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辉(开封市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开封 475000)
脑出血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的疗效观察
王朝辉
(开封市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开封 475000)
目的 分析脑出血患者应用依达拉奉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功能损害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疗效和功能损害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脑出血患者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值得推广与应用。
脑出血;依达拉奉;疗效
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急重症,是一种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占脑卒中住院患者的28%,该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其中脑出血后形成的水肿是致使脑组织结构和功能水肿的主要原因之一[1]。当前,治疗脑出血的主要方法是降血压、脱水降颅压以及防止各种并发症等,但是疗效均不太理想。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8例进行分组采取不同治疗的方法,对依达拉奉对治疗脑出血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2.7±9.6)岁。患者的出血部位:内囊区17例、外囊区13例、皮质下4例、混合区8例、后颅窝5例、合并脑室出血18例。其中伴有冠心病17例,伴有高血压29例,伴有糖尿病24例。血肿量为7~52 mL,平均血肿量(19.2±3.5)mL。两组患者均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患者或委托人均知情并自愿参加试验。均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疾病,有脑疝或者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给予患者速尿或者一定剂量的甘露醇脱水、控制血压、降颅压、平衡内环境和支持、预防各种并发症及控制感染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依达拉奉(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342)规格:5 mL:10 mg,将依达拉奉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在半小时内滴注完,2次/d,14天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以进行及时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痊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10%;显效:10%<患者神经功能缺损≤50%;有效:51%<患者神经功能缺损≤90%;无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90%甚至死完。并采用中国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评定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轻度、中度、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是0~15分、16~30分、31~45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5%,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1.2±13.2* 15.6±6.1*对照组 31.6±13.7* 22.4±9.4*
临床上脑出血病理生理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是脑动脉破裂,第二是血肿形成与扩大,第三是血肿周边水肿[2]。三个阶段相互影响,会出现连锁反应,在医学领域称之为事件瀑布。所谓的事件瀑布即是引起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也是影响长期预后的重要原因。脑出血后较易出现一系列的继发脑损害,主要体现在脑出血后,血肿对周围脑组织以及微血管的压迫使局部血流量快速下降,促进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使中心坏死组织周围出现大范围的低灌注区,从而导致血肿周围缺血性损害[3]。脑缺血能将细胞膜磷酸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形成脂质自由基。其对细胞膜的损害是由于发生过氧化反应,并因此对细胞产生损伤,从而出现脑水肿。此外,自由基的形成还可促使蛋白质和核酸过氧化,也能使细胞膜受损。氧自由基,是细胞凋亡以及脑水肿形成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超氧阴离子,同时导致凋亡发生。同时,氧自由基也可以诱发脑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坏死,导致脑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从而加重脑组织损伤[4]。因此早期进行自由基的清除,能保护脑组织,也是治疗脑出血的关键。
依达拉奉,其化学名是: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和亲脂性基团,具有较好的亲脂性,血脑屏障的通透率是60%[5]。通过静脉滴注能够清除脑内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基基团,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并抑制和阻断自由基引发氧化反应、脂质反应以及过氧化反应,同时还能对黄嘌呤氧化镁以及次黄嘌呤氧化镁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很大程度的降低羟自由基的浓度[6],达到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的功能缺损评分为(15.6±6.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4±9.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脑出血患者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1] 詹利英,凌 芳,华 梅,等.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HMGB1、ENA-78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5):306-311.
[2] 高素琴.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74-3075.
[3] 梁 涛.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部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250-2251.
[4] 姬馨彤,赵峻波,薛俊峰,等.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S-100B、MMP-9和脑水肿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4, 23(11):40-41.
[5] 肖家平.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血清白介素-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0,17(17):29-31.
[6] 马 玲,朱智玲,王 闪,等.SUT超声扫描仪联合依达拉奉治疗5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7):4106-4107.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edaravo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WANG Chao-hui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Kaifeng City Henan University Huaihe Hospital,Henan Kaifeng 475000,China)
R743.33
B
ISSN.2095-6681.2015.011.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