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茗
【摘 要】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呈现出六个方面的新特点,即形成务实而明确的目标、内容更为丰富、交往对象多样化、方式更为多样、加强与大国大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和注重加强经验交流。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特点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逐渐摆脱了既往政府外交关系的冗多限制,其深度和广度、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形成务实而明确的目标
新时期我国政党外交目标是在保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统筹全人类利益。这一目标较之以往更为务实、更为明确。国家利益是一切国际行为体进行活动的根源动力。正是在维护和争取更多国家利益的驱使下,各类国际行为体才会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各种国际行为,因此维护国家利益亦是政党外交的最高准则。胡锦涛同志也多次强调政党外交要服从服务于国内发展大局。
二、内容更为丰富
新时期中共政党外交的内涵更加丰富,逐渐摆脱了过去僵化死板的內容。新时期新型政党外交不仅使这种上层领导之间的交流更加多样化、自由化、便捷化,更为重要的是添加了与各国政党及跨国政党组织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技术方面的交流、合作与援助。通过多样化的交往形式,各国政党团体与组织之间可以就彼此关切的重要问题、相关事件进行充分的讨论与沟通。尤其是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各国执政党之间的交往可以摆脱政府外交繁杂的形式,迅速掌握有关方的态度,对于处理危机事件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三、交往对象多样化
我国曾经在建国初期基于特定的历史背景,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充分重视与社会主义政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党外交的对象也更具开放性、多元性特色。我党不仅继续巩固通过长期建立起来的与社会主义政党之间的友好伙伴关系,而且在新的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增进与发达国家执政党及在野党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同时,我们党和国家关注到我国仍将在一段时期内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事实,认真发展同其他发展中国家政党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方面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欠发达世界的共同发展。
四、方式更为多样
随着政党外交内容的丰富,新时期我国政党外交的方式日益呈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既往中共政党外交的主要方式是与各国政党领导人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对话及讨论探讨执政党执政经验以及领导人决策经验等。新时期我国政党外交在加深这种政治上正式的交流互访活动同时,更加注重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深多边之间的了解,如积极发展与相关政党的议会党团、选民团体以及政党下设的研究院、党校、基金会等组织进行沟通的项目。领导人定期互访、学术讨论、经贸合作、文化交往等形式在新时期丰富了传统单一的政党外交的方式,使中共的政党外交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开拓创新、开放包容的崭新形象。
五、加强与大国大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更加注意培养同大国大党之前的友好合作关系,尤其关注到同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政党之间的相互信任与了解。在此实践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中共与其他大国大党之间的机制化交往格局。这也成为我国政党在新时期逐步迈向成熟的标志。在当前的国际社会中,大国大党尤其是执政党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国际局势的走向。因此,中共加强与大国大党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彼此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可以明确相关方对重要国际事件的态度和利益关切点,从而有助于我国综合考虑做出兼顾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的外交决策,对政府外交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六、注重加强经验交流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迫切希望借鉴中国崛起的经验。因此在这一时期政治上各国政党交流治国安邦的执政经验成为中共政党外交的主要特征。在各国政党相互交流经验的同时,我党也关注到当时国际社会的新形势,注意到其他国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取得的成绩,从而为增强我党执政能力、避免重蹈覆辙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经验。
进入21世纪以来,政党外交的交流领域逐步扩展,逐渐形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全方位发展的政党外交的新格局。这些政党外交不仅在政治上交流了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双边或多边经贸合作、文化上的沟通与理解,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蕾蕾.浅谈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探索历程[J].军事历史研究,2011(1):26.
[2]刘玉琼,李爽.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政党外交[J].新疆社科论坛,2002(4):48.
[3]任杨文.试论冷战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新发展[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