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庆兰
摘 要:结合教学经验,对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研究与探讨,望能给广大同仁在与此相关主题的研究上提供一些有益经验。
关键词:突破口;因材施教;表扬
笔者自从教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所教学生有的已走上工作岗位,有的还在继续深造。作为从教者,都希望自己的弟子学有所成、品学兼优,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但往往事与愿违,愿望与现实之间总会存在很大的差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多数品学兼优的学生大可以高枕无忧,而对为数不多的学困生的教育有时却显得束手无策、无可奈何、力不从心,弃之违背职业道德和教育良知,教之则劳神费心,徒劳无功。如何教育这样的学生,这是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和探讨的问题,我就以自己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追根溯源,寻找突破口
“没有天生的学困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这已是教育工作者达成的共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外因还有内因。学困生的产生首先是家庭的不良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影响。如:家庭不和睦,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放任自流或溺爱迁就,家长品行不端,都会使子女受其不良影响;其次,学校教育中的偏差和过失。如教师的挖苦、嘲讽、言行不一,对学生亲疏有别,都会刺激和伤害部分学生;再次,社会上的各种消极因素使缺乏自控能力和辨别能力的青少年沾染不良习气,误入歧途;最后,学生自身的原因,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抗挫折能力差,意志薄弱,逆反心理强,交友不慎,行为习惯差,知错不改,胡作非为,自甘堕落,最终沦为名副其实的学困生。
作为班主任,要找准学困生差的原因——是内在因素还是外在因素,然后对症下药,找到突破口,与学困生谈心、沟通、交朋友,联系科任老师及全体学生来关爱他们,思想上不敌视,感情上不厌烦,态度上不粗暴,想办法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体验学生的感受,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人,杜绝居高临下的说教,充分运用平行语言,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工作中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师生关系融洽,才会为学困生的转化奠定基础。
二、因材施教,适度要求
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在任何一个集体中都不可能处在同
一起跑线上,总会有优与差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因材施教,善待每一位学生,树立学困生也能成才的觀点,尽一切努力转化学困生。如果我们打破对学困生“朽木不可雕”的思维定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必能收到“铁树开花”的效果。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应找出他们的闪光点,让学困生树立起自信心,为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搭建舞台。比如:就本班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辩论、演讲、表演等多种活动,让他们能写的写,能画的画,能讲的讲,为学困生提供树立自信和多元发展的机会。
帮助学生在自信中树立新的目标,要全面分析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引导学生树立的目标要具有合理性、可行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树立的目标一是要让学生力所能及,而不是高不可攀。二是要不断提高,循序渐进。如对学困生,教师不宜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先提出一个比过去有进步的小要求,当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后再通过鼓励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并力求达到。
三、表扬及时,惩罚有度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关爱好学生并不难,难的是爱自己眼里的学困生,他们才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用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荣誉是人的自尊心的需要,恰当及时地给学困生以表扬和鼓励,能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激发荣誉感和进取心,学困生并不是一切都不好,他们也有自身的长处和潜能,有时虽然学习差,但劳动积极,不怕苦,不怕脏;有的性格内向、孤僻,却具有正义感。面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我们都要予以及时的评价和激励,使他们重拾自信,逐渐自强。
在“赏识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很多老师谈罚色变,对学困生采取放任自流、不管不顾的态度,认为这是出于“保护自己和学校”的无奈之举,生怕招惹麻烦,对学困生听之任之。虽然蛮不讲理的家长确实存在,但并不代表我们要放弃对学困生的教育,我所说的惩罚并不是体罚。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学困生无论是学习还是行为上的陋习绝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我们应及时纠正他们的一些错误想法和不良行为,让他们树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观点,教师做到奖惩分明,学生就会心悦诚服,由衷地信任老师,听从教师的教诲,适度的奖惩会激励学困生进步而非麻木不仁。
新课改要求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真正使每位学生通过学习得到进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品行,这就要求必须解决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帮助学困生早日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刘晓婷.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J].青年文学家,2011(07).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