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应量“思”而行

2015-12-01 22:16:50黄雪华
师道·教研 2015年10期
关键词:启迪智慧教材

黄雪华

全国特级教师黄爱华精辟地指出:“孩子的心应该是智慧的海洋,不应是真理的仓库;学生拥有的应该是‘活的智慧,而不是‘死的知识。智慧课堂以知识为载体教给学生智慧。”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含量。在数学课堂上,如何为了学生智慧的发展,量“思”而行呢?笔者认为,教师应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潜心研究和创造教材中蕴含的智力因素,找准学生智慧的生长点。通过巧设“疑”点,立足“探”点,关注“争”点,引领“多”点,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思考。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智慧碰撞中启迪智慧,提高思维水平,从而充分彰显数学课堂的魅力。

一、巧设“疑”点,诱发思考,启迪智慧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独具慧心慧眼,做教材的驾驭者,做知识的发现者,做思维的创造者。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善于捕捉数学知识中的疑点,把握有效的设疑时机。在关键处巧设“疑”点,使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与新的知识需要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诱发学生的思考。就像投石击水,在学生思维的海洋里,荡起数学思维的层层涟漪。

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点,有“疑”才有“思”。因此,为了诱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必须在“疑”字上下功夫,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疑”点资源,为学生的“思考”服务。只要教师的“疑”点设得好,就能更好地唤起学生的思考欲望,激发他们的思考热情,使其情绪处于最佳的状态。以疑诱思,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立足“探”点,引发思考,启迪智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立足“探”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因此,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互相启发、互相借鉴、互相碰撞。在探索的过程中,让知识插上思维的翅膀,使他们翱翔在知识的天空中,沉浸在思维的殿堂里。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给学生创设探究的平台。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动手实践等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探究中,学会如何思考。在探索、交流、思考、操作等富有成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关注“争”点,激发思考,启迪智慧

记得有人说过:“只要有思想的碰撞,必定有思维的成长。”在数学课堂上,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考的角度和方式不同,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等都会引起学生之间智慧的交锋,这样的交锋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这种“争”点,以“争”点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在激烈的争锋、智慧的碰撞中擦出思维的火花。

常言道:“理不辩不明。”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有争议的地方,就是学生深入思考的开始。每个学生在争论说理的过程也就是对问题进行一遍遍思考的过程,这样的思考充分凸现“争论”的价值,有很高的思维含量。

四、引领“多”点,散发思考,启迪智慧

在数学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题多解的情况。一題多解是指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答同一道题的思考方法。教师要把握思维的宽度和广度,从思考的价值入手,引领学生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寻求的方法越多,头脑就越灵活。思考的机会越多,知识的掌握就越深。在寻求一题多解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优化,寻求简便方法。这对学生关于问题解决的策略优选意识的培养、智慧的启迪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角度一变天地宽。要使数学课堂变得更有价值,成为启迪学生智慧的场所,就必须努力从学生的利益出发,运用教师的智慧教学,使数学课堂量“思”而行。只有关注“思考”,才能释放学生的思考主权;只有立足“思考”,才能挖掘思考的有效价值;也只有引导“思考”,才能更好地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启迪学生的智慧。

责任编辑邹韵文

猜你喜欢
启迪智慧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华人时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16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与创想(2013年7期)2013-11-18 08:06:04
自然的启迪
智慧决定成败
网球俱乐部(2009年9期)2009-07-16 09: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