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晓欢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的处理方式不同,效果也会大不相同。关键是怎样处理学生的错误,只要处理得当,就可以把错误变为学习的宝贵资源,把错误变成另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数学教学;错误;反思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创新的过程,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教师要合理利用学生的错误,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进入创新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让错误发挥最大的价值,引导学生看到错误背后的成功,让学生领略数学的奥妙。
一、重视错误,对症下药
课堂是动态的、变化发展的,往往不在我们的掌控之内,不按我们事先设计好的进行,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可能发生错误。首先,教师不能怕课堂出错,不能怕学生出错。其次,要正视错误,合理利用“错误”这一宝贵资源,就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我们既不能藏着掖着、横加指责,又不能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而是对一些关键性的、有普遍意义的错误,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并及时根治错误,在错误中成长。
二、利用错误,生成资源
其实错误并不可怕,学生对知识的错误认识、对教材的错误理解以及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反应,都可能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的错误当作课堂教学的障碍而回避,应该有意利用错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的错误成为生成新知的有效资源,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例:已知一元二次方程2x2-2x+3k+1=0有兩个实数根x1、x2,且满足不等式<1,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我并没有一开始就讲,而是让学生先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并请了一个学生上黑板板演,最后这个题目的结果基本上都是k>-,对于这个错误,我没有批评,反而表扬了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提出这个结果是错误的,至于出错的原因就让学生自己去交流、讨论,学生很容易发现他们忽视了Δ>0这个条件,并对Δ>0有了深刻的理解,所以后来再解决这类问题时,学生很少出错。
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分析学习数学知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将错就错,明确算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要苦恼学生为什么总是出错,但要有预见性,要能在备课时预测到学生的错误,从而有效地控制错误,利用错误。在教学中不妨试一试“将错就错”,让学生在错误中获得更多更完善的知识,在错误中进步。
例:分式方程的增根,很多学生一开始课时觉得懂了,但可能理解得不很透彻,在练习和作业中,部分学生出现了忽略增根的错误,对于出现的错误,在作业讲评中提出了问题:若关于x的方程=1的解为负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果不其然,学生真的出状况了:对原方程整理得x=m+1,由于解为负数,x<0得m+1<0,m<-1。出现了这样的错误,我并没有直接去讲该怎样做,而是让学生互相比较、交流、讨论,很快得出正确结果。然后又顺势总结首先保证分式方程有解,然后才能利用解的取值范围去限制参数的取值范围。在后来的教学中学生这种错误明显减少了。
四、放大错误,激活思维
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可有意放大“错误”成分,让学生感悟错误,创设自由的探究空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经历错误命题的修正完善、正确结论的探索发现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若方程kx2-x+3=0有两个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为
______。教学中,很多学生是这样做的:根据已知条件,把原点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得Δ>0,从而解得。这样就忽略了只有一元二次方程才会有两个根这一隐含条件,由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不为0,所以k≤且k≠0,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没有直接指出,而是让学生自己验证。学生很快发现当k=0时,原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从而判断出计算结果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寻找错误原因,学生通过思考找到了错误的症结。
五、及时反思,总结升华
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理性对待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不能因错误丧失信心,也不能让错误成为自己学习中的绊脚石,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鼓励学生出现错误时,要认真分析、总结,避免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学习数学的方法。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正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立足于学生,和学生一起去探索、学习数学知识,真正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