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治疗价值评析

2015-11-29 06:45袁兆明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八五九农场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6326
关键词:导联经皮心肌梗死

袁兆明(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八五九农场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6326)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治疗价值评析

袁兆明
(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八五九农场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6326)

目的 采取不同方式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救治,对不同诊疗方式的临床价值进行评析。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早期保守治疗和早期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急诊药物使用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药物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53.1%低于对照组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是改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有效手段,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误诊率及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研究受到广泛关注[1]。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年龄一般较高,同时合并有两种以上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健康,且死亡率较高。为进一步探讨治疗该疾病的方法和手段,评价其治疗方式的临床价值,我院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获得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月~12月收治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64例,均符合2007年心肌梗死全球统一标准[2]。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52~80岁,平均年龄(62.5±3.3)岁。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63.2±2.8)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心电图导联ST段不明显抬高,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T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为正常值的2倍以上,同时伴随有[3]:① 患者呼吸比较困难,肩及胸部等部位有疼痛感;②心电图几个导联上ST段于J点后0.08 s压低1.0 mm,其中不包括aVR导联;ST段抬高1mV时间长达24 h,前壁、下壁导联上J点后0.08 s处ST段抬高1.0 mm以下,ST段压低为0.5 mm以下,对应导联改变。

1.3 方法

根据急诊治疗策略的不同分别给予两组患者早期保守治疗和早期介入治疗。其中对照组行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全部患者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无禁忌可加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与β-受体阻滞剂。观察组血运重建术前应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同时经造影掌握冠状动脉腔内情况,并依据造影结果进行血运重建。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急诊药物的使用情况

两组患者急诊药物包括ACEI、β-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两组患者急诊药物使用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53.1%和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说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助于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预后影响比较(n)

3 讨 论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不稳定斑块破裂,血小板逐渐开始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形成血栓,最终引起突发性血流中断事件,导致心肌坏死。ST段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均会导致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可死亡,其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因血小板构成的白色血栓的形成,造成冠状动脉闭塞的发生[4]。对此,早期急诊干预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病死率。患者早期采取介入治疗获得的疗效安全可靠,但静脉溶栓疗效不佳。患者血小板构成白色血栓,阻塞冠状动脉使其不完全闭塞,血管痉挛缓解后,血管再次开放,此时继续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意义不大。此外,患者容易发生出血事件,除患者年龄较大,合并有较多症状外,还与血小板拮抗剂及抗凝剂的使用率较高有关。出血可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风险的发生,预防出血与缺血事件显得尤为重要,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避免出血事件的发生。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3.1%,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其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的对照组。

总而言之,急诊手术有利于患者缺血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患者早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促使其血运的合理重建,降低疾病率与死亡率。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治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拼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4(35):295-304.

[2] 宋现涛,陈韵岱,潘伟琪,等.11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疗现状回顾性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6,25(3):138-141.

[3] 钟 勇,江时森,郭 华,等.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2年生活质量评价[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7):725-728.

[4] 王常田,李德闽,景 华,等.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术期处理[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8,21(8):820-822.

R542.2

B

ISSN.2095-6681.2015.011.107.02

猜你喜欢
导联经皮心肌梗死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心电图aVR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