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架构与中国近现代化

2015-11-26 18:17李冠一
雪莲 2015年18期
关键词:中体西用洋务运动影响

李冠一

【摘 要】正确理解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近代的具体历史环境来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历史影响,比较深入地理解洋务运动的合理内核及其基本特点。洋务运动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体制下迈向近代化道路最切实可行的选择,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开端。

【关键词】洋务运动;中体西用;近现代;影响

一、洋务运动的思想构架:“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洋务派的基本指导思想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它是贯穿于洋务运动始终的一个指导思想,是中国近代化的启程。这里的“中学”是指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孔孟之道和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体”,是不能改变的;“西学”是指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工艺技术和坚船利炮,这是“用”,是可以学习、效法的。最初,洋务派对于西学的认识仅仅是局限于西方的军事技术。在这一时期的引进西学,从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建立军事工业开始,主要是洋务派“借法自强”活动。进入19世纪70年代,逐渐认识到向西方学习的不仅是军事技术,在其背后是西方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洋务派就是由此“求强”的军事工业,而发展到“求富”的民用工业,对西学的翻译也从介绍军事技术领域扩展到自然科学的以及史地、政治、教育、商务等社会科学方面。

“中体西用”的局限性是十分明显的。洋务派学习西方只是浮浅的模仿,如东施效颦,只是资本主义在封建主义肌体上的嫁接,他们不能也不敢推翻封建体制,所以在维新思想出现后,他们就同顽固派结合起来共同反对新思想。

然而,作为冲破中国封建专制思想禁锢下的一种新兴观念和气息,“中体西用”在洋务运动中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一种反对守旧排外的、提倡文化革新的文化新论。可以说“中体西用”论在洋务运动时期,对于传播西方近代文明,对于中国文化的近代化,是起着标新立异的积极作用。

二、洋务运动归根结底是中国地主阶级不彻底的改革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政治上的内部落后性和对外依附性,决定了洋务运动只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无法进入政治层面与思想层面。洋务派经营的近代产业企业,是以不改变封建生产关系为条件的。所办企业,具有很强的对外依靠性、封建性和一定程度的垄断性。因此,洋务派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产业企业和筹办海防,都不得不在产业技术、资本乃至治理上受到帝国主义的左右和牵制。因而也就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控制,洋务派也就加速了自身的买办化。这样的企业不仅无法避免自身遭到破产的命运,而且严重地阻碍和压制了中国近代民族产业的发展。

有人曾把中国的“洋务运动”称之为“自强运动”,自强的思想其实在中国人面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建立之初,一些有为之士就有了这样的认识,但是中国的朝廷对于洋务运动与清朝命运的认识并非深刻。因为当时所谓的“洋务”在中国,不过是一些朝廷重臣和一些外省督抚,以他们个人的能力和眼光,在看到了中国时局的一些弊端,以及睁眼看世界之后提出的主张,但是作为中央集权专制的统治阶级,他们作为既得利益者,是不会放弃自己“家天下”的这种专制主义,这也是中国近代化不能真正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

洋务运动终极由于近代中国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失败了,“实业救国”的梦想由于和当时社会的经济制度不相协调,终极幻灭了。不过没有了中国的洋务运动,那么国人的一些思想也许是不会建立起来的,因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尤其是中日甲午之战之后,人们对于纯粹的实业救国,技术救国的思想不再依赖或是崇拜了。

人们基本是比较同意这样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中日甲午海战之后,一个竭力鼓吹和推行了这么多年“洋务运动”国家,最终的结局依然是被自己的近邻日本所打败,所以这次失败震动了晚清朝廷。中国的落后,世界列强的觊觎,在这样的一种局面下中国向何处去,的确为人所关注,中华民族的存亡仅仅是用所谓纯粹发展经济的方式是不能真正解决的。

三、洋务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化的反思

洋务派的求强求富活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指引了道路,创造了机会,起了摧生扶幼的作用。一些企业后来直接转化为民族资本主义,官督商办、官商合办这种形式也保护了民族资本主义。同时,洋务派举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产生了大量的产业工人,从而使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扩大起来。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近代产业工人的出现,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和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在所创办的一些工业企业,后来也为中国近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有些企业甚至成为现代企业的雏形。一些在洋务运动中所建起的一些军用工业和开采的矿山业,都为新中国成立以后轻重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教育的近代化进程。西学东渐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的文化教育,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已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为培养新式洋务人才,洋务派相继创办了一批“西文”“西艺”学堂。奕?曾指出“欲悉各国情形,必行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人欺蒙。”于是,洋务派对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进行了改革。首先,是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学习外文,主要培养翻译和外交人才。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1864年,两广总督瑞麟在广州设立同文馆,各自招收当地少年入馆学习外语,使中国扩大了对世界的了解,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为中国向近代化的迈进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其次,洋务派还创办了一批专门培养军事、科技、制造、矿务等方面专门人才的学堂。如1867年设立的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武备学堂等。此外,1872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留学生赴美留学;1877年清政府从福州船政学堂选拔一批学生留学英、法学习海军驾驶、作战技术。这是中国第一批留学欧洲的学生。

就政治层面的意义来看,“洋务运动”在中国的发展阻止和延缓殖民化的进程,并且以自己渐渐发展的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实力,提高了与列强较量的能力。洋务运动更重要的贡献在于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使国人不再一味以追求仁人先贤之道为唯一理想,奠定了“科学救国”的根基。洋务运动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体制下迈向近代化道路最切实可行的选择,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开端。

参考文献:

[1]夏东元.洋务运动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吴承明.世潮·传统·近代化[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

[3]彭明.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中体西用洋务运动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中体西用”概念的嬗变与发展:基于近三十年学术研究的思考
汉宋调和与“中体西用”论的生成——兼论曾国藩、张之洞的经学史定位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关于洋务运动中洋务企业性质的探究
高三复习的概念教学——以“中体西用”为例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