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通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临床观察※

2015-12-02 02:59段金伟胡秋生焦永波
河北中医 2015年10期
关键词:温通针法节段

李 伟 段金伟 胡秋生 焦永波

(河北以岭医院康复科,河北 石家庄 050091)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系腰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等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致的综合症候群,是临床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属中医学腰痛、痹证范畴。临床多以保守治疗为主,其中针刺治疗疗效显著,特别是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其他疗法[1],但近年来有关针刺手法的研究越来越少。我们运用温通针法治疗LDH 80例,并与平补平泻针刺法治疗8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2]: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⑥X线检查可见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变窄或前窄后宽,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1.2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者;年龄在18~65周岁之间;2个月内未使用激素类及抗风湿类药物者;自愿接受并配合针刺治疗者。

1.1.3 排除标准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等疾病者;神经官能症及精神病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物钙化、侧隐窝狭窄、椎管狭窄,腰椎肿瘤、结核、滑脱及未能坚持治疗者;影响资料收集和疗效评定者。

1.2 一般资料 选择2010-06—2013-04河北以岭医院康复科门诊LDH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80例,男38例,女42例;年龄21~65 岁,平均(43.76 ±9.40)岁;病程1~90 d,平均(15.71 ±18.16)d;病变节段:第4~5腰椎55例,第5腰椎 ~第1骶椎 19例,第3~4腰椎6例;2个节段31例,3个节段6例;侧后方型69例,中央型11例。对照组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20~65岁,平均(43.58±9.31)岁;病程1 ~90 d,平均(18.75 ±17.73)d;病变节段:第4~5腰椎51例,第5腰椎 ~第1骶椎21例,第3~4腰椎8例;2个节段27例,3个节段7例;侧后方型71例,中央型9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温通针法[3]治疗。主穴:腰阳关、关元俞、肾俞(双侧)、大肠俞(双侧)、环跳(患侧)、阿是穴;配穴:以太阳经症状为主者取患侧委中、昆仑,以少阳经症状为主者取患侧风市、阳陵泉、绝骨、阿是穴。患者取俯卧位,常规穴位皮肤消毒后,医者左手拇指或示指切按穴位,右手将针刺入穴内,候气至,左手加重压力,右手拇指用力向前捻按9次;使针下沉紧,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连续小幅度重插轻提9次,拇指再向前连续捻按9次,针尖顶着有感应的部位推弩守气,使针下继续沉紧,同时押手施以关闭法,以促使针感传至病所,守气1~3 min,留针30 min后缓慢出针,按压针孔。每日1次。

1.3.2 对照组 予平补平泻针法。选穴同治疗组。患者取俯卧位,常规穴位皮肤消毒后,医者左手拇指或示指切按穴位,右手将针刺入穴内,候气至,施平补平泻针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

1.3.3 疗程 2组均1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2组病例治疗前后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M-JOA)[4]评价治疗效果,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简化Mcgill问卷 (MPQ)[5]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进行调查评分比较。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由不参加临床实施的第三者进行上述指标的盲法评价。

1.5 疗效标准 根据M-JOA评分进行疗效评定。评分改善率≥75%者为优,50% ~75%者为良,30% ~50%者为可,<30%者为差。评分改善率=[(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 100%[4]。

1.6 统计学方法 对临床收集的病例信息,采取意向处理性分析,双人双录进行数据校正,确保原始数据的完整、准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检验水平α=0.05。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经Ridit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2 2组治疗前后M-JOA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M-JOA评分比较分,±s

表2 2组治疗前后M-JOA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80 14.78 ±4.31 4.78 ±2.02*△对照组 80 14.51 ±4.08 5.79 ±2.83*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M-JO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

2.3 2组治疗前后MPQ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MPQ评分比较分,±s

表3 2组治疗前后MPQ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组(n=80)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80)治疗前 治疗后感觉项2.29 ±0.56 0.85 ±0.53 2.29 ±0.56 1.26 ±0.59情感项 1.80 ±0.66 0.55 ±0.59 1.79 ±0.67 0.75 ±0.67视觉疼痛 6.47±1.41 1.56±1.16*△ 6.44±1.39 3.48±1.50*现在疼痛状况 3.44±0.69 1.19±0.53*△ 3.43±0.71 1.81±0.66*

由表3可见,2组治疗后视觉疼痛评分及现在疼痛状况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

2.4 2组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出现皮下血肿,所有病例未出现晕针、感染以及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LDH是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因某种原因(损伤或过劳等)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马尾神经)而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的神经症状。其引起腰腿痛的机制目前尚无统一认识,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LDH的病因病理进行了研究,并在其致痛机制研究中提出了诸如神经根减压学说、粘连松解学说、平衡调整学说、调和气血学说等许多新的假说[6]。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LDH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机械压迫神经根、化学神经根炎和自身免疫刺激[7]。中医学认为,LDH主要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和劳欲太过等因素有关,寒湿痹阻、瘀血阻络、肾气不足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灵枢·九针十二原》载“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凡用针者……菀陈则除之”;《素问·调经论》载“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足太阳膀胱经贯脊,行于脊柱两旁,腰脊痛、腰背痛为其主治。温通针法是郑魁山教授独创的特色针刺手法,由热补针法[7]激发的经气,通过左手关闭推弩、右手推弩行气、经络传导,使经气源源不断地传向病所,推动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消壅散滞、温通经脉的作用[8]。《灵枢·九针十二原》载“气至而有效”,温通针法能促使针感沿经络传至病所,所以使得疗效大大提高。我们根据温通针法以经络的传导为依据,通过腧穴对经气疏调或振奋的作用及血气的关系,即气行则血行、气旺则血旺的理论,确立治疗LDH以固本清源、温通为法。取肾俞壮腰益肾,以固其本;关元俞、大肠俞、腰阳关、环跳、风市、委中以疏调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温经通络止痛;椎旁痛点阿是穴在温通针法作用下,即时镇痛效果明显;阳陵泉、绝骨可疏通少阳,治疗小腿外侧麻木效果好;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铜人》载其“主腰尻脚气……腰脊内引痛……”研究表明,针刺治疗LDH效果好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针刺可促进和加强神经传导的恢复,促使硬膜囊及周围软组织充血和水肿消退,有利于缓解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刺激[9];针刺能促进人体镇痛物质分泌,提高痛阈,解除肌肉痉挛,从而增强镇痛作用[10]。

综上所述,针刺治疗LDH临床疗效确切,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郝增勤.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9):1353-135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3.

[3] 口锁堂,陈跃来,口维敏,等.温通针法对VD模型大鼠脑ATP、LD和LDH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7,39(3):58-59.

[4] 范振华.骨科康复医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19.

[5] 恽晓平.康复疗法评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46.

[6] Kang JD,Georgescu HI,McIntyre-Larkin L,et al.Herniated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s spontaneously produc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nitric oxide,interleukin-6,and prostaglandin E2[J].Spine,1996,21(3):2373-2378.

[7] 郑魁山.郑氏针灸全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35-548.

[8] 户玫琳,郑俊武.郑魁山教授“温通针法”及临证验案[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8):1-2.

[9] 宋书昌,卢智,王润云,等.贺氏针灸三通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效应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通报,2014,13(5):42-44.

[10]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13-314.

猜你喜欢
温通针法节段
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底部滑行系统综合研究
基于红外测温的火针“温通”效应改善脊髓损伤作用靶点研究*
温通刮痧联合中药塌渍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疼痛效果中的应用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铁路箱梁整孔预制架设与节段预制拼装成本—进度集成决策
温通活血乳膏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TNF-α、IL-6、NF-κB表达的影响
五味温通除痹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自噬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的影响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