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上世纪80年代,考古人员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古蜀青铜器。这些器物年代久远,风格迥异于同时代的殷商青铜器,由此,古蜀国——这个之前仅见于史籍的辉煌国度终于浮出水面。
孕育了古蜀文明的四川,大河奔涌、沃野千里,它位于中国西南、中原、西北地区的结合部,在古蜀国甚至更远的时代就拥有了枢纽的地位。而让四川冲出环峙群山,沟通南北、连接中原的,正是那一条条千回百转,从云端蜿蜒直下的蜀道。历史上,东进、北上的人流、物流经蜀道在四川大规模集散,各种文化思想也在这里大交流、大融合。于是,四川这个凹下去的盆地,在华夏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成为中国西部经济、文化的高地。
星移斗转,蜀道苍茫。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四川人在蜀道上书写传奇、演绎历史。透过千年蜀道,透过石板上的车辙和绝壁上的栈道桩孔,有一种非常特别的力量在熠熠闪光,那就是渗透在四川人骨髓里的坚忍不拔与开拓进取。
公元142年,沛国(今江苏丰县)人张陵由蜀道辗转入川,在大邑鹤鸣山中开创“五斗米道”,四川从此成为道法昌盛之地,道教文化、道家精神也和风细雨地感染着历代四川人。道教文化里特别推崇神仙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一些散仙,于是在四川的大小道观里,就有了许多反映散仙生活的图画、雕刻——几个老神仙在那里悠然坐着,下棋、观画,或者饮酒行乐,绝少受清规戒律的约束。四川人的生活显然也被这种观念影响,他们不焦虑,讲求顺其自然,重视今生今世的享受,但同时也肯吃苦。可能正是由于道家思想的浸濡,自古多难的四川每次元气大伤后都能“浴火重生”,四川人总用一种近乎幽默的姿态应对着灾难,这好似道家武功,柔韧、轻灵,却又连绵不断。
尽管群山掩蔽,道路阻塞,但历史上的四川并不安稳。古语有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治乱之间,川中居民也时聚时散。据专家考证,截止新中国成立,四川总共经历了6次移民大换血,但每次移民潮之后,初来乍到的人们总能很快适应四川的山川土壤,形成新的方言与自成一家的思维习惯。四川人的思维更加发散,他们头脑灵活、反应敏捷,擅长摆“龙门阵”,言谈中也多了些调侃的神情、游戏的态度。而正是这种豁达的天性,使川人敢于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与艰辛,敢在自顾不暇之余心怀天下。最近的例子便是抗日战争时,不屈的川人成为整个民族的中流砥柱。
如果说苍茫蜀道体现了四川人的坚忍进取,那么土生土长的道教就熏陶出了四川人逍遥、达观的人生理念。于是,“蜀道”、“道教”与川人之“道”三位一体,构成了整个四川古往今来的“正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