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梦丽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我国的旅游业开始蓬勃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旅游目的国,因此我国对于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针对高职旅游英语课程的探索以及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高职旅游英语课程的互动教学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旅游英语课程的改革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职旅游 互动教学 英语课程 对策
一、高职旅游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从高职旅游英语课程互动模式来看,互动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重学生的发展,老师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学生的实际需求,互动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充分提高学生的英语教学水平,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高职旅游英语的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高校英语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从传统的英语教学来看,传统高职英语教学更加倾向的是向学生教授英语知识,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上,学生的英语水平却无法与世界接轨。运用互动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实际应用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在高职旅游英语的互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教授专业知识的个体,同时也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传授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品格的形成,最终促进学生品德与英语专业知识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旅游英语课程互动教学的实施过程
1.建立互动的教学环境
在高校英语课程改革中,回字形以及马蹄形的座椅摆放方式,是值得教师推广以及学习的,这样的摆放方式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联系,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在墙面图片的摆放中,教师也可以选择与旅游英语相关的图片,同时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交谈式的授课方式,这样能够减轻学生的压力感。从目前高职旅游英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看,最主要的就是害怕出错,不敢张口,最终形成了“哑巴英语”的现象,通过互动式教学环境,这种放松型的教学课堂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2.创建互动的行为模式
从师生互动的层面上来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积极向学生传授旅游英语的知识,同时也要通过各种面对面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能力。在旅游英语老师教学活动开始的时候,就要努力营造一个互动的教学情境,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并且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从生生互动的层面上来看,在老师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时,学生要积极地针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探讨,并且要有竞争意识,如此一来,学生能在这样的氛围里提高学习旅游英语的乐趣,从而提升旅游英语的应用能力以及实践水平。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占据主导地位,而老师的角色则是作为一个观察者以及帮助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要积极进行解答,但是也不是盲目地解答,要在解答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水平,最终促进学生学习旅游英语的水平提高。
三、促进高职旅游英语课程互动教学的对策
在全国高校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职旅游英语课程的互动教学方式是十分值得探讨与学习的,但是纵观我国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改革的实施现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关于促进高职旅游英语课程互动教学的几点对策:
首先,从高职旅游英语的教学目标来看,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核心就是师生作为一个统一的主体,这也是区别于其他英语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之一。从互动教学的层面上来看,教师不再是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应该是统一的,教师不再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教学的活动中也要不断表现出自己的内在需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与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其次,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并且教师要尊重学生,充分理解学生,同时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信,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才能最终提升自己旅游英语的知识能力。对于那些英语口语能力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积极给予指导和帮助,而不是苛责学生。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典范与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这也是高职旅游英语课程互动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最后,在高职旅游课程互动教学中,旅游英语知识的传授也是十分重要的。旅游英语作为一门应用英语课程,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厚此薄彼,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提升学生旅游英语的听说读写水平,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才是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根本核心内容。
在高校英语课程改革中,互动式英语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学模式,笔者的研究仅仅是一小部分,更多深层次的研究还有待后人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程曉樵.课堂互动中的机会均等[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刘家访.互动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4]张兰玲.互动理论与英语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2).
[5]朱利娜.大学课堂互动的心理学研究——观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