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豪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一方面,生产是社会生产总过程的起点,决定着消费的对象、水平和结构;另一方面,消费是社会生产总过程的最后环节,作为生产的目的,是生产的最终实现,并反作用于生产,为生产的发展创造动力。当生产不足、消费旺盛时,表现为商品供不应求,物价上涨,经济萧条;当生产过剩、消费不足时,表现为商品供过于求,库存增加,严重时出现经济危机。只有当生产与消费协调运行时,经济社会才能良好运转。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提出了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的经济政策。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受外部冲击的风险增加,政府坚持扩大内需政策,并将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凭借劳动力廉价等优势,中国制造业繁荣发展,贸易顺差不断增加,但同时带来贸易摩擦增多、外汇储备过快增长、资源流失、外贸依存度过高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等问题。为此,政府提出协调内需和外需、投资与消费关系的经济结构调整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造成巨大冲击,政府通过促进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和保持合理投资规模的扩大内需政策,保持经济增长。目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从高速增长逐步转为中高速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扩大消费需求,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成为改革的重点。
无论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循环中分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还是在不同经济环境下分析经济结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于减少外部冲击、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大国应该通过建设消费主导型大国,依赖内生动力拉动经济增长,保持经济健康发展。从国土面积、资源总量、人口数量和市场容量(或潜力)看,中国是大国①欧阳峣、罗会华:《大国的概念:涵义、层次及类型》,《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8期。;从制造业产量、农林牧渔业产量和进出口贸易额看,中国是生产大国②毛中根、洪涛:《从生产大国到消费大国——现状、机制与政策》,《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然而,从人均消费水平、居民消费率、消费结构和消费环境看,中国并没有成为消费主导型大国。
相对于小国经济,大国经济发展更需要发展依赖于内需拉动的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大国经济不同于小国经济,大国因其规模经济、差异性、多元结构和独立系统而具有分工优势、互补优势、适应优势和稳定优势③欧阳峣:《“大国综合优势”的提出及研究思路》,《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6期。。大国经济内部差异较大,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较低,国内资源及市场规模较大,经济结构复杂,工业门类齐全,是大国经济的典型性特征④欧阳峣、生延超、易先忠:《大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化特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第5期;参见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参见霍利斯·钱纳里、莫伊思·赛尔昆《发展的型式1950—1970》,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童有好:《大国经济浅论》,《中共中央党校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中国具有典型的大国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这种资源消耗型的粗放式增长难以持续,需要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转向消费主导型战略,实现经济平稳增长⑤张慧芳:《消费主导的战略转型与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均衡增长》,《经济问题》2014年第8期;参见迟福林《第二次转型》,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对于大国而言,更应该建立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以减少外部冲击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最终趋势。中国投资主导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有其历史原因,也有政治体制因素。投资主导经济增长导致产能过剩、投资效率下降、银行坏账增多、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和国民福利水平降低、资本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对立等后果⑥国家统计局课题组:《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向消费拉动为主的转变》,《统计研究》2007年第3期;莫山农:《投资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内在矛盾及其解决路径分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对经济增长动力的国际研究表明,消费主导型是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同方向,这种增长模式在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4000 美元时得到加强⑦郭其友、芦丽静:《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的转变——消费主导型增长的国际经验与借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通过改变需求结构,由投资主导经济增长转向消费主导经济增长,是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的有效途径。这种转变有两种实现途径:一是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通过市场经济自身发展和完善来实现,二是像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那样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来实现⑧施发启:《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的国际经验》,《上海证券报》2006年12 月4 日。。在经济发展初期,通过投资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是发展经济的主要目标,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通过经济结构调整,由投资主导经济增长转向消费主导经济增长,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1997年以来,中国经济从“供给不足”型转变为“需求不足”型,并且需求不足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需求不足⑨方福前:《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原因研究——基于中国城乡分省数据》,《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实现从追求增长速度到追求增长质量的转型。这是经济增长的最终选择,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①李方正、刘慧:《消费主导还是投资主导——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现代经济探讨》2013年第11期。。
实现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需要调节经济结构。收入是消费的基础,不能脱离收入讨论消费,也不能脱离经济增长讨论消费②赵晓雷:《投资与消费:经济增长源泉辨析》,《文汇报》2013年8 月19 日。。实现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最重要的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③迟福林:《走向消费主导的中国经济转型与改革战略》,《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第4期;田雪原:《消费主导型经济与人口结构调整》,《人民日报(理论版)》2012年8 月30 日。。调整人口结构,发展服务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也是推进消费主导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④李炳炎、袁灏:《以利益分享机制重建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财经科学》2010年第6期;耿晔强:《消费环境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统计研究》2009年第11期;樊纲、王小鲁:《消费条件模型和各地区消费条件指数》,《经济研究》2004年第5期。。
虽然对大国选择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的国际经验和如何实现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的研究已有很多,但什么是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消费主导型大国具有什么特征等问题,尚没有清晰的答案。基于此,本文在第三部分论述消费主导型大国特征和设计消费主导型大国指标体系,第四部分根据消费主导型大国指标体系和各国数据评判其消费主导型程度,第五部分分析中国与消费主导型大国的差距及中国成为消费主导型大国的条件,第六部分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对于投资主导型,消费主导型是指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拉动的增长模式,投资、出口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建设消费主导型国家,可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减少外部冲击,稳定经济发展。增长方式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是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的过程,也是从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向注重经济增长效益转变的过程。消费主导型大国要求满足消费水平较高、消费结构合理和消费环境良好等条件。我们分别从消费的水平、消费的结构和消费的环境三个方面分析消费主导型大国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消费主导型大国指标体系。
1.需求的结构。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对需求的结构有较高的要求。首先,从需求结构的角度看,三大需求中消费是主要需求,这要求消费率较高,投资率相对较低。第二,从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消费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较高。第三,从受外部冲击的影响看,消费主导型大国主要依赖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受外部冲击较少,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低。
2.消费的水平。消费总量巨大和人均消费水平较高是消费主导型大国的本质特征。没有消费的数量基础,即使消费水平再高也不足以称为消费大国。消费总量巨大,在不考虑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的情况下,体现出一国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居民巨大的消费能力。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居民消费能力,使得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消费总量巨大的国家,经济增长更多依赖国内市场,减少外部波动对本国经济的冲击。消费主导型增长方式下,生产与消费的循环更加顺畅,企业投资利润可观,社会投资效率较高,资本市场风险降低,国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社会公平与福利得到提高。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人均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居民生活水平,较高的人均消费水平是居民强劲消费能力的体现。因此,较高的人均消费水平是消费主导型大国的应有特征。从经济增长的宏观角度看,消费主导型大国是大国经济的一种增长方式选择,从居民福利的微观角度看,消费主导型大国是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公平决策。较高的人均消费水平代表着居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消费主导经济增长的微观动因。
3.消费的结构。居民消费率合理和消费结构良好是消费主导型大国的典型特征。要成为消费主导型大国,除了消费水平较高外,还要保证消费的结构合理。消费的结构包括需求结构中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还包括居民消费内部结构的优化。如果一国居民消费率偏低、恩格尔系数较高、服务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较低,则不能称之为消费大国。
居民消费率是居民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以及居民消费意愿(或消费倾向)的体现。居民消费率合理表明国民收入分配合理,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地位,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消费发展遵循消费需求上升规律,即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消费的需求结构逐渐上升。消费结构体现着居民的消费层次与消费质量,消费结构良好表明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成熟,地区间及群体间不存在过大消费差距,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
4.消费的环境。消费环境良好是消费主导型大国的一般特征。有研究表明,文化水平、基础设施投资、交通运输和通讯设施对消费有重要影响①耿晔强:《消费环境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统计研究》2009年第11期;樊纲、王小鲁:《消费条件模型和各地区消费条件指数》,《经济研究》2004年第5期。。消费环境良好表现为商品供求匹配、市场秩序良好,消费者权益得到较好保护,消费文化健康等。市场上商品供求匹配,较少发生供不应求和供给过剩的情况,大多商品价格稳定。市场秩序良好,经营规范有序,交易规则明确,产品质量监管严明,较少存在欺行霸市、假冒伪劣、囤积居奇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消费者权益得到较好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比较完善,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维权成本较低。消费文化健康,人们能自觉抵制黄、赌、毒及不良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形成积极文明的消费文化。
根据对消费主导型大国特征的分析,我们设计了如表1 所示的消费主导型大国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需求的结构、消费的水平、消费的结构和消费的环境4 个一级指标,包括资本形成率、消费支出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对外贸易依存度、消费总量水平、人均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率、恩格尔系数、服务消费比重、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医疗卫生条件、居民文化水平和消费信贷状况12 个二级指标,并对其中部分二级指标细分至三级指标。在指标设计上,一方面尽可能完备的体现消费主导型大国特征,另一方面保持指标之间的互斥性。
表1 消费主导型大国指标体系
续表
依据消费主导型大国指标体系,需要查找二级指标及三级指标的具体客观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国际统计年鉴》、世界银行WDI 数据库和经合组织OLIS 数据库,部分指标的数据通过计算得出,二级指标的定义与说明见表2。
表2 变量定义与说明
为考察世界上大国经济的消费主导型程度,我们查找了美国、中国等GDP 排名前18 位①参见欧阳峣、罗会华《大国的概念:涵义、层次及类型》中遴选出24 个大国,基于各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这里仅就GDP 排名前18 位的国家进行讨论。国家2011年的横截面数据。有些国家和部分变量数据不是2011年数据,而是用相邻年份的数据替代,具体如下,资本形成率:美国、日本、加拿大和韩国为2010年数据。消费支出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日本、意大利为2009年数据;俄罗斯、韩国、土耳其为2010年数据;巴西、加拿大为2008年数据。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印尼为2010年数据。公路密度为2009年数据,每千人口医生数、人均医疗支出、大学生粗入学率为2010年数据。中国的恩格尔系数为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依据消费规模的加权平均。服务消费比重: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荷兰为2010年的数据;加拿大和法国2011年的服务消费比重分别用2008、2009年的数据替代。居民文化水平: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韩国为2009年数据;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为2010年的数据;土耳其为2006年的数据;俄罗斯为2008年的数据。加拿大消费信贷状况为2008年数据。
我们用消费主导型大国综合得分来评价主导型大国程度。消费主导型大国综合得分来自于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客观维度,即各国数据的客观情况,另一个维度是权重,即各指标在消费主导型大国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消费主导型大国综合得分是依据客观维度进行等权重计算得出的①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阶段、发展特征各不相同,为避免人为主观影响,指标体系计算取等权重计算。等权重是指每个指数中的组成成员比重相同。。消费主导型大国综合得分的计算公式为(1)式:
其中,score 为消费主导型大国综合得分,i 为各个指标,16 为指标个数,ni 为指标i 的客观数据得分,wi 为指标i 的等权重。score 的范围为1—18,得分越高,说明越符合消费主导型大国标准,越具备消费主导型大国特征。为将客观数据得分ni 能在同一个标准下测度各指标,我们将各国数据进行了同质化②这种处理是为了使各指标能在同一标准下测度消费主导型大国,但这种处理带有明显的缺陷:忽略了各变量之间的异质性,排名差异不能准确衡量真实差距。另外,排名也并非越高越好,比如居民消费率并非越高越好。在没有更好方法的情况下,这是一种粗糙处理,但由于所有指标均在同一标准下处理的,这样的处理并不会对最终结果造成太大影响。这在后面的消费大国综合得分中得到体现。,即以各国各指标数据排名ri 来测度客观数据得分ni,因此ni 的范围为1—18,计算公式为(2)式:
1.消费主导型大国测度结果。根据2011年GDP 的排名,我们将美国、中国等GDP 居世界前18 名的国家视为大国,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各指标数据计算的消费主导型大国综合得分及排名见表3 和表4。表3 为18 个经济大国2011年的客观数据,表4 为各指标数据的综合得分及排名。其中score 为消费主导型大国的综合得分,ranking 为依据消费主导型大国综合得分排序的消费主导型大国排名。
根据表3 和表4 中消费主导型大国综合得分结果,我们依据消费主导型大国综合得分对各国再次进行排名③依据排名进行评分和依据评分进行排名,两次相反的操作可以减少因抹平各国指标异质性带来的影响。,结果见表5。从表5 可知,在消费主导型大国指标体系下依据等权重计算的消费主导型大国综合得分和排名,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国家进行区分和归类。根据2011年消费主导型大国综合得分和排名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西方发达国家占据消费主导型大国的前9 名和第11 名,得分较高,平均得分为12.0;新兴工业化国家土耳其、韩国和墨西哥位列第12、13 和14 名,平均得分为7.0;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中国和印度位列第10、15、16 和17 名,平均得分为6.7;印度尼西亚的消费主导型程度最弱,排第18 名,得分为3.5。
表3 消费主导型大国各指标数据
表4 消费主导型大国各指标排名、综合得分及综合排名
续表
2.消费主导型大国测度结果分析。从消费主导型大国综合得分结果及国家归类可以看出:具有相似特征的国家,其消费主导型大国综合得分接近;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消费主导型大国综合得分越高,消费主导型程度越高。这一结果有两层含义:第一,具有相似特征的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趋于靠近;第二,消费主导型增长方式是经济增长方式的最终趋势,这一特征体现在金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消费主导型大国综合得分变化上。在经济发展初期,以经济快速增长为目标的投资驱动经济增长占主导地位,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目标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占主导地位。西方发达国家是典型的消费主导型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正在步入消费主导型国家,金砖国家则刚刚开始向消费主导型国家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的变迁与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金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分别对应于经济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和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处于起飞阶段的经济,生产性投资率高,居民收入快速提高,但消费习惯滞后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处于成熟阶段的经济,经济结构得到一定的调整,消费环境得到改善,消费开始同步于收入增长,投资的比重降低,消费需求比重增加,经济增长由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处于高额群众消费阶段的经济以追求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居民消费结构实现升级,消费主导经济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模式随经济发展阶段变迁,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增长模式不同。
表5 各国消费主导型大国排名及分类
从GDP 排名前20 的各国消费主导型大国综合得分和排名可以看出,中国除了消费总量指标得分较高外,其他指标得分均较低。中国消费主导型大国综合得分较低,排名靠后,还不足以称为消费主导型大国。消费总量巨大、居民消费率合理、人均消费水平较高、消费结构良好和消费环境良好是消费主导型大国的主要特征,一个具备其中某一项或某几项的国家,不能称为完全意义上的消费主导型大国。
从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和资本投资效率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还带有明显的投资驱动型特征。2010年中国的资本形成率为48.2%,世界高收入国家的资本形成率平均为18.1%。2013年中国资本形成总额对GDP 增长贡献率为54.4%,高于最终消费支出对GDP 增长贡献率(50.0%)。目前中国资本投资效率较低,平均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为3—5,而发达国家的增量资本产出率为1—2。201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 倍。
从消费总量、人均消费水平、居民消费率、消费结构和消费环境来看,中国的消费与生产能力和人口数量不相匹配,人均消费水平和居民消费率较低,消费结构不高,消费环境欠佳,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没有发挥主导性作用。我国拥有约世界1/5 的人口和1/10 的生产能力,但居民消费总支出只占世界总消费的5.8%。从人均消费来看,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较低,2010年我国居民人均最终消费支出为879 美元,不及世界平均水平3625 美元的1/4,仅为美国的3.3%和日本的4%。在居民消费率上,2011年中国的居民消费率为35.7%,同期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的居民消费率分别为71.6%、60.5%、57.4%、64.4%和57.7%,同为金砖国家的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分别为56.3%、60.3%、49.2%和59.8%,均远高于中国。在消费结构上,中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在36%左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刚突破40%,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基本在15%左右;中国文化消费仅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6.6%,文化消费支出水平约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在消费环境上,商品供求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假冒伪劣商品依然存在,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不高,维权成本较高,消费文化需进一步净化。
虽然中国目前并非消费主导型大国,但中国具备发展为消费大国的主客观条件。在消费主体、消费客体、消费环境、经济发展阶段和政策导向等方面,都有利于促使中国从投资主导型大国向消费主导型大国转变。
1.消费主体——人口众多。人是消费的主体,人口众多是使一国成为消费主导型大国最重要的条件。人口数量巨大、人口结构变化和居民消费能力提高,使中国具备成为消费主导型大国的主观条件。
首先,中国人口众多。中国有13 亿多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众多的人口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市场上种类繁多的商品得到最终实现。其次,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目前中国人口总抚养比在35%左右,较低的人口抚养比使人口红利在经济发展中得到释放,形成较高的储蓄率。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和人口红利逐渐减少,居民消费率会随之提高。另一方面,中国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的3 倍以上,随着城镇化进程迅速推进,大量农民成为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将大大增加。最后,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一方面,居民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普查文盲率由2000年的6.7%下降至2010年的4.1%,每十万人口中受大专及以上教育人口数由2000年的3611 人增加到2010年的8930 人。另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农村居民纯收入从2000年的2253 元增加到2013年的8896 元,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6280 元增加到26955 元。有研究表明,人均居民收入增长对居民消费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3.2%,是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居民受教育程度提升优化居民消费方式和改善消费结构,收入水平快速提高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2.消费客体——产品丰富。商品是消费的客体,是消费的对象,市场上的商品供给使消费者的消费需要得以满足。生产能力增强和供给能力增加,是一国成为消费大国的基础条件。中国是世界头号商品生产国,粗钢、煤、水泥、主要农产品等商品生产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是生产大国。生产大国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促进消费主导型大国的形成。第一,通过生产产品数量的增加,向市场提供种类繁多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使消费者的消费成为可能。第二,通过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产品价格,提高居民收入,形成乐观预期,促进居民消费,提高人均消费水平。第三,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生产出更加迎合消费者需要的更新换代产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3.消费环境——日益优化。良好的消费环境是一国成为消费大国的客观条件。伴随市场经济制度逐渐成熟和改革不断深入,中国的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在制度层面,为稳定居民预期、激发居民消费潜力、保护消费者权益提供制度保障。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深入,居民预期将逐步趋于稳定,预防性储蓄动机逐渐减少;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维权成本将会减小。在市场层面,市场秩序良好,消费信贷不断发展,为消费提供良好的市场氛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日益发挥决定性作用,交易规则更加明确,交易成本不断减小;食品药品等产品质量监管更加严明,产品假冒伪劣和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将进一步减少;金融市场不断发展,消费信贷更加繁荣。2000—2011年间,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从3.9%提高至5.1%,人均卫生费用从362 元提高至1807 元,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从13617.4 万人增加至28391.3 万人,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24.8 平方米提高至36.2 平方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居住消费支出从565 元提高至1405 元。
4.经济发展阶段——历史机遇。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表明,在经济经历起飞阶段和成熟阶段后,将进入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居民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经济增长制约因素的演变看,经济逐渐从资源约束转向需求约束①王裕国:《消费需求制约经济增长的机理及影响》,《经济学家》1999年第5期。。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方向。目前,中国经济刚经历经济起飞阶段,处于经济成熟阶段,正在向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迈进。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经济也将步入以消费为主导、投资和出口稳步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钱纳里等人对工业化进程的研究表明,消费率会随着经济增长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动轨迹。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消费结构会随之升级。
现阶段,中国处于走向消费主导型大国的拐点,收入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城乡区域结构和需求结构都趋向优化。在收入分配结构上,劳动者报酬占GDP 的比重仍低于50%,具有较大增长空间;在产业结构上,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已超过第二产业的比重;在城乡区域结构上,城镇化率超过50%;在需求结构上,消费支出对GDP 增长贡献率日益上升。随着政府职能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将逐渐转变为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
5.政策导向——经济新常态。目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和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种经济新常态为扩大居民消费、提高人均消费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率和优化消费结构创造条件。新常态下,将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确立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坚持经济结构调整,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质量的政策措施将影响需求结构和经济增长动力,促进中国向消费主导型大国转变。
本文通过对GDP 排名世界前18 位国家的消费主导型大国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处于相似发展阶段的国家,经济增长模式选择相似;第二,以快速增长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初期阶段,容易形成投资主导型增长模式,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成熟阶段,容易形成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第三,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是经济增长方式的最终趋势,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将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第四,中国尚未成为消费主导型大国,但中国具备成为消费主导型大国的主客观条件。
消费主导型大国指标体系测度结果显示中国消费主导型大国程度较低,各指标的排名中,除了消费总量指标排名靠前外,其他各指标排名均较低。因此,提高中国的消费主导型大国程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重点在于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居民消费率等指标的水平,即重点要抓住经济改革的历史机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
第一,加快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型。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淘汰过剩产能,使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和消费驱动,进一步挖掘人力资本红利和改革红利。从各指标对消费主导型大国的权重来看,人均消费水平对消费主导型大国程度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期间努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
第二,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向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转变。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能耗低、就业吸纳能力强的服务业,提高投资效益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结构,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使消费需求成为需求主体。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和区域结构,缩小城乡、区域、行业、群体的收入差距,提高劳动报酬占GDP 的比重,让民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优化消费环境。摒弃GDP 政绩观,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增加民生性财政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定居民预期。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发挥税收和信贷对消费的调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