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素梅++刘丽丽++杨阳
山东嘉祥武梁祠早已闻名于世,宋代以降相关图录和著述之多,绝非其它祠堂可比拟。作为综合研究的集大成者,巫鸿先生对祠堂结构的复原和画像的释读给出了极其科学而详尽的描述。所以笔者无意于对祠堂画像构成进行释读,而是从刻画于祠堂右壁的“三皇”画像入手,以获知祠堂图像设计者的“三皇”观。并与汉魏历史文献中的“三皇”观进行比较,看诸多观点有何异同,进而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缘起
据巫鸿先生对武梁祠的结构的复原以及图像的释读可知,祠堂右壁上层的前三幅画像(自右向左)分别为伏戲、祝诵、神农氏。三幅画像左侧均刻有榜题,“伏戲苍精,初造王业,画卦结绳,以理海内。”“祝诵氏,无所造为,未有耆欲,刑法未施。”“神农氏,因宜教田,辟土种谷,以振万民。”由榜题可知,三者即为传说中的伏羲氏、祝融氏和神农氏(图一 武梁祠三皇画像和榜题)。
图一 武梁祠三皇画像和榜题(采自《武梁祠》)
上述三幅画像及榜题反映了图像设计者的三皇观,因为设计者不仅将列出三皇之名,更是将其功业刻于身旁。他们的功业是其能位列三皇的主要原因。关于图像的设计者,巫鸿先生综合祠堂画像和武梁碑文,认识就是武梁本人。并指出祠堂左壁下层的“处士”画像即为武梁本人[ ] 。解决了图像设计者这一问题,武梁的三皇观便凸显出来。
三皇的选择与影响因素
三皇不单单是传说中的三个人物,因为其涉及的人物有六。诚如东汉王符所言:“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伏羲神农为二皇。其一者或曰燧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娲”[ ] 。其以为穷尽三皇之名,却还是差了一人,是为黄帝。诚然他们每个都是传说的领袖,对人类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么古人又是出于什么原因选择了其中的三者作为三皇呢?这只好从古人所处的时代、潮流思想、生平所学以及其它来发掘了。
伏胜为秦博士,其称遂火为遂皇,伏羲为人皇,神农为农皇,将燧人托于天,伏羲托于人,神农托于地。所以与其说他是言三皇,倒不如说是言天地人之道。伏胜对三皇的选择正符合儒家对天、地、人之道的认知。而道即为儒家口中的礼。所以,伏胜的三皇观是从礼的角度来阐释朝代兴替的规律,因为其最后写道天地人之道备而三五之运兴矣。
今存《尚书》应为晋人梅赜伪造,托于孔安国也。故其应为晋人的观点。除此之外,尚有东汉孙检、魏宋均、皇甫谧和谯周持伏羲、神农和黄帝为三皇的观点。但笔者认为,此三皇观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新莽时期。上文言太史公以黄帝、颛顼、喾、尧、舜为五帝,且皆为黄帝之后。故至少此时在史家眼中黄帝是属于五帝而不是三皇的。那么此三皇观究竟源于何者呢?笔者认为其起于刘歆,且他对神农身份进行了再创造。班固所著《汉书》对此有着明确的记载。《律例志》引刘歆《三统历》云:“砲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砲牺氏没,神农氏作。以火承木,故为炎帝。教民耕农,故天下号曰神农氏。神农氏没,黄帝氏作。火生土,故为土德”[ ] 。由上可知,刘歆将神农氏与天地合二为一,以合五德相生的原理,刘歆的三皇观是出于政治目的而作,为王莽篡汉提供思想上的支持。
班固的两种三皇观确切的说是讲述了一部人类社会的进化史,这也符合班固史家的身份。其以伏羲开端,言古时但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形同动物。伏羲观象于天、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画八卦以治下,下伏而化之。次言神农因天地之时,教民耕种。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以御饥饿。再言遂人钻木取火,教民熟食,避臭去毒,以异于禽兽。或言祝融能属续三皇之道而行之,与民便利。从班固对三皇的选择来看,其对伏羲和神农的功业是非常推崇的,所以将二者至于前。至于燧人和祝融的功业相较于伏羲和神农为末节之属,故二选其一,是为三皇。
郑玄一派的三皇观,与武梁的选择有着相通之处,那就是女娲地位的提高。但是不同之处在于至郑玄时女娲终于位列三皇。笔者推测这一方面《淮南子》对女娲功绩的推崇和画像石伏羲、女娲对偶神形象的刻画有关;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东汉晚期女娲造人传说的出现,这无疑对女娲地位的提高和民间信仰的流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宋均的伏羲、燧人和神农观,应也受到当时流行的五德始终观的影响,与武梁所受影响相同。
结语
武梁的三皇观看似是一部人类历史的进化史,但其明显受到战国、秦汉时期颇为流行的五德终始思想的影响,并暗含了伏羲、女娲对偶神形象。这些东西明显有别于史家班固以三皇构建的人类历史进化史,也有别于儒生伏胜基于三皇传承的天地人之道。而其余诸观多受到五德终始思想的和伏羲、女娲对偶神形象的影响,刘歆为王莽篡汉合法化而对神农氏身份的改造和女娲终位列三皇便是最好的证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