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未必就“贵”

2015-11-28 22:00齐夫
中华魂 2015年7期
关键词:李嘉诚富人资助

文/齐夫

富,未必就“贵”

文/齐夫

近日,华人首富李嘉诚直言:“富,未必就贵,富贵两字不是连在一起的,有不少人就是富而不贵。真正的富贵是要懂得用金钱尽一点义务和责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大公报》4月23日)

富就是有钱,腰缠万贯,家资惊人,富甲一方,富可敌国,等等,不一而足。贵,则可理解为行为高贵,举止高雅,气势不凡,襟怀博大。在有的富人身上,富贵可合为一体,既富且贵,其富令人羡慕,其贵受人敬重。而在另一些富人身上,则可能有富而无贵,个人享受挥金如土,公益慈善一毛不拔,不管再有钱,看起来也像个暴发户、土财主。诚如李嘉诚所言:“贵为天子,未必是贵;但是,贱如匹夫,不为贱也。关键是看你的一生所做的事,所讲的话,怎样对人对事。”

小米的老板雷军有句名言:“站在台风口,猪也会飞起来。”的确,富起来有时也很容易,买对股票,投资成功,生意发达,办厂盈利,彩票中奖,接受遗产等,都可以跻身富人行列。但要想“贵”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得有教养,有风度,有气势,有胸怀,哪一样都需要内涵底蕴,都没那么好学。这年头,我们见过不计其数的富人,但能称得上“贵”的人却不多。有不少富人存在认识误区,以为住五星级宾馆,吃法国大菜,穿名牌时装,驾豪华轿车,戴珠宝饰物,雇保镖保姆,开高级派对,那就是贵了。还有的富人,附庸风雅,收藏名人字画,越贵越买;一砸几千万去投资影视剧,就为挂个制片的虚名;买架私人飞机炫耀,有事没事天上兜几圈儿;婚礼大摆筵宴,广请明星政要……可大把钱花了,最后还是被人讥讽为“暴发户”“穷嘚瑟”“无脑消费”。

怎样才能把富贵连在一

起?李嘉诚先生堪称楷模,他酷爱读书,坚持不懈;爱港爱国,主持公道;热心公益,资助教育,各种捐赠多达数百亿人民币,荣获“香港风云人物”“香港特区大紫荆勋章”“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卡内基慈善奖”等上百项荣誉,是真正的“富贵”。榜样就在这里,每个想把富、贵连在一起的富人都不妨见贤思齐,除了继续发财致富之外,也可在追求“贵”起来的道路上有所建树。首先要知书达理,抽空多读点书,书读多了,自然会“腹有诗书气自华”,谈吐举止中就有了些不俗的气质。有了钱别闷着头自己花,要懂得财富来自社会,要回归社会,多做些慈善事业,投资教育,功德无量,捐赠穷人,爱心可敬。如是,社会高度评价,群众点赞不已,“贵”也就在其中了。此外,还要关心国事,关注社会,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国家有难时要挺身而出;还要有所担当,敢于主持正义,释放正能量,抵制假丑恶。做到这些,高贵之气凝结于胸,高贵之势随影随形,高贵之习自然而然,“高”与“贵”浑然一体,你就成了一个令人敬重的高贵人士,而不再是只会挥霍享受的“土豪”了。

要把富、贵连在一起,非一朝一夕之功。欧洲人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这或许有些夸张,但要培养出一个人的高贵气质,确实是需要长期的打磨雕琢,不断的积累养成,持久的自觉修炼,绝不是捐一两次钱,做几件好事就能奏效的。已经87岁高龄的李嘉诚先生,奋斗一生,奉献一生,至今仍在不断地投身公益,资助贫寒,令人高山仰止,若用富与贵两个字来形容他,那就是“富甲一方”,“贵不可言”。

富,未必就贵。富起来的人们,该想想如何让自己“贵”起来,那是一个更有意义也更具时代价值的新课题。

猜你喜欢
李嘉诚富人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富人治村”:好得很,还是糟得很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像富人一样去思考——读《富人是如何思考的》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渐富人群
李嘉诚发名片
李嘉诚的司机
李嘉诚弯腰递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