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三转变”

2015-12-01 21:26钟凤霞
师道·教研 2015年10期
关键词:初稿习作作文

钟凤霞

作文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教学中的老大难,不但教师教起来非常吃力,学生写起来难于上青天。如何使学生走出作文的困境,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积极的探索,认为必须对习作教学进行如下转变。

一、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

1. 引导学生挖掘写作资源。

写作源于生活,要让学生写,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写和有得写。这就要求教师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家庭到社会,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不要局限于教室的小课堂,要跳出小课堂,冲出学校的小圈子,关注社会,观察生活,发现真、善、美和假、恶、丑,将笔触转向对各种社会现象包括媒体焦点、新闻事件或热点人物的品评;转向对地球、对环境、对人生、对和平的关注和思考。

2. 寓作文教学于多彩活动中。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作文教学于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快快乐乐地习作,轻轻松松地作文。如组织学生开展“自我画像” 或“给同伴画像” 的游戏作文,还有添画作文﹑猜想作文﹑采访作文等。通过寓教于乐﹑寓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变被动为主动。由此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就高涨了。

二、从重怎样写向重自由表达转变

1. 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乐于表达”。作文无非是“叙我事,写我心,说我话,抒我情”。“叙我事”,是说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有条理地记叙下来;“写我心”,是自己心里怎么想的,就怎样写,写出自己的想法、体会;“说我话”,是指写文章跟说话一样,不要受到这个束缚或那个限制,自由地表达出来;“抒我情”,是说从自己最受感动的某一二点入手,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抒发出来。于是,我要求学生大胆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同时,淡化了文体的要求,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例如:我在教学《种果得豆》一課之后,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不给学生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只作简单的引导。此次习作给了我惊喜,孩子们的想象大胆、奇特,有些甚至我们成人想象不到。看到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我深感欣慰。

2. 先训练初稿再完成复稿。

每次习作教学之前,我都首先布置学生提前完成本次训练的初稿,不指导,以免束缚学生的思维,然后收上初稿,评好等级。虽不为学生写评语,自己却做好详细记载:谁用词造句好,谁选材好,存在哪些共性问题,突出表扬哪些学生……我将初稿分类放齐,以便评议时抽拿。在作文指导课上,由于心中有数,抓住关键,有的放矢,加上学生的实例,做到指导不空洞,再适时对学生闪光点大加赞赏,使学生思路打开了,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指导过后学生针对指导所提出的要求和问题,再次完成复稿。这种流程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使学生思维受到启发,作文水平提升效果明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的初稿,尽管优劣参差,但自由发挥,使我看到了一篇篇充满个性的文稿。我惊喜地阅读着这些风格迥异的文稿:活泼风趣、干净利落、沉稳朴实……这才是真正属于孩子的习作。

三、从读写脱节向读写结合转变

1. 阅读教学渗透习作。

阅读教学中我注重读写渗透。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使读与写互相促进。学了一篇课文,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和真实情感,体味文章的语言美、内容美、意境美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习其主要的写作特点。比如,学习了《我的战友邱少云》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人物外表描述,反映人物内心活动的特点的写法;学习了《翠鸟》,可引导学习抓外形与生活习性描写动作的写法;学习了《可爱的草塘》,可引导学习通过写景与叙事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感情的写法,然后让学生练写《可爱的故乡》之类的短文或《家乡一景》的片段。

2. 积极引导多读课外书。

有个作家说:“读好了就是写好了。”这话强调了多读的作用。多阅读能产生巨大的效应,既可以积累大量的写作思维材料,又可以积累大量的写作知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小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要求学生多读书、多积累,也阐明厚积才能薄发的道理。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引导学生像蜜蜂采百花一样博览群书,从中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相当有裨益。

责任编辑潘孟良

猜你喜欢
初稿习作作文
习作评改表促进习作教学的三维之变
从“初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构建
巴金《怀念萧珊》初稿初探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辅导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