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吴 玲
设计习作评价量表探究科学的习作评价
江苏吴玲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阶段性习作成果的一种认定,是习作指导的继续。为真正发挥习作评价的积极效应,我们对学生习作评价作出了深入的探讨,重建习作评价体系,在习作评价研究过程中,为方便评价者操作,我们学校设计了习作评价量表,其设计意图如下:
评价是以实现全体学生全面生动发展为目的,每一次的目标调整必定是使目标更贴近人的最近发展区,向着更有利于人的发展水平接近,让评价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想,在评价量表的设计中多些标准,那样就能相对评出很多好学生,而不是评出真正意义上的好习作。从纵向看,多些标准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开展习作升格活动。我们在“自评” 栏设立了“初作分数”这是要求学生写完习作,自己给自己评上分。要给自己的习作打分,学生的文章写完后,都会去认真地读一读,改一改,最后才会慎重地打上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分数,这一步为累加分数提供了最初的参考。然而,“提高分数”栏就为学生修改习作留下了余地,这背后的理念就是期待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以往的习作评价,以教师批改的分数为终结,学生看到的是自己习作的最终成绩,又怎么会再有兴趣去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呢?特别是一些习作水平差的同学,分数较低,整日看到自己的习作在六七十分徘徊,久而久之,学生习作兴趣定会日益削减,学生的习作水平很难得到提高,他又如何能体验到习作的成功和快乐呢?
我们在实践中采用多次计分法,其中更加关注习作的修改过程,关注学生习作的成长经历。在“自评”栏设有“提高分数” 和“精彩加分”,让学生根据修改的情况进行加分。鼓励学生进行多次修改,让学生体会到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培养学生习作修改的兴趣和自改习作的能力。使得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经历一个反思、吸收、修改、提高的过程,让习作评价呈现出一个动态的过程,成为学生习作不断提高的过程。
习作评价主体不仅限于教师,他生和学生自己,还可扩展到学生家长或其他人。采用分数累加,使一人评价为多人评价,一次评价为多次评价,一个标准评价为多标准评价,这样利用发展性评价来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兴趣,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写作文、修改作文就成了一件乐事。因此,在评价量表中,我们设有“自评分数”“同学评分”“家长评分” “教师评分”,这样,习作评价的主体呈现多元化,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习作水平。
在学生交流的平台中,发挥学生个性互补的优势,引导学生彼此启发,相互倾听,在思考中评价,在评价中思考。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交流、评价,相互影响,相互赏识,从而启迪学生思辩的灵感,激活学生积累的语言和积淀的语感,实现共识共享共进。各种不同的意见得以交流,在相互的讨论交流中,文章的好坏得失,会越辩越清晰,这样,不但被改者受益多多,而且批改者也受益匪浅。这种评价方式,从头至尾需要学生自主参与,评价才会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这种的评价方式,放大了学生写作热情,每个学生都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习作评价就有了一个全新的面貌。
在“分数”栏后面设了“等第”,意在模糊分数,减少档次,这样的设计,保全学生的面子,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因为重结果只能看到量化的东西,重过程才能看到非量化的东西。如果让这样的评价,伴随着学生习作成长的过程,那么,才是真正成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过程。
对学生习作用这样的量表评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情感。这种发展性评价,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刺激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一种被尊重、被欣赏的感受,而这种受到认同和赞赏的感受将会转化成一种“自我改善”、“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从而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东关小学)
附:
扬州市东关小学学生习作评价表
作者_____习作题目_____互评同伴 _____完成时间
填表细节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