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永平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时,很多同学感到课堂上讲的不易听懂,课本上写的不易看懂.其实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运用微元法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是一种完全陌生的思维方式,对同学们的能力要求很高,初次运用微元法确实很难一下就理解和掌握.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也许微元法就变得浅显易懂了.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这种方法吧.
问题:设质点做初速度v0=10m/s、加速度a=1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10s时速度达到v1=20m/s,如图1所示,求物体在这10s内的位移大小.
第一步:如图2所示,设有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分别为va=10m/s和vb=20m/s,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知在t=10s内它们的位移分别为xa=100m和xb=200m.由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始终介于va和vb之间,因此将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两这个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相比较,可以得到:200m>x>100 m.
这时我们仅仅得到了一个可能的范围,且范围大小为
,这个范围很大很不精确,显然这远不是我们所要的结果,
第二步:把时间分为10等分,那么每个等分就是
.若我们将整个运动分割为十个部分来分别计算每一段的位移,然后相加不是也能求出10s内的位移吗?那么这个相加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设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Is内、第2s内、第3s内…第10s内的位移分别为
,则10s内的总位移
综合以上计算可知:(11+12+13+…+20)m>x>(10+11+12+…+19)m,对两个数列求和即得:155m>x>145 m.
这时我们得到的仍然是一个可能的范围,但范围被大大缩小(只有10m,即原来的1/10)了.显然这比结论①精确多了,但离目标差距尚远. 假如进一步把时间细分为100等分,那么每个等分就是
t=0.1s.设匀加速直线运
综合以上分析可得:150.5m>x>149.5 m
这个范围被缩小到只有1m(即原来的1/100),这又精确多了.在有些精度要求不高的计算中,此结论的精确度也许足够了,但公式的推导是不允许有丝毫误差的.
第三步:若把时间进行n等分,也就是把运动过程分割成n个部分,逐个地与相应的匀速运动进行计算比较,再累计n个部分的总和,就可以得到一个不确定的范围.根据上面的计算可知:当n增大(即
减小)时,结果的不确定范围就会缩小,我们与确定的目标值就会接近.当n一∞(即 —0,也就是取微元)时,不确定的范围就会趋近于某个确定的数值(极限)-150m.这个数值就是课本中的那个“梯形的面积”,于是也就推出了位移公式.
总结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这种方法可以归结为三大步骤:①近似计算——把匀变速运动与匀速运动比较,利用匀速运动的公式得到一个可能的范围.②减小误差——分割求和,把可能的范围缩小.③消除误差——无限细分(取微元)再求和得到一个极限——准确结果.因为有着微分、累积、求极限的特点,这种方法也被称为极限法或微积分法.
练习:设质点在一直线上的运动速度按v=t2的规律变化(图4),求质点在第1s内的位移.已知l2+22+32+…+n2=
.
物理学习的基础是大量的自然现象和事实,主要内容是由此提炼总结的概念和规律,而在提炼总结时的思想方法才是真正的核心,“微元法”就是那种核心内容.它的精妙之处在于用简单的规律可以处理复杂的问题、用初等的方法能够启动高级的思维、在深入浅出之中蕴含着博大精深.本文所用的数值计算,能更直观地显示出分析的思路,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但不是最终解决手段.计算的目的只是为了找到缩小不确定范围的途径——“分割求和”,而随着分割的无线细化,计算量会无限增大,因此不可能通过计算完全消除误差,得到准确结果.最终解决问题要依靠推理分析,利用思维方法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极大地拓展我们处理问题的领域和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