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铮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面临的“过度依赖教辅类古文书籍”以及“忽略对学生传统文化情感的培养”问题,进而从教材文化内涵、思维方式、作品赏析以及教育实践活动方面提出针对性地策略,希望能促进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深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一、引言
高中语文课程是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它集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社会文化、历史文化与一体,并融合了很多道德、艺术以及哲学思想,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传承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获得心灵的启发,促进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因此,我们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在语文教育中逐步渗透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进程。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
1.过度地依赖于教辅类古文书籍。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主要通过古文教学,尤其是古文诗词,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民俗、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伦理道德等等。然而,在古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生都过分依赖于文言文解析、诗词精解等教辅类古文书籍,完全忽略了对古文诗词的品读和感悟,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鉴赏和研究,严重影响了高中语文教材中精选古诗词的传统文化价值的发挥。而且,还制约了高中生的传统文化鉴赏能力的提高,阻碍了高中语文教育中构建文化底蕴的发展进程,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忽视了对学生传统文化情感的培养。现阶段很多高中语文教育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都局限于熟练诵读古文或者诗词名篇,忽略了对古文诗词实际含义的理解。而且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古文诗词教学中,为了片面追求语文教学成绩,而过分地重视古文诗词知识结构的分析以及翻译技巧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传统文化情感的培养,不利于高中生深刻理解古文诗词的思想内涵,进而无法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制约了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化发展。
三、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涉及到很多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兼顾了文学作品的质和美,充分挖掘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有利于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贯彻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哲学思想以及价值观念,进而引导学生捕捉语文教材中的深层次文化视点,提高高中生的传统文化情感和素养。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韩愈的《师说》,传达的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从师求学思想原则,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师说》的写作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引导学生逐步深化理解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作用,认识当时社会背景下耻于从师的流俗以及愚人愈愚的社会现实,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明确从师学习的必要性,进而帮助高中生树立尊师重教的优良文化传统。而在学习司马迁的《鸿门宴》时,又可以通过结合“楚汉战争”历史文化背景,分析文章中人物间的复杂关系,指引学生站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去深入理解文章内涵,领略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强化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汉语思维方式。传统文化的渗透与民族语言以及民族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在语言方面,汉语是我国汉族通用的语言,而且汉语语法体系也是中国民族表情达意的通用手段。在文章的布局方面,我国传统的修辞理论重视文章的整体效果,注重文章内容的首尾圆合及前后照应。而在文章的修辞方面,汉语言讲究简明性、连贯性、鲜明性、得体性以及生动性,强调文章的表现力以及语言特色。因此,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需要培养学生的汉语思维方式,引导学生透过文章字句抓住传统文化精髓。例如,高中语文中苏洵的《六国论》一文,是古代典范的政论文,文章从“六国”说起,又以“六国”结尾,紧扣论述中心,谋篇周严,整体结构首尾圆合,充分体现了古文人首尾呼应的传统汉语思维方式。而高中语文教材中苏轼的《前赤壁赋》疑问又充分体现了对策均衡的汉语思维方式,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语言的对称美以及渲染力度,强化汉语思维方式,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3.引导学生拓展传统文化作品阅读赏析。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不能局限于语文教材,还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文学作品的品读,拓展阅读视野,并学会鉴赏课内外的传统文化作品,强化对文章中话语文化意义的理解,并与作者达成情感的共鸣。例如,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红楼梦》,并结合作品的社会背景以及时代发展特点,抓住文章中不同人物角色的语言特征以及个性特点,仔细品读文章的经典语句,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揭示作品中的传统文化积淀,如《宝玉挨打》章节描述了贾政按照传统礼教要勒死宝玉,而王夫人则要求与宝玉一起死,深刻体现了当时“母以子贵”的传统文化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仔细品读,体会小说中王夫人的微妙处境,并逐步揭示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作品的赏析中深化传统文化情感。
4.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高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交流会、开办传统文化古文诗词会以及讲座等,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启发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塑造人文思想,并在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文化素养。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古代文人墨客的故居,感受他们的成长环境,品读文人墨客的书籍和文稿,进而强化学生的传统文化情怀,陶冶情操。
四、結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精神文化发展的珍贵宝藏,传承并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而高中语文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塑造学生人格品质的重要阵地,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并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然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任重而道远,需要在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情怀,鼓励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去学习并丰富自身的传统文化内涵,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小娟. 高中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及其开发和利用[D].苏州大学,2008.
[2]章李鸽. 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4.
[3]杨生栋. 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关系的思考[J]. 中学语文,2012,06:55-57.
[4]宋石晶.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应用[J]. 学周刊,2011,28:98.
[5]孙苏海.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J]. 中学语文,2015,2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