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东
一、“220”教学模式的提出背景
自2003年参加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我们学校老师接受新理念、尝试着新教法,课堂上教与学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更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活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教学所带来的深刻变化,不但“革”了教师旧有理念,而且使原课堂教学模式产生颠覆性的变化。原来的“满堂灌”“填鸭式”等旧教学模式,逐步变成了“启发式”“引探式”“自主式”和“合作式”等新教学模式。但在新变化中我们也发现了与新课改理念相左的做法,实施着理念与教学“两张皮”脱节的教学,课堂教学如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种理念与行为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的教学行为,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师要想保持或提高“质量”,无意之中就会走回原来的课中“满堂灌”、课后“不停补”的旧有模式。这种效率低下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学科要“全面、均衡”发展,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理念的落实。
为推进我校“十二五”的愿景规划,落实新区生态教育理念,构建我校生态校园、生态课堂,推进素质教育,解决“素质教育和质量的矛盾、时间+汗水=质量和高效课堂+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矛盾,走出“质量、厌学”的误区,探索“质量、素质、快乐”的生態教育之路,2011年初我们提出“220”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设想,旨在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
二、“220”教学模式的核心界定
课堂教学要科学合理分配时间,达到高效减负目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交给学生。课堂上采用“双主体双主导”的理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当堂的知识当堂消化掌握,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从而释放教师课后辅导的时间,因此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减教、学生减负。
双主体双主导: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让教师融入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知识传授的主体,教师的主体作用更多的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前半部分,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贯穿整个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体现在整节课的过程,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也在主导自己的学习。
三、“220”教学模式的时间结构
1. 基本模式:教师精讲——学生精练——测试评价
2. 时间分配:教师精讲(复习、引入、情境、教授)≤20分钟,学生精练(形成性学习、提高下学习、发展性学习)≥15分钟,测试评价≤5分钟。(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和测试评价题目。)
四、“220”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 精备: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保证,包括:(1)知识点、重难点;(2)学情分析;(3)教法、学法;(4)练习题、测试题。
2. 精讲:教师要全盘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前20分钟教师作为主体主导的环节,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精练和测试评价。
3. 精评:建立效率评估体系,精确评价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五、“220”教学模式的评估要素
1. 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师精讲≤20分钟,学生精练≥15分钟,测试评价≤5分钟。
2. 学生精练内容的科学:练习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练习有梯度(①形成性练习;②提高性练习;③发展性练习,其中①②梯度要面向全体,③梯度面向培优),测试评价本节所学的知识。
3. 测试评价效率值>95%(以测试评价的正确率为准)。
4. 学生课堂参与率=100%。
5. 学生课堂快乐指数调查>90%。
责任编辑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