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亭李增全(1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市 00438)
新规则对散打技术发展影响
王方亭1李增全2
(1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西宁市810000;2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200438)
摘 要:为了探究新规则对散打技术的影响,和散打规则在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来研究并分析2011年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与2010年的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之间的差异,以及通过录像观察法对2010年和2011年全国散打锦标赛的录像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拳法、腿法和下擂技术的提高,摔法成功率降低,搂抱次数减少,礼仪无形中培养运动员的武德;突出散打的民族性和观赏性。并建议加强组合技术运用,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特长;进一步提高摔法技术,增加传统武术的基本功练习;进一步规范准则与判罚力度,增加比赛的观赏性。
关键词:新规则散打技术发展
竞赛规则是技术发展的向导,是裁决比赛胜负准绳,是组织训练和比赛的依据。对武术散打运动技术的规范、技术特色的形成、本项目的普及与提高有着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2011年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与之前的竞赛规则的不同点,以及对2010年和2011年全国散打锦标赛的录像进行观察,分析新规则对散打今后发展中技术的影响以及今后训练方法的改变和散打规则如何进一步完善。
2.1研究对象
参加2010年全国散打锦标赛第一轮次各级别45场比赛视频和2011年全国散打锦标赛第一轮次各级别45场比赛视频。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著作,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中国期刊网上以“散打”、“竞赛规则”、“散打技术”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再到图书馆查阅历年来的散打竞赛规则等方面的针对性研究文献,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并下载2010年散打竞赛规则和2011年新散打竞赛规则进行比较分析。
2.2.2录像分析法
通过观察新规则实施后的2011年全国散打锦标赛第一轮次各级别45场比赛视频和2010年全国散打锦标赛第一轮次各级别45场比赛视频,观察运动员技术运用情况及改变,记录下腿法、拳法和摔法使用次数、下擂、搂抱的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2.3数理统计法
原始数据由Excel 2007版软件储存,并建立数据库,分类整理数据,根据研究需要计算各指标的频数,对结果做出描述并分析。
2.2.4逻辑分析法
本文通过对查阅、搜集的大量有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3.1新规则对运动员拳法技术运用的影响
根据t检验—平均值的成对二样本分析表明,新旧规则在直拳成功次数、摆拳成功次数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直拳不成功和摆拳不成功具有显著性差异性(P<0.05)。
在散打竞赛中最常用的是直拳和摆拳,在本文中对拳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直拳和摆拳,在表1中可以看出,运动员在新规则实施后,直拳、摆拳成功次数由2010年平均每场比赛2.6次、1.0次增加到2011年平均每场比赛4.1次和6.5次,使用拳法的成功次数明显提高。虽然直拳、摆拳不成功的次数也有所增加,但是还是可以看出总体在比赛中运动员使用拳法的次数明显增多,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让比赛更加激烈。而且由于散打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加上新规则的实施可以让散打的发展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今后散打乃至整个中华武术向全世界普及打下基础。
3.2新规则对运动员腿法技术运用的影响
新旧规则在鞭腿成功次数和不成功次数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侧踹成功次数和不成功次数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新规则实施后,腿法的使用次数明显增加,更加体现比赛的激烈性、刺激性。本文对腿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鞭腿和侧踹技术。表2中可以看出鞭腿成功和不成功次数由2010年平均每场比赛8.1次、8.9次增加到平均每场15.5次和14.8次。可以看出鞭腿技术使用次数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但是鞭腿的成功率却无太大差异,基本在50%左右。
像这种全国比赛运动员基本上以稳扎稳打为重点,这种侧踹腿技术由于本身动作幅度较大,容易被对方抓到漏洞,没有太大把握一般很好用,因此在新规则侧踹成功次数和不成功次数平均每场1.2次、1.0次与旧规则平均每场1.1次和0.9次并无太大差异。 这也是今后可以继续优化改进散打规则的一个突破点。
3.3新规则对运动员摔法技术运用的影响
新旧规则在摔法成功次数和不成功次数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表3中可以看到新规则摔法的使用成功次数很低,平均每场2.6次,而不成功次数平均每场达到5.8次;而旧规则中的成功次数平均每场是4次,不成功次数平均每场为0.2次,几乎每场使用摔法都没有不成功的。这也看出新规则取消在比赛中运动员“先后倒地,后倒地者得1分”的规定让运动员使用成功率减少进一步增加拳法腿法的使用。
3.4新规则对运动员下擂技术运用的影响
新旧规则在下擂成功次数和不成功次数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新规则实施后各个运动队针对下擂技术的训练做了调整,在下擂技术上明显的提高,由旧规则的平均每场0.2次增加到平均每场达到0.7次。虽然下擂不成功次数也由2010年平均每场比赛0.3次增加到2011年平均每场比赛1.6次,虽然不成功次数增加,但是比赛中运动员都敢大胆使用,给比赛增加了激烈性,在旧规则实施下的比赛中运动员很少使用下擂技术,比赛的激烈性不如新规则实施下的散打比赛。而且由于下擂技术是中国传统“擂台赛”的延续,符合中国观众下台即失分或败北的判定习惯,具有中国传统色彩,同时有别于其他搏击项目。同时也是散打擂台实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重要的实战意义,充分的理解规则精神,利用规则提供的机会,加强下擂技术才能在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散打与奥运会已有的徒手对抗性项目,诸如跆拳道、拳击、柔道、摔跤等,在形式和内容上应尽量避免有过多的雷同之处,才能凸现中国特色。
3.5新规则对运动员搂抱技术运用的影响
新旧规则运动员在消极搂抱次数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散打比赛中由于消耗体能过大,很多运动员没出动作直接上前搂抱,拖延时间的同时,让自己可以休息片秒。或者故意上去搂抱对手,让其不能出招。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散打比赛的竞技性质和观赏性。旧规则由于裁判执法力度不够,没有统一的评定标准,拳法腿法技术运用单调等原因,是运动员使用消极搂抱的次数很多。在新规则中对消极搂抱的界定和执法有了严格的规定。在表5可以看出消极搂抱由旧规则的平均每场19.7次下降到新规则的平均每场5.9次。在极大程度上遏制了消极搂抱的使用次数,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突出了散打项目的竞技性质。
3.6各技术使用次数及比例
新规则实施后,拳法由旧规则每场比赛使用占全部技术的23.9%增加到新规则每场比赛使用占全部技术的27.9%;腿法由由旧规则每场比赛使用占全部技术的34.2%增加到新规则每场比赛使用占全部技术的46.4%;摔法次数由旧规则每场比赛使用占全部技术的5.4%增加到新规则每场比赛使用占全部技术的14%;其他技术使用有所下降。
各个运动队根据自身特点编排的一系列的训练方法和手段,针对每个运动员的特点加强拳法和下擂技术的练习,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进了拳法和下擂技术的提高和发展。
新规则中取消比赛中运动员“先后倒地,后倒地者得1分”的规定,迫使运动员的摔法成功率降低。而散打技术中的摔法是运动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技术,熟练地掌握摔法技术,成功地运用摔法动作,是得分取胜的有效手段,同时还给对手在精神上造成很大的压力,极大的消耗对手的体力。虽然可以看出摔法技术的使用次数增加,但是摔法的成功率却显著下降,要求运动队对摔法如何成功得分技术进行针对性练习。
4.1结论
4.1.1拳法技术的提高。新规则实施后,拳法由旧规则每场比赛使用占全部技术的23.9%增加到新规则每场比赛使用占全部技术的27.9%;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进了拳法技术的提高和发展。
4.1.2新规则实施后,腿法的使用率由旧规则每场比赛使用占全部技术的34.2%增加到新规则每场比赛使用占全部技术的46.4%;其中,侧踹腿技术的使用率无显著性差异,鞭腿技术的使用率呈显著性差异,成功率在50%左右。新旧规则下腿法技术基本持平。
4.1.3摔法技术成功率下降
新规则实施后,运动员摔法技术的使用次数增加,但成功率显著下降。消极搂抱的次数减少,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和刺激性。
4.2建议
4.2.1根据新规则改变,散打运动员今后训练要有针对性,改变以往的训练模式;
4.2.2散打运动员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特长;
4.2.3散打运动员进一步提高摔法技术,提高摔法成功率;
4.2.4教练员应当注重拳腿摔技术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振华.新《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对散打技术发展变化的影响[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4):54-57.
[2]漆振光.2004年新规则对散打技战术变化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07,4(6):51-52,55.
[3]尹海立,施展.规则修改对中级别散打运动员进攻组合技术运用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6,24(3):126-128.
[4]杨玉峰,赵斌.论竞赛规则的变迁对散打技术发展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1:53-56.
[5]王海鸥.实施新规则对大级别散打运动员组合技术的影响[J].山东体育科技,2005,9,27(3):12-14.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3(c)-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