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艳
【摘 要】“关心”“规则”“唠叨”“干预”过多,是当前学校班级管理中的普遍问题。其实,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要学会“放手”,无须“事无巨细”。这篇文章笔者结合多年班级管理经验,探讨了班级管理应引入并落实生本理念。
【关键词】班级管理 班主任 《种树郭囊驼传》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关系到人才培养的优劣,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教育质量,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校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在本质上有其特殊性,如整体生源素质不高,部分学生处在“心理断乳期”,容易在冲突和挫折面前出现情绪波动和心理困扰等。那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提高班级管理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柳宗元写过一篇《种树郭橐驼传》,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郭橐驼种树的经验:种树时要认真,种完就不要再去管它。那些学他种树而不成功的人,失败之处就在于对种下的树过分“关心”,“旦视而幕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单曰爱之,其实害之,号曰忧之,其实仇之”。这些语句已经把问题的本质表达得非常清楚。
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案例表明,对子女学习过分关心,每学期跑学校找教师沟通的家长,子女的学习能力都不算高,处事能力也比较差。反之,也是有问题的,班主任管理班级,对某个学生的思想问题或学习问题揪住不放,反反复复地家访或者找学生谈心,效果也会适得其反。家访要找准时机,找学生谈心要切中要害,否则自己浪费了大量精力不说,不但问题解决不了,反而对学生家庭生活造成干扰甚至引起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工作更加被动。
作为班主任,凡事事必躬亲,无疑是失败的,所以自我检讨自己刚入职时担任班主任很失败,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学生身上,总觉得他们什么都不会,对待他们,就像对待孩子,手把手地教,也没见多大的成效。对于班干部,也错失了能力锻炼的机会。当时很“认真”,军训时,亲自下宿舍教学生整理内务;军训结束后,几乎天天到班级看晚自习(学校没有要求),维持纪律;卫生大扫除,和学生一起干;班级集体活动,每一次都到现场一遍遍地跟着练习、彩排……每一次我都亲自督促,自我感觉班级整体还不错,但是当我认为已经将学生领上“道”试图放手时,各种状况出现了:班级晚自习的混乱情况让我很震撼,学生随意换位子、走动、说话,一片嘈杂;连续多天的卫生反馈,让我头疼;任课教师的反馈,也不尽如人意,上课说话、作业拖拉……这些让我接近抓狂。所以说,学生一直被当作机器操纵,到没人操纵时当然要失灵。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告诉我一个道理:规矩太多,难成方圆。在某些时候,规则可能就是对学生健全心智的阉割,甚至是对学生生命本身的阉割,一个个屈从的学生不会真正信服于你。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具有谜一样的潜能和无数的发展可能,班级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开发学生的这些潜能,并努力保护每个学生的尊严。
现在一些学校在管理体制方面制定了烦琐的规章制度,实行了太多没必要的“纪律教育”,对学生管制甚严,几乎每个细节都要管到,否则就显得班主任不负责任,可其中大部分东西经不起实践检验。我曾见过这样一个老师:学校对每个班级实行学习、卫生、纪律等量化,采取末位淘汰制,这位班主任可以用“拼命”二字形容,自己的办公室在一楼,班级在四楼,每天课间也要到教室里检查卫生、纪律等;经常把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叫到办公室做思想工作……说实话,同事受到了干扰,学生也被她整得很疲惫,学生很少有自由活动的时间或者自主做事的机会。个别学生对她恨得牙根痒。隔壁班的班主任和她形成强烈对比,除每天早上到班级巡视,其他时间很少进班,有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经常指导班级干部或者小组长去完成,慢慢地,班级的很多事情学生都可以自己主动完成,有些小事,班干部就解决了,整个班级被管理得井井有条,班级量化自不必说,年终一测评,还是学生“最喜爱的教师”。
还有一些班级管理者喜欢对学生“唠唠叨叨”。我遇到过这样一个男学生,十五六岁,接触几次下来,我就发现这个男孩很“机灵”,但除此以外,似乎再难找到他的优点。作为新教师的我经常找他谈心,指出他的不足,比如你的毛笔字没有写,你的手抄报没有做,你的卫生区没有打扫,你怎么就好不了……这个男孩仿佛在用自己的表现向我证明,真的不听话,真的做不好。后来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每次看到他,我都在心里默默地告诫自己“别唠叨”。因此,我不再盯着他,偶尔还会笑着表扬他一句,这个学生还挺开心,于是情况一天天好转。后来他也向我证实了我的猜测:“我妈在家经常唠叨我,你一唠叨,我就烦,所以你们管的越多,我就偏那样做给你们看。”其实,很多班主任总以为学生需要他的几句话,殊不知,只是他本人需要。自己当食与饮的东西,到了学生那里实际上就是残渣污水。这种“唠叨”纯属善意的,却是一种恶习,是对“控制”的不知不觉的上瘾。卢梭说:“当上帝希望人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是不会吩咐另一个人去告诉那个人的,他要自己去告诉那个人,他要把他所希望的事情记在那个人的心里。”
因此,任何事,管得太具体,就会变得毫无希望;管得过多,必然生事。有些时候,管,不如不管。
【参考文献】
[1]郭志荣.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创新与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1(20).
[2]孟正文,刘芳.试论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方法[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3]金韬.心理教育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4).
[4]程贵兰,王振龙,蔡智军.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策略初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5]王亚萍,韩爱连.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谈班级管理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2).
[6]孙晓瑨,张永民,徐文媛.基于“动车组”理念的班级管理模式实践探索——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