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花,莫明琪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410138)
公安院校学生学习心理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杨元花,莫明琪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410138)
由于公安院校相对于普通院校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导致公安院校学生的学习心理面临着多重影响因素的干扰,对其学习效果影响较大,因而研究公安院校学生学习心理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在了解公安院校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公安院校学生的学习心理,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在得到了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达到服务公安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目的。
公安院校;学习心理
公安院校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人才培养计划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职业教育比较强调知识的应用和职业能力培养[1]。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机密性,教育界对于公安院校学生学习状态的探索较为匮乏。笔者作为公安院校的一名老师,针对公安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实践和研究,从而对影响公安院校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论证,并提出对策。
警察院校学生由于其社会角色、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的特殊性,必然导致他们的学习心理具有一些特有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讲,公安院校学生和普通大学生有共性,但同时公安院校学生又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首先,公安院校学生经受着大学生角色意识的培养;其次,还经受着人民警察角色意识的培养[2]。公安院校学生对学校管理制度的适应情况以及双重角色的平衡也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3]。
(一)学习内容兼容职业性与实践性
职业定向性。公安院校的教学任务就是为政法、公安部门输送较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因此,一进入大学就会分系、分专业,以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资源在政法、公安专业领域进行深入地学习、钻研和提高。在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公安院校会根据公务员招考模式、招考项目为学生传授相应的知识、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增强了公安院校学生在公务员考试中的优势,也为学生成为一名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的公务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样性。大学普遍的学习目的是为自己走入职场、进入社会作准备,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通过课堂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利用课余时间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等。警察院校不仅重视学生的智力、能力等“软件”素质,而且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警体技能等“硬件”同样有较高的要求。
实践性。由于警务人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平常的学习中根据学生的专业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动机充满矛盾性和互补性
复杂多元性。大学生正处于一个改革开放和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能时刻了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情况,他们的心理和社会行为也随时受此影响。随着自身心理成熟度的日渐完善,知识的日趋丰富,人际交往圈的日益扩大,信息接收量不断增加,需求也变得纷繁复杂,这种需求的多层次又会反映到每个人的学习上,使每个人的学习动机也不尽相同,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学习动机。
近景性。近景性学习动机是指由学生对学习科目的直接兴趣、直接结果的追求而引起的学习动机,如为了获取奖学金、高分数、老师及家长的肯定等。虽然近景性学习动机能对学习产生立即效能,但一般持续时间较短,且稳定状况不够理想,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例如,部分学生入校后,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以赢取老师、同学的赞许,这就是普遍的近景性学习动机,如果依靠这种动机的驱使来学习,一旦其目标实现后,动机的强度会慢慢减弱甚至消失。
远景性。远景性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因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切的求知欲望而产生的学习动机。随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远大理想的逐渐树立,其学习动机的层次也随之提高。这种学习动机会随着大学生入学年数的升高而逐渐占主导地位。由于警察院校每周会定期进行政治学习、政治教育,所以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交织互补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构成并非单纯地由近景性动机或远景性动机构成,而是由这两类动机共同构成,相互作用,彼此交织互补。若缺乏远景性动机,则学生将丧失不断坚持的毅力和长远目标的引力。若缺乏近景性动机,则会导致学习的针对性或者实效性不强。两者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才能产生最大的推力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勇攀学习的高峰。
矛盾斗争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其积极正确的一面,亦有消极低沉的一面,两种动机心理并存于个体中,在矛盾斗争中变化发展。这种矛盾斗争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渴望成才,但不知道该选择哪条成才之路,盲目追求个人全面发展,忽略了系统学习、努力钻研的重要性,以致学习陷入困惑。二是在“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和“书中自有黄金屋”之间徘徊,既想多结交朋友,为自己拓展人脉,又想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以后在职场的竞争力,导致自己的学习计划飘忽不定。
(三)学习方法呈现批判性和自主性
自学方式占主要地位。进入大学之前的学习活动是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的,学生的自学能力缺乏锻炼,学习自主性不够强烈。进入大学后随着自身专业意识、竞争意识、事业心的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日趋强烈,并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尤其是课程相对较少的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自学成了他们学习的主要途径。
独立性、批判性。大部分大学生意识到大学不应该被高中“教材、答案为上”的思想所束缚,因此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带着较强的独立性、批判性,会以审慎、求疑的态度对待老师所讲的内容和书上的现成结论。
学习心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的健康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而影响因素是一个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系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外部存在的因素会通过可预见、难以预见或不可预见的方式影响内在因素,而内因又是影响学习状态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对象的分析(2013年10 月,湖南警察学院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对本校的四个年级学生进行了学习心理抽样调查活动,其中一年级30名,收回有效问卷30份;二年级48名,收回有效问卷48份;三年级44名,收回有效问卷44分;四年级40名,收回有效问卷40份),影响公安院校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方面。
图1内部因素对学生学习心理负面影响的比例
(一)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表现。一是厌倦、逃避学习。大学前高强度的学习让学生进入大学后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觉,对学习产生厌倦、逃避心理。“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成了部分学生的上课宗旨。临近考试便突击学习,四处打听资料,投机取巧甚至舞弊。二是学习动机功利化。许多大学生以所学课程能取得的经济价值来决定自己的努力程度。有的甚至只依据这一方面的判定,而没有考虑到自己对这门课程是否适合或者感兴趣。他们渴望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以便学会更多的技能,在未来的职业或创业的道路上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为自己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和其他的价值。三是无求知欲和上进心。进入大学这个宽松的环境,没有较多压力和紧迫感。大学课程较于高中课程具有更高的层次,而且大学老师“上课就讲,下课就走”的教学风格,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学生无法适应,不愿课后花时间对课程内容进行消化,导致学习意志消沉,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四是专业思想动摇,对专业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信心。部分学生以进警察院校、争取公务员录用优势为目标,但是自己对所学专业、发展方向没有兴趣去探索和规划,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常显茫然和被动。
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一是“高考后遗症”。在以前的基础教育阶段,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基本以考试成绩来评论教育的效果。学生长时间浸泡在题海、作业、考试之中,很少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坚持都只是为了一个目标:进入令自己满意的大学或者是令家人满意的大学。老师给学生灌输的观念也是“现在多努力,进了大学就轻松了”,因此,学生虽然学习动机强烈,但学习动机属于狭隘的近景性。一旦进入大学后,实现了近景目标,很多学生就会产生“我已经寒窗苦读十二年甚至更长时间了,现在该放松了”的心理,进入了“动力真空期”,缺乏深远的学习动力。二是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相对于普通大学生,警察院校的学生应该说是目标较为明确的,那就是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修养。但部分学生并不清楚在预备警官成长为人民警察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没有长远的学习规划及发展计划。加上进了大学这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没有小、中学时期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于是他们就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在以前没有时间培养的兴趣爱好上,对于学习毫无心思,因此失去了完成学习目标的动力。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甚至陷入随波逐流,吃喝玩乐的深渊。三是受“读书无用论”影响。选择警察院校的学生基本上都具有明确的择业方向——考取公务员。但部分学生把考取公务员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对其他的课程学习不管不顾。有的学生甚至觉得在大学期间的课程以后根本用不上,一心扑在人际交往上,认为只要依靠关系、背景就能在就业中取得优势,使得他们缺乏坚持学习的动力。四是没有适应大学前后学习模式的巨大变化。学生进入大学前的学习模式主要是被动式,填鸭式,有老师们安排的井井有条,而大学是自主学主,老师基本不管,这样学生没有自控力和规划能力的话很容易失去原计划和没有方向和目标,同时在大学里不仅课程门类多、课时也多。有些课程的学习并不容易,而且教师讲课并不不拘泥于一本教材。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学生很难沿用中学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此外,大学教师在课后很少主动与学生对话,如果学生不主动与老师请教疑难问题,学习能力相对没那么好的学生有可能跟不上学习进度,会导致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也就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学习效率低下
学习效率低下的表现。学习疲劳是学习效率低下很重要的表现。学习疲劳在心理学上是指学习者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或学习过度而产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或者逐渐降低,并伴有渴望停止学习的现象。学习疲劳包括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一般来说,生理疲劳相对心理疲劳要容易恢复一些,但在大学生群体中以心理疲劳为常见。生理疲劳是指人体生理机能上的失调,包括肌肉疲劳、神经疲劳。极度的生理疲劳可能造成机体受损及神经功能紊乱,拿笔都觉得手很沉,以及食欲变差,睡眠受到严重干扰等就是典型表现。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大学生学习内容过多、学习时间过长、学习材料性质安排不当以及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心理疲劳是指学习者主观上感觉疲劳,表现为对学习感觉疲倦,同时情绪紧张、烦闷、易怒、精神涣散,无论是哪种学习疲劳都会导致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大大减退,有的甚至造成学习困难。
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一是缺乏良好的自学能力。小学到高中“填鸭式”的教学,使得部分学生习惯了在老师的安排下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没有锻炼出良好的自学能力。进入到强调自学能力的大学,他们就感到无从下手,对于学习完全没了头绪,不得不沿用以前的苦读习惯来应对大学丰富、灵活的学习任务,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二是时间管理能力不足。由于警察院校的特殊性,学校学习科目涉及大学基础课和警察专业课,还要进行警体训练以及政治学习,所以学生能自由分配的时间较少,有些同学还加入了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如果不能对时间进行高效的管理,势必导致学习问题多,学习效果差。
(三)学习焦虑
学习焦虑是指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不能克服各种学习障碍,导致渐渐对学习失去控制,失去信心,挫败感与日俱增,甚至有恐惧感,是一种综合的情绪表现。
学习焦虑的具体表现。情绪方面:担忧、焦虑、暴躁、易怒等。认知:学习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呆板等。身体:失眠、食欲下降、疲乏、头痛等。行为:坐立不安、抽烟酗酒、沉溺网络、暴饮暴食等。
产生学习焦虑的原因。一是学习信心不足。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不聪明、学习能力差,觉得学习不好就等于没优势、没本事,就会被周围的人看不起,导致学习信心不足,面临学习就会产生焦虑情绪。二是设定的学习目标过高。有些学生急于求成,为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过高,认为只要自己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标,忽略了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还需要其他客观条件,一旦没有完成目标便垂头丧气,焦虑不安。三是对学校的激励模式不满。大学基本上采取“挂科就补考,补考挂了就重修”,计算机证书、大学英语四级证书与学位证挂钩的模式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有些学生不能理解这种做法,采取对抗的态度,自己的学习却没有得到发展,最后想学却跟不上课程,不可避免的产生焦虑情绪。四是就业形势的困扰。2009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首次突破600万人,达611万,到2013年接近700万人,达699万人。在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经济放缓、就业总量持续降低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三重压力下,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虽然警察院校毕业生考取部分公务员职位具有优势,但毕竟职位人数有限,还是面临着比较大的竞争压力。同时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以来迷茫感越来越强,总认为学校没有给予自己应有理想中的价值,在大学没学到什么本领,对未来的自己能否胜任一份职业有担忧。
(四)学习动机过强
学习动机过强的表现。成就动机过强。过分追求在学习竞争中战胜对手,急于取得成就并超过他人,并非以探索真理为乐,扭曲了学习的乐趣。不惜牺牲休息时间来换取学习时间,没有做到劳逸结合,没有科学使用大脑,导致学习过程中无精打采,反而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学习动机过强的原因。一是主观认识不足。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抱负超过自己实际水平。二是自尊心过强。过分看重学习成绩或荣誉。三是补偿心理。这类大学生除了学习外,大多没有其他事情可做,觉得只有学习才能弥补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四是性格原因。一般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学生更易出现学习动机过强的现象。五是受别人不适当的强化。动机过强者一般是以往的学习受到了各方的肯定,家庭,学校以及同学的赞许和鼓励给的太多,于是兴趣越来越浓。灌输着只要多花时间、多努力就能取得骄人成绩的思想,从而对他们进行了不适当的强化,使他们看不到动机过强的危害,反而愈演愈烈。除此之外,严厉的家庭教养方式和父母的过高期望,也往往导致子女的学习动机过强。
(五)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
由表1可见,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因素对公安院校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程度很高。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家庭期望等家庭因素对于大部分公安院校学生的学习心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家庭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处不在的,方方面面都在渗透,比如有的父母对小孩期望高,小孩就压力大,有的父母对小
孩要求低,小孩就消极应对。父母的态度,行为以及价值观都会有意无意的影响着小孩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有很多都是隐形教育,没有直接对小孩提出要求,但是父母的言行都会暗中影响,并且还通过影响老师间接影响学生。这与相关的家庭环境对学习的影响研究是一致的[4]。
表1四种外部因素对公安院校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情况
(表格中五个影响程度中,程度越高影响越趋向积极,程度越低影响越趋向消极)
社会因素的影响我们主要考察了就业和社会适应方面,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加上就业的政策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传递给学生的都是一种比较积极乐观的未来评估。但是,公安院校学生虽然实习机会比较多,但都是以预备警官的身份接触社会,因此社会对其影响较为独特和单一。
从表1可以看出学校因素是对学生学习心理负面影响最大的因素。学校因素对于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主要来自于硬件设施、软件配置、课程设置[4]。公安院校存在自身管理制度的特殊性。警务化管理的实质是通过严格的管理,严格的教育来保证学生平稳、顺利的从他律过渡到自律。就这一点来说,学生要同时应对大学生角色和人民警察预备警官的角色的压力,还有适应这种管理体制的压力。这种环境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时间,学习的氛围和学习的兴趣。比如,警务化管理体制下学习时间和学习场地就会受到大大的制约,学习风格不可能个人化,学习时间不可能特殊化。这会给很多对学习环境有要求的学生带来困扰。这些是普通院校大学生所没有的约束。学校作为一个时刻运转的大系统,其中包含了许多个人化因素,也是最为复杂的影响原因,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和思考。
学习环境因素。大学的座位编排并不固定,学习时间相对自由,所以学习环境的好坏决定了是否有良好的学习心理。而且在大学经常一起学习的一般都是自己的好朋友,有的同学和好朋友一起学习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容易养成散漫等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学生则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能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
本文以了解公安院校学生学习心理特点为基础提出对策,借鉴普通高校类似研究的成果,从四个方面提出对策,便于公安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了解哪些措施能在学生学习心理方面起到正面作用,哪些措施不利于学生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
学习特点方面。公安院校的学习内容具有明显的职业定向性和实践必要性,学生在大学期间充分能掌握公安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公安院校的实习机会相对较多,而且大部分的机会都是以预备警官的身份去实习,不仅能让学生在实习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也能让学生自发的将课本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查漏补缺和全面、深入的了解课本知识。这种体验式、实践式的学习使得学生能获得最能激励自己的学习动机,而强大的学习动力又能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让学生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在一个健康、良好的状态。
家庭因素方面。由调查可知,家庭的期望、鼓励等家庭因素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但由于大部分学生是出远门求学,与家庭的联系相对初、高中要少得多。同时,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也突然没有了,相对于高中的家校紧密联系,一旦迈入大学的门槛,家长们都放下了学习的重担,比较少关心学习了,联系学校也基本没有了。除此之外,学校也没有像高中初中那样去督促家长来关心学生的学习,除非学习成绩非常差的,也基本是通知家长。所以要把家庭这个积极的影响因素纳入到大学生的学习中来,就要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这将有利于家庭关注、关心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有了家庭这个精神支柱和坚强后盾,他的学习心理状态自然会是理想的状态。
社会因素方面。根据调查,社会因素在公安院校学生的影响中,就业率和社会对警察职业声誉的评价是主要方面,相对于普通院校,较高的就业率和社会对公安职业的肯定都能促进学生进行学习。因此,学校可以通过院局合作、实习基地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于警察职业、警察责任的积极认识。同时国家应该出台公安院校相应的就业政策,以减少公安专业学生考公务员的压力,而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公安业务专业的学习上,以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校因素方面。公安院校的管理模式不管是采取普通院校的模式,还是采取军队的管理模式,往往在教学方面的管理都有点趋向行政化,教学的中心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这样势必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出现问题,比如硬件的问题,师资的流失的问题,教学的积极性问题,教师的心态问题,教育信息的引进和及时性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会渗透到学生身上,甚至渗透到家长身上,最终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教学的重视程度,整个学校没有形成合力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利用各种杠杆来激励和促进学习的话,这会对学生学习心理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这与相关的大学生学习研究具有一致性[5]。
保持并创造积极因素影响。通过在本学院的调查发现: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带来积极影响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家庭因素的影响是既有利又容易操作的一个因素,如果加以利用和发挥的话,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家庭一直学生的坚强后盾和良好支持[6]。
灵活处理其他因素的影响。一是处理好警务化管理与学习的平衡问题,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警务化管理的很多方面确实与学习有冲突的地方,应该以大局为准,在某些时段可以灵活处理学习与管理的冲突。比如考前的路队和体能的取消。二是处理好专业课程与实际脱节的冲突。在课程设置上尽量要结合公安实战,贴近实践。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内在兴趣。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冲突。大学师生之间没有交流也是影响学习的一大因素,现在的新媒体时代,完全可以创造条件建立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师生有情感交流,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会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7]。
学习心理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我们研究和关注影响学习心理的因素是非常有意义的[8]。目前,公安院校都处在积极改革和发展的时期,如果公安院校能让学生在学校期间保持健康、积极、稳定的学习心理状态,使学生在进入公安机关工作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接地气的公安业务素质,将会为公安院校学生未来投身公安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公安事业的发展贡献出注入有力的力量。
[1]刘振华等.论公安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3,(5):100.
[2]高岩.公安院校学生学校适应性问题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02.
[3]汪凤姣.公安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期刊(学术理论版),2013,(6):181.
[4]周秋红.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4):74.
[5]闫丽英.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晋中学院学报,2006,(2):77.
[6]粟远荣.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之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15.
[7]唐琳.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及对策[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7,(1).
An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Students'Learning Psychology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YANGYuan-hua,MOMing-qi
(Hunan Police Academy,Changsha,410138,Hunan)
Compared with the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 certain difference and particularity.Student's learning psychology faced multiple influenc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learning effect,so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learning psychology of students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learning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hrough the way of questionnaire,interview,the author has learned more about student's learning psychology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analysis results,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ervice to the student education management work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earning psychology
D631.15
A
2095-1140(2015)01-0122-07
2014-11-02
2012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生管理体制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12YBB09109);湖南警察学院校级教改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和应用研究”(湘警院【2014】9号)
杨元花(1978-),女,湖南茶陵人,湖南警察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危机谈判研究;莫明琪(1970-),男,湖南邵阳人,湖南警察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学研究。
(责任编辑:天下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