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萍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古诗作品《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以用来形象地比喻在我们化学教学过程中相关的德育,这展现了中学化学教学的本来特性,更满足了现代教育对化学教育的时代性要求。化学教师只有完全认同并接受在化学教学中融合德育的意义,才能真正意义上使得化学教学有更长足的进步。笔者就个人的教学体会,分析如何充分利用化学教科书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品德教育素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增强环保意识等。
一、爱国主义教育
1.结合中国古代和现代科技方面的巨大成果
高中一年级的化学课本在绪言里面就讲解了化学这一门学科的形成原因、产生过程与发展展望,同时还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化学科技成果。早在古代,伟人们就取得了很多超越世界其他国家的成果。公元前100年中国发明造纸术,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总结并推广;而此时欧洲人还在用羊皮手抄书。唐朝孙思邈在《伏硫磺法》中最早记载了黑火药的三都分(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火药于13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直至14世纪后才进入欧洲。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和造纸术是古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化学作品,同时也是古代中国被列为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参照指标。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关化学的记载更是体现出化学领域的学者们曾为了我们社会的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如,在1965年,我国首个以人工合成的方式形成的学名为活性蛋白质一类的结晶式牛胰岛素成功被研发。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开创了用无氰电镀这一新兴工艺代替原本含毒的氰法电镀的先河,在世界电镀的历史长河中也是一道新光。20世纪以来,国产龙芯CPU芯片的自主创新和北斗卫星的发射和使用,更是提高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2.以中外著名科学家的伟大事迹为切入点展开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著名的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曾经出国留学,在获取了博士学位后,毅然放弃了国外企业给出的高薪待遇,抱着一颗赤子热忱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创办了当时拥有先进国际水平的永利碱厂。在中日战争爆发后,断然拒绝和日本法西斯的合作,筹建永利碱厂,在历经无数次的探索和试验后,最终发明“侯氏制碱法”,享誉中外,为中华民族的荣誉作出了巨大贡献。
居里夫妇经过几年时间的不懈努力,终于分离了氯化镭,并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居里夫人将其中一种元素命名为钋。然后,在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后,她又将提炼镭的方法无偿献给国家。
科学家大义爱国的无私事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
二、开展辩证的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法是目前最适合发展自然科学观的一种思维方式。中学化学教学课堂中可有目的地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展关于辩证法一分为二思维的科学训练,让学生习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进行拓展。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内容,化学老师在化学课上讲授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氧、氢、磷、碳、钙、铁等元素组成的同时,可以深层次地探讨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其中涵盖物质性的原则。
在讲解物质结构理论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分析分子做永不停息的热运动和电子在库仑力作用下做圆周运动,深刻认识到运动是绝对的和静止是相对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综上所述,无论是化学理论还是化学实验都隐含着许多哲理知识。化学老师在化学教学课堂中要学会充分结合互联网的资源进行教学,综合多媒体等手段,全面融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积极全面地对学生开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教育。
三、引导输入环保意识的教育
列举生活中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如福建省泉港区的炼油厂排污不达标,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些村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癌症村”。化学教师一定要把环保责任意识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肩负对社会的责任感。
1.以化学教材为蓝本,传递环境保护的动态
高中一年级课本的第六章节最后一小节内容专门提到环境保护内容,这一章节的内容更应该以实际案例阐述当代化学污染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
2.在化学实验中强化环保意识
化学学科是以实验为依托,在做实验过程中使用到的药品包含有毒的或者有害物质,尤其是带毒的气体大多都会危害到师生的健康。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具备提前预知的能力,通过预设实验的相关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以防在操作实验的演示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做出忽视环保的错误行为演示。
简而言之,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用心发现,用心在课堂之外采集相关的材料数据,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拨引导,才
能使化学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形成完美的统一,最终达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参考文献:
纪宝.浅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1(09).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