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江
摘 要:德育活动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根据区教育局对三有三讲的德育精神和要求,我校按照生活化德育、体验式教育的原则,从细微处入手,着力通过抓实德育活动的系列化、生活化、体验化,对实施三有三讲德育案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实践体会与思考。
关键词:德育;系列化;生活化;体验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16-1
一、着力抓实德育规划的系列化,使活动变得有序、有目标、有系统
有些学校开展一些德育活动完全是被动的,接到一个上级文件,马上去布置一个活动,这样的德育活动是零散的、分散的,是没有教育合力的。我校的德育活动规划系列化是指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顶层设计,开展德育活动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规划,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通过三年时间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三有三讲素质的人作为一根思想红线,统领学校各种德育活动,围绕这根思想红线开展活动,使得各类活动形成系列化,长期的系列化德育活动使活动的开展变得有序、有目标、有系统,对学生的教育效果能起到叠加效应,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组合拳。二是学校根据各阶段、年级德育实施的目标,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定更为具体的德育实施目标。
德育活动规划系列化,是提升德育活动实效的前提。我校认为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和有感恩心、责任心、进取心是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养,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我校把三有三讲作为学生在初中阶段思想品德的顶层设计,所有的德育活动围绕“三有三讲”的理念展开,针对年级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确立各有侧重、相互连贯的年级目标,使养成教育活动多层面、多载体、网络化、有实效:初一以适应小升初的转变、培养良好的行为、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常规教育和感恩教育,提升学生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和有感恩心的意识为主;初二以养成教育、纪律教育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的稳定提升,培养学生的学习进取心为主;初三主要依托学习这一教育主线,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发扬刻苦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进取心和提高社会责任心。
二、着力抓实德育内容的生活化,增强活动的针对性、趣味性
德育活动生活化就是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为主要目标,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学习、现实活动出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德育内容,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去构建自己的价值理想,让德育生活化、情景化,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进而实现学生的情感内化,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切实增强德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德育活动内容校本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
德育活动内容生活化,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实施德育活动的有效切入点,是提升德育活动实效性的基础。在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教育中,我校开展以“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和“争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班会——日行一善活动、开展“做好四个一 践行文明礼仪”活动、开展“八礼四仪”演讲比赛、主题手抄报比赛和各种征文活动等;在感恩心教育中,我校开展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叠被子、洗衣服、扫地、拖地板、为父母泡一杯茶)、母亲节为母亲制作感恩爱心贺卡、开展感恩母亲绘画比赛、每节课前把讲台擦干净、3月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走进孤寡老人,开展“献爱心、学感恩、享快乐”活动等;在责任心教育中,开展“植树护绿,共建美好校园”活动、开展清明祭扫革命烈士活动、开展学雷锋“走进社区,志愿服务”,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等活动;在进取心教育中,开展《我的未来不是梦》主题班会活动、开展撰写中考励志心语活动、校园内展示各类评比结果激励学生进取心等活动。这些活动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生活,生活化德育活动塑造着学生健康的品性和人格。
通过一段时间的主题教育活动后,发现大多数学生体会到“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是一个学生的基本行为准则,学生的文明意识,道德素养有了明显地提升。如看到校园里纸屑等垃圾会主动捡到垃圾筒里,同学之间不在斤斤计较,食堂就餐时大多数学生不留剩饭菜,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时为妈妈做家务,路上遇到老师能主动道一声“老师好”,特别令人高兴的是我校有一个残疾学生,走路相当不便,但是在校园的小道上总能见到一、两个学生主动地搀扶她到厕所、到食堂、到教室,三年中搀扶她的学生不断变化,但她身边始终有学生在扶她,一届届学生的助人意识在延续着。
三、着力抓实德育活动的体验式教育,提升学生的内心体验
德育是心灵的世界。如何关注教育的主体——“人”的发展,向德育的本真,德育的本位回归,尤其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诠释德育的内涵,使活动效果潜入学生内心深处是我校德育工作中一直探索和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精心策划每一个要开展的活动,着重关注活动前期学生在思想上和相关知识上的准备、活动后期学生在思想意识上的收获,促使活动效果通过不断体验内化到学生心灵深处,以避免为开展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
策划3月份“献爱心、学感恩、享快乐”活动时,活动前布置学生两件事:一是通过书籍、网络等媒体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光荣事迹;二是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献爱心、做好事、学感恩,最终让学生理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活动后让学生写活动反思,组织学生交流内心体验,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我劳动,我快乐”,到在帮助他人、奉献爱心时收获快乐,同时进一步提升奉献爱心、感恩社会、反哺社会的责任情感。
总之,细节决定成败,细节生成精彩。德育是老师对学生施加社会正能量的一种正向影响,任何说教式德育是收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只有不断完善德育的顶层设计,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并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体验,才能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才能使德育工作走得更深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