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黄村
应开门治理“吃空饷”
文/倪黄村
国务院近日召开的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加大查处力度,完善人事、财政等制度建设,强化执行和监督,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这些措施和规定都很有针对性,但笔者认为,还要开门治理“吃空饷”。
为什么这样说呢?
治理“吃空饷”,固然离不开“规范认定”“明确目标”“严肃查处”“完善人事、财政制度建设”,但,怕就怕“一阵风”,怕就怕“关门治理”,怕就怕“捉迷藏”。因此,要想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必须强化社会监督,而社会监督的前提是信息公开。也即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每一个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多少、在岗人数多少、每个岗位工作人员姓甚名谁,都要一一于网上晒出来。此后,“对号入座”,众目睽睽之下,如果“有岗无人”,或“有人无岗”,或“雀占鸠巢”,发动群众举报,且“举报有奖”,来个“治空饷,先治空岗”,而有了社会监督,这才谈得上“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