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网络、组织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

2015-11-30 05:36朱吉铭
华东经济管理 2015年10期
关键词:促进作用强度模型

施 放,朱吉铭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创新网络、组织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

施 放,朱吉铭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文章基于228家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考察创新网络、组织学习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在相关研究基础上,建立“创新网络-组织学习-创新绩效”框架模型,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相关假设。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的创新网络规模、网络中心性能直接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知识获取、知识利用也能直接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创新网络能够通过知识获取、知识利用间接地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由此可见,组织学习对于创新网络和创新绩效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网络;组织学习;创新绩效

一、引言

随经济的全球化,企业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变更,企业间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要维持自身竞争优势,就必须提高创新能力。目前,企业的创新模式已从线性化转向网络化,创新的过程也越来越复杂,企业很难依靠自身进行单独创新,在此情况下,企业就需要依靠创新网络,运用网络中溢出的有效知识来增加创新的成功率,提高创新绩效。此外,全球化的创新网络为企业提高组织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如果企业缺乏组织学习能力,创新模式就难以从模仿创新转型升级为自主创新,这样企业就难以在市场中形成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如何通过组织学习使创新网络更有效地作用于创新绩效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同时,这也是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所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二、相关文献回顾与研究框架

(一)主要文献回顾

目前学术界在探讨企业的竞争优势从何而来、企业又怎样去获得竞争优势等问题时,创新网络资源是被普遍接受的理论之一。企业能直接或间接地从创新网络中吸收企业所需资源,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提供保障。Nonaka&Takeuchi(1995)[1]认为创新网络是企业组织内部以及组织外部之间所有正式与非正式连接关系的集合,是组织用来吸收知识,规范组织纪律的一种工具。但在目前所处的时代中,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对于知识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够帮助企业创建有意义的知识,这些知识是能够为企业所用、能够帮助提高

企业自身绩效的。Aragon-Correa(2007)[2]对组织学习进行了定义,认为组织学习是组织成员对知识获取、分享以及利用的一种过程,也是知识和经验集聚的一种能力。在众多对于组织学习的研究中,可以归纳出四个共同点:其一,强调组织对于知识获取和知识利用的重要性,以此来应对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其二,组织学习与提升组织绩效、保持组织竞争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三,组织学习是通过调整组织行为来改善组织绩效的动态过程,并对这个动态过程进行排列组合;其四,对于这个动态过程中形成的新信息或新知识要应用到组织的日常事务中去。针对上述创新网络和组织学习的研究,可以发现其目的是为了提升组织的创新绩效。创新绩效是企业的创新投入与研发成果之间的转换关系,反映了企业或者组织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效率和效果,Freeman&Soete(1997)[3]认为狭义上的创新绩效是指企业将其创新产品导入市场的过程。Ahuja&Lampert(2001)[4]认为广义上的创新绩效是企业创新产品从其概念的生成到导入市场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既要关注技术创新,也要关注创新产品的市场前景。

从相关文献中,可以发现创新绩效是企业进行再创新的基础,是企业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衡量标准。

(二)研究假设与理论框架

1.创新网络与组织学习的关系

组织学习是企业为了适应外界环境的动态变化,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对现有知识进行创造、整合以及传递的循环过程。这样一个循环过程是嵌入在特定的网络关系环境中的,受组织自身特征、创新网络关系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已有的研究表明,企业在创新网络中联结的关系越多,企业的网络规模就越大,企业就越能从创新网络中获取更多的创新知识和信息(Koka和Prescott,2002)[5]。同样,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焦点企业在创新网络中就拥有较高的地位,就能优先吸收网络中的知识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就能帮助企业开展更有效的组织学习(Tsai,2001)[6]。Dyer和Nobeoka(2000)[7]对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网络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丰田公司与拥有高强度合作关系的供应商之间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创新知识进行传递,这样一种较好的网络强度直接提高了丰田公司对于供应商技术的利用,促进了丰田公司的组织学习。Bonner &Cavusgil(2005)[8]对处于战略网络中心位置的焦点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网络中心度较高的企业实际上是对企业网络身份的体现,身份越高,就越能优先获取战略网络中的信息。基于此,提出第一组假设:

Ha1-1:创新网络规模对知识获取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Ha1-2:创新网络规模对知识平台构建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Ha1-3:创新网络规模对知识利用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Ha2-1:创新网络强度对知识获取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Ha2-2:创新网络强度对知识平台构建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Ha2-3:创新网络强度对知识利用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Ha3-1:创新网络中心度对知识获取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Ha3-2:创新网络中心度对知识平台构建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Ha3-3:创新网络中心度对知识利用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2.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创新依靠知识,其本质就是组织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并且创造新知识的过程。企业通过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来为企业创新绩效的产生提供持续的动力。Batjargal(2007)[9]认为组织成员的工作经验、技术水平以及拥有的知识量都是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来源之一。Alegrea&Chiva(2008)[10]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企业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够将吸收的知识应用到新产品的开发中去。谢洪明和张霞蓉(2012)[11]对我国华南地区的142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的组织学习对于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提出第二组假设。

Hb1:知识获取对创新绩效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Hb2:知识平台构建对创新绩效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Hb3:知识利用对创新绩效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3.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会影响组织成员对于知识的吸收、整合以及利用,从而对整个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影响(Corey,2011)[12],Rost(2011)[13]认为在大规模的创新网络中,企业创新网络的强度无论是强联结关系还是弱联结关系,都能更容易从创新网络中获得组织学习所需的信息和资源。Ferriani(2008)[14]认为网络中心度较高的企业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能更容易与其他创新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基于此,提出第三组假设。

Hc1:创新网络规模对创新绩效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Hc2:创新网络强度对创新绩效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Hc3:创新网络中心度对创新绩效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4.组织学习的中介关系

已有相当多的研究把组织学习作为企业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潘文安(2012)[15]认为企业从创新网络中获取的资源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创新绩效,但是这个提升幅度的大小取决于组织对于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许冠南(2011)[16]等以中国的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学习是创新网络影响焦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最为关键的中介变量。窦红宾(2011)[17]也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组织学习在创新网络各特征维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基于此,提出第四组假设。

Hd1-1:知识获取在创新网络规模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

Hd1-2:知识获取在创新网络强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

Hd1-3:知识获取在创新网络中心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

Hd2-1:知识平台构建在创新网络规模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

Hd2-2:知识平台构建在创新网络强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

Hd2-3:知识平台构建在创新网络中心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

Hd3-1:知识利用在创新网络规模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

Hd3-2:知识利用在创新网络强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

Hd3-3:知识利用在创新网络中心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

通过对于企业创新网络、组织学习、创新绩效三者关系的讨论,可以构建研究理论框架以明晰变量之间的相互相关,见图1所示。

图1 研究理论框架

三、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以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为调查对象,对创新网络、组织学习、创新绩效等相关变量进行测度,主要运用李克特五点法来测量相关变量。在问卷初稿设计完成后,基于专家的修改意见对初始问卷中表达不当的问项进行了修改。在小范围预调查之后,删除了部分问项,从而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

(二)研究样本

研究对象为2012年通过复审的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发放问卷480份,回收问卷287份,回收率为59.8%,对回收问卷进行筛选以及剔除无效问卷之后,总共得到有效问卷228份,有效问卷率为79.4%。研究样本覆盖浙江省所有11个地级市,表明调查数据的全面性。企业规模统计中,50人以上企业占78.51%,成立10年以上企业占46.49%,表明调查数据的代表性。从统计数据看,受访228家企业的研发人员占企业总员工数的22.53%,企业近三年平均研发费用占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8.34%,受访者的职位在中层管理者以上的占86.58%,表明调查数据的可靠性。

(三)数据的信度与效度

研究信度采用Cronbach’s Alpha值来检验,表1显示了所有变量的Cronbach’s Alpha检测值,结果均大于0.9,表明具有非常高的信度。

研究效度采用KMO与巴特莱利球体来检验,其中创新网络、组织学习、创新绩效的KMO值分别为0.933、0.933和0.901,巴特莱利显著性水平均为0.000,达到了效度检验标准。

表1 研究变量的信度分析

续表1

四、实证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对研究模型中涉及的所有变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表2分析结果表明,网络规模、网络强度、网络中心度、知识获取、知识平台构建、知识利用以及创新绩效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基于研究理论框架及相关研究假设,构建初始结构方程模型,见图2。该模型通过12个外生显变量对3个外生潜变量进行测量,设置17个内生显变量测量4个内生潜变量。进而对模型中设定的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网路通过组织学习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各研究假设路径进行验证。

表2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图2 基于概念模型的初始结构方程模型

(三)模型拟合

使用AMOS数据统计软件对研究所建立的初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运算,其中模型的c2/df值为2.075,CFI、TLI、IFI的值都大于0.9,RMSEA值小于0.08,表明图2设立的初始模型拟合度较好,符合模型要求。但有部分路径达不到显著性水平,没有通过验证。如“创新绩效←网络强度”的路径系数、“创新绩效←知识平台构建”的路径系数都不显著。研究表明,当初始结构模型不适合使内部界定有误、导致路径系数不通过时,可通过不断修正模型并加以改进。因此,删除这两条不显著的路径,以达到对模型修正的目的,修正后的模型拟合度的c2/df值为2.066,CFI、TLI、IFI的值都大于0.9,RM⁃SEA值小于0.08,表明修正后的模型拟合度较好,符合模型要求,见图3。由表3可知,变量之间一共有13条路径是在P值小于0.05的水平上显著的。

图3 修正后的最终结构方程模型

表3 修正后的模型拟合结果

续表3

(四)模型解释

对最终模型的路径效应进行分解。由表4可以看出,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网络规模以及网络中心度这两个维度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直接的影响关系,而网络强度这个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无直接的影响关系,但可以通过知识获取以及知识利用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的影响作用,同时,网络规模和网络中心度也能通过知识获取以及知识利用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的影响作用,这也表明知识获取与知识利用起到了很好的中介作用,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Hd1-1、Hd1-2、Hd1-3、Hd3-1、Hd3-2、Hd3-3,而研究假设Hd2-1、Hd2-2、Hd2-3并没有通过。

表4 最终路径模型的效应分解

(五)研究结果分析

首先,创新网络规模、网络强度、网络中心度这三个创新网络的特征维度对组织学习中知识获取、知识平台构建、知识利用这三个特征维度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说明企业在创新网络中与其他合作伙伴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越多、交流的频率越高、知名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组织的学习。

其次,组织学习中知识获取、知识利用这两个特征维度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知识平台构建对企业创新绩效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企业构建的知识平台是对创新网络中资源的一种存储,而这种资源的储存需要经过整合、转化以及利用之后才能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知识平台中的资源属于企业的内部资源,是企业较为机密的竞争源泉。因此,企业一般的员工可能很难接触到这些核心资源,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减小了其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

再次,创新网络规模和网络中心度这两个创新网络的特征维度对企业的创新绩效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网络强度对创新绩效并不存在显著的影响作用。原因可能是因为处于高强度创新网络中的企业会加强对核心资源的保护以维持企业自身的创新优势,这样就影响了焦点企业对于有效知识的吸收;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企业的网络强度越大,所形成的网络联结关系偏向于弱联结,这样就很难获取其他企业的有效资源。

最后,企业的创新网络规模、网络中心度能够正向地促进创新绩效,而创新网络强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关系,但是,创新网络对于创新绩效的作用是也可以通过组织学习的不同程度影响而实现。这也表明了知识获取、知识利用在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扮演着中介作用。由于知识平台构建对创新绩效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其中介作用也并不成立,可能需要加入其他调节变量来进行后续研究。

五、结论与建议

以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围绕企业创新网络、组织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这一主题,运用SPSS17.0以及AMOS统计软件进行了实证分析,建立了“创新网络-组织学习-创新绩效”的分析框架,获得了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结论。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已逐渐进入到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阶段,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压力,企业面临着如何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基于这种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以下适合现阶段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企业要科学构建创新网络,提高企业对创新资源的获取能力。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在经营

管理的过程中要采用更加灵活的创新网络计划,改变企业过去依靠创新模仿或者单一内部研发的策略,进而转向以市场导向为中心,按照企业的创新流程与合作企业形成合作创新关系。这种对外合作的关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首先,企业的创新网络不能仅以客户为中心,也要关注与其他科研机构、合作企业、供应商等之间的网络关系,充分扩大企业的创新网络规模;其次,企业要建立适当强度的网络关系,增加与创新伙伴之间的合作频率,促进创新网络内部多样性、异质性的知识和信息的流动;最后,企业在创新网络中要努力塑造中心位置,企业如果处于创新网络的边缘位置,就不能有效地获取市场机遇,因此,企业在进入创新网络开展创新活动时,就要在自身擅长的专业领域尽量提高创新网络的中心度,这样就能从创新网络中获得更多的有效资源。

第二,企业要加强组织学习,提高知识转化效率。企业要充分认识组织学习的重要性,将组织学习放到企业提高创新绩效的战略位置上。首先,企业要树立学习型的组织文化,培养组织成员的学习精神,努力推动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其次,企业要为组织的学习提供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供专业的知识平台,在硬件设施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大力引进相应的技术创新人才,提高组织的软件设施;最后,企业要平衡知识获取、知识平台构建、知识利用这三方面的资源配置,任何一种学习的方式都要合理化,否则就会导致资源利用效率的下降。

第三,甄选创新模式,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企业在进行技术研发创新的活动中,如果过分注重某一创新模式,就会将企业带入技术创新的陷阱中。为了使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企业就必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甄选合理的创新模式。首先,如果企业的创新产品处于初始的成长阶段,企业就要以技术创新研发为中心,通过组织学习,充分利用创新网络中的资源,提高创新行为的成功率;其次,如果企业的创新产品处于成熟阶段,企业就需要在保持自身的核心技术竞争力的情况下,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性产品,从而提高创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拓展主导产品的市场空间;最后,如果企业的创新产品处于衰退期,企业就需要重点开展突破性的创新研发活动,开发出新的核心产品来替代原先的主导产品,进而保持企业的竞争能力。

[1]Nonaka I,Takeuchi H.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69:96-104.

[2]Aragon-Correa J A,Rubio-López E.Proactive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myths and misunderstandings[J]. Long Range Planning,2007,40(3):357-381.

[3]Freeman C,Soete L.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M].London:Psychology Press,1997.

[4]Ahuja G,Morris L C.Entrepreneurship in the large corpora⁃tion:A longitudinal study of how established firms create breakthrough invention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6/7):521-543.

[5]Koka B R,Prescott J E.Strategic alliances as social capital:A multidimensional view[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2,23(9):795-816.

[6]Tsai W.Knowledge transfer in intraorganizational networks:Effects of network position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on busi⁃ness unit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44(5):996-1004.

[7]Dyer J,Nobeoka K.Creating and managing a high perfor⁃mance knowledge-sharing network:the Toyota cas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Strategic Networks,2000,21(3):345-367.

[8]Bonner J M,Kim D,Cavusgil S T.Self-perceived strategic network identity and its effects on market performance in al⁃liance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5,58(10):1371-1380.

[9]Batjargal B.Internet entrepreneurship:social capital,human capital,and performance of internet ventures in China[J]. Research Policy,2007,36(5):605-618.

[10]Alegre J,Chiva R.Assessing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 on product innovation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test[J].Technovation,2008,28(6):315-326.

[11]谢洪明,张霞蓉,程聪,等.网络关系强度、企业学习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2(2):55-62.

[12]Corey G.Theory and practice of group counseling[M].Lon⁃don:Cengage Learning,2011.

[13]Rost K.The strength of strong ties in the crection of in⁃novction[J].Resecrch Policy,2011,40(4):588-604.

[14]Ferriani S.A core/periphery perspective on individual cre⁃ative performance:Social networks and cinematic achieve⁃ments in the Hollywood film industry[J].Organization Sci⁃ence,2008,19(6):824-844.

[15]潘文安.关系强度、知识整合能力与供应链知识效率转移研究[J].科研管理,2012,33(1):147-153.

[16]许冠南,周源,刘雪锋.关系嵌入性对技术创新绩效作用机制案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29(11):1728-1735.

[17]窦红宾,王正斌.网络结构对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研究——利用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中介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3):15-25.

[责任编辑:余志虎]

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Innovation Network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SHI Fang,ZHU Ji-m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23,China)

Based on 228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innovation network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On the basis of forefathers’research,the paper builds the‘innovation network-organizational learning-innovation performance’model and verifies the related hypotheses by the em⁃pirical analysis.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innovation network scale and network centrality of enterprises can directly pro⁃mote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knowledge use can also directly promote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Innovation network can indirectly promote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rough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knowledge use,which means that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has a partial mediating effect on innovation network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high-tech enterprise;innovation network;organizational learning;innovation performance

F276.44;F127

A

1007-5097(2015)10-0021-06

10.3969/j.issn.1007-5097.2015.10.004

2014-12-01

浙江省软科学重点项目(2013C25027)

施放(1956-),男,浙江金华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战略决策;

朱吉铭(1991-),男,浙江绍兴人,硕士,研究方向:创新管理。

猜你喜欢
促进作用强度模型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论工商管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Vortex Rossby Waves in Asymmetric Basic Flow of Typhoons
工程财务管理中会计审计的促进作用探讨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地埋管绝热措施下的换热强度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FLUKA几何模型到CAD几何模型转换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