放置于皮瓣下进行负压吸引,则因侧孔较大,在负压作用下必然引起组织堵塞侧孔,导致引流管不通畅,丧失引流效果。笔者通过两层纱布缠绕硅胶引流管并用丝线固定,制作成滤网状负压引流管,将引流管放置于皮瓣下方正中部位,即可以引流充分,又通过纱布的滤网作用防止引流管侧孔堵塞,在300 mmHg负压与100 mmHg负压交替吸引下,从而达到很好的引流效果。
本方法操作简单,在保证血管吻合质量和避免血管扭转、迂曲的情况下,通过皮瓣下负压引流,避免了瘀血和血肿形成,从而缓解了组织间张力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静脉危象的发生,对于提高大型皮瓣手术的成功率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剑利,赵 刚,王五洲,等.游离皮瓣移植1270例回顾性研究[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2,35(3):189-193.
[2]王远平,陈文辉.小剂量肝素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术后静脉危象 34 例[J].中国药业,2013,22(1):82-83.
[3]熊 胜,巨积辉,金光哲,等.吻合血管术后55例血管危象探查体会[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1,27(5):284-286.
[4]何 旭,侯书健,王德明,等.游离皮瓣血管危象的血液动力学研究[J].实用医药杂志,2006,23(4):408-409.
[5]刘 莹,王艳冬.游离皮瓣修复术围手术期护理与血管危象分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4(36):289-293.
[6] Fischer JE.A cautionary note:the use of vacuum-assisted closure systems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cutaneous Wstula may b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mortality from subsequent Wstula development[J].Am J Surg,2008,196(1):1-2.
[7]杨越涛,张晓华,李英才,等.反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J].创伤外科杂志,2007,9(2):231-233.
[8] Weinand C.The 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 device for hastened attachment of a superficial inferior-epigastric flap to thirddegree burns on hand and fingers[J].J Burn Care Res,2009,30(3):36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