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
农村教学点对于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教学点为偏远落后地区的学生就近入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满足了他们的受教育需求,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推进;第二,与其它完全小学和中心学校一样,教学点同样是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很多教学点教师兢兢业业,具有丰富的复式教学经验,在办学条件落后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证教学质量。第三,教学点已逐渐成为偏远农村聚落的文化中心,本身具有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针对农村小规模學校的作用,国际教育大会曾专门指出:“小规模农村学校在三个方面具有其不可否认的优点:教育方面(地方环境、集体工作、个体工作等),人性方面(家庭氛围、人际关系与合作)和社会方面(学校影响的扩大及其对成人教育的贡献)”。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教育决策者应赋予小规模学校平等的价值定位:它应成为与县镇大规模学校并存的一种办学模式,在促进教育机会起点均等的前提下,通过不断提升教师素质来促进教育质量的均衡。
教学点办学质量应从财政投入、标准化学校建设以及教师资源配置等三方面入手。首先,应加大对教学点的办学经费投入,保证教育财政投入的“公平、效率与充足”。那么,这就要求中心学校从管理上对教学点经费划拨更加规范,满足教学点办学经费实际需要;对于规模过小、学生人数少于100人的教学点,应严格按照中央规定的“按照100人核定公用经费,任何学校不得挤占、挪用教学点资金”。
其次,严格按照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要求改善教学点办学条件。教学点校园规划要按教学、体育运动、绿地游戏区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教学点占地面积、危房改造、教育设施购置、藏书、信息化设备、互联网等,以及宿舍、食堂、厕所等都应按照标准配套。
再次,改善教学点教师资源配置水平。招聘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应以偏远教学点的需求为标准来核定,积极鼓励应届毕业大学生到小规模学校从教,提高小规模学校的新生师资力量。增加小规模学校教师参与县级以上的教师培训和听优秀教师讲课的机会,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此外,应增加对偏远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和扶持,留住优秀教师扎根教学点。
比如,实施县镇优秀教师到村小帮扶政策;针对村小音体美教师匮乏问题,采取走教方式,缓解师资紧缺压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实行联校网教或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在交通条件允许的乡镇,尝试学生定时走读。村小或教学点的学生平时在本校上课,而在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科目上,则按统一课表到中心学校或教育资源较好的学校上课,保证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