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雾霾现象浅谈旅游可持续发展

2015-11-24 13:01:23贾静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26期
关键词:低碳雾霾可持续发展

贾静

摘 要:“城中不见楼、行人不见路”成为2013年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新景象。伴随雾霾天气的增多,空气质量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其危害性。如何有效地抑制雾霾,减轻雾霾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已经成为当下最为关注的话题。该文从目前社会的热点问题——雾霾入手,分析了雾霾出现的原因及对社会、人体的危害,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下,旅游业应对雾霾天气的举措,突出了倡导低碳生活、建设一个绿色、环保的社会的重要性。

关键词:旅游 雾霾 可持续发展 低碳

中图分类号:X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b)-0136-03

2013年“雾霾”横扫中国境内的大部分地区。仅1月份,30个省市地区就经历了4次雾霾过程,尤其在北京,只有5天阳光普照。而与之相对应的,世界上环境污染最厉害的10个城市中中国就占据了7个。在一片片愁云惨雾的情境中,想要在蔚蓝的天空下、明媚的阳光中自由的呼吸成为了一种奢望,雾霾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中谈霾色变的噩梦。雾霾所带来的影响不仅是空气污染、健康问题,甚至对旅游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1 雾霾的产生及危害

1.1 雾霾的形成原因

雾霾天气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状态,笼统地表达了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超标的含量,而造成这种雾霾天气的“元凶”就是PM2.5(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

雾霾的产生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致使能源迅速损耗、人口高度密集、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等,而在冬季到来时北方地区供暖燃放的大量烟煤无疑使得本就不佳的天气状况更是雪上加霜。据统计发现,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的城市,在全国最大的500个城市里,仅有不足1%,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东部地区从北向南全都笼罩在一片雾霾中,而东北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区、长江三角洲更是重灾区,山东也不能幸免。

如图1所示,在1960年至2010年间,我国每年的雾霾天数平均为9天,不断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特别是2004年以后得到更快的增长,达到了12~20天的年均值,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常量;而在2013年更是出现了26天雾霾的最高值。

1.2 雾霾的危害

(1)危害人们的健康,雾霾对人民生活最重要的影响在于伤害人们的身体。霾中的PM2.5成为最新的健康杀手。在外出活动时,污染的悬浮颗粒物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从而引起诸如咽喉炎、肺气肿、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心肌缺血及损伤。《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雾霾天气将令北方居民平均减寿5.5年。

(2)污染空气,雾霾天气的出现是空气污染的表征之一,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将原本无形的空气污染问题“现形”了。一旦出现阴霾天气,城市上空的天气往往会出现复合型与区域性污染现象,这种高频发率、持续性的雾霾将空气状况变得越来越严峻,使得空气质量越来越恶化,人们的生存空间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13年中国从北向南、从西向东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中,在全国61个监测城市,其中20个城市的空气污染物的检测数值超过300,即空气污染达到了严重的程度(见表1)。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网站,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2013年1月12日21时~22时更新数据。

(3)影响交通安全,中国海陆空的交通状况因大范围和长时间的雾霾天气受到严重的影响。多个省份的高速公路被迫封闭;京沪的高铁、动车被紧急“拦停”;不少机场因雾霾延迟起飞,滞留了大量的旅客;海上的轮船不允许航行。原因在于漫天的雾霾使得空气中的能见度偏低,天气状况恶劣,造成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扰乱了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4)抑制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只注重GDP的增长,忽视了生态环境,无异于饮鸩止渴。环境恶化虽可促发短期内产业的激增。但没有一个投资者愿意在环境恶劣的地方进行大量投资,特别是需要用到当地生态资源的时候。從长远来看势必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首先,生态环境破坏,农作物无法得到生长所需要的充足的养分和能量,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和发育;其次因环境恶劣,国外旅游者止步,外汇自然也就缩水,旅游业的发展遭受冲击。而煤和石油作为中国能源发展的立足之本,同时也是雾霾的罪魁祸首。尤其是煤,因其占到了能源的70%以上,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则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根源。一旦限制这些行业的发展,控制能源消耗,必将冲击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雾霾的出现也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延续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入历史的怪圈。

2 雾霾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但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尤其是破纪录的雾霾天气同时使中国的旅游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2013年的旅游数据统计,海外(包括香港和澳门)赴中国大陆旅游的游客(至少住宿1晚)人数比上年减少了3.5%,减至5569万人。

邀请旅游者来“美丽中国”成为中国最新的旅游口号。但旅游专家莫里森说“美丽可以有许多不同欣赏方式,但现在有关污染特别是空气污染的报道层出不穷,人家不会相信中国是百分百美丽”。在中国雾霾的阴影下,政府出台的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收效甚微,预计对于欧美国家在中国的酒店业投资和国家发展计划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的旅游业发展也势必要为环境问题买单。

2.1 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

北京的一家外企工作的员工表示旅游“过去只向往从没去过的地方,现在则是去没有雾霾的城市”。如今新鲜空气成为了人们旅游的首要考虑因素。人们出游在选择旅游目的地上更倾向于拥有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澄澈山水的风景名胜区。而东部雾霾严重的工业城市则渐渐被人们选择忽视逃离。当全国各地笼罩在一片雾霾中时,云南还保有纯净的蓝天白云,并呼吁全国人民到云南自由的呼吸,由此云南成为当下游人的首选之地。

2.2 对游客的出游人数上

雾霾中的空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易造成伤害,相关专家建议尽量减少在雾霾天的外出活动。这一点对旅游业的出游率带来了不小的影响。2013年,北京频繁遭遇雾霾,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国内旅游总人数比同期下降了8.9%,而入境旅游总人数也下降27.5%。同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旅游业也因大范围的雾霾受到一定影响。在浙江千岛湖边的游船点上,从事游船经营的当地人表示,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雪天路滑,对生意影响都不大,但遇上大雾弥漫,游客就明显减少。

3 雾霾与可持续发展

由布伦特兰担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提出了一份以“我们共同的未来”为标题的研究报告。“可持续发展”这一术语和口号在该报告中被正式提出,并就当前人类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了系统而全面的评价。所谓“可持续发展”既要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为目的,同时也要以不损害后代人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进行发展的能力為原则[1]。

可持续发展概念在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致力于满足当代及未来人类的需要;在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必须以维护自然生态系统为前提;在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说,强调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得以有效保护。

但是雾霾的出现无疑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背道而驰,打破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粉尘的排放、漫天的雾霾,使人们的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何谈满足当代及未来人类的需要;片面地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高污染产业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趋恶化,何谈维护地球的自然生态系统。如果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将成为微不足道的数目增长;日益增多的雾霾天数,空气质量前景堪忧,何谈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环境污染将对整个国家造成伤害,成为阻碍中国发展的巨大障碍,破坏了生态环境,损害了子孙后代的利益,留给他们的遗产只能是累积的环境债造就的千疮百孔的国家,而不仅仅是优渥的生活。所以我们坚决避免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忽略了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使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平衡达成人们的共识。

在经济发展中,只有把“环境承载力”作为衡量宏观经济指标的先决性条件,其污染物的排放量才有可能控制在环境的可承载的范围,才有可能逐渐消退长期过量排放累积而成的“雾霾”。真正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必须建立在宏观层面、消费者层面的基础上,才能使“雾霾”得到根本治理。

4 针对雾霾的旅游发展对策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直接目标是在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实现维护旅游环境质量与保证游客旅游质量之间的均衡。面对严峻的雾霾问题,为了保证游客高质量的旅游经历,我们必须痛定思痛、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的消除雾霾给旅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1)政府部门高层重视,地方政府积极配合,不管治标还是治本的方法将“治理雾霾”作为重中之重提上议事日程。不同地区应对雾霾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辽宁针对雾霾严重的城市开出了“雾霾罚单”,以罚促改;北京通过开展人工降雨等方式消减雾霾。现代人无止境向生态环境习惯性地索取来自于市场经济为人们编织的一个美好的消费主义陷阱。既然要治理雾霾、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激励或惩罚等方法来严格控制企业的经营及个人的行为。为了摘掉“雾都”的帽子,伦敦努力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而洛杉矶也花费了50多年来摆脱雾霾的阴影,所以我们的努力任重道远。

(2)旅游企业开发新的旅游产品,雾霾的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鉴于雾霾天气对外出旅游活动的限制,可以开发适用于室内开展的旅游活动及旅游景观。如举办一些文化、艺术展览,组织参观不同类型的博物馆来提高人们的美学修养。

“雾锁霾困”之下的无力感,使得人们对于城市生活越发厌倦,急于逃离喧嚣的都市、拥挤的人群。人们渴望在“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舒适惬意中寻找自我、释放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景区和旅行社打出了 “躲雾游”“好空气游”“洗肺游”等宣传口号,邀请人们在明净的山水之间,听着天籁,闻着芬芳,吃着自然之味,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的契机。携程以“暂别雾霾”为主题推出了旅游线路的特辑;而一些旅游城市则借助森林氧吧邀请游客体验生态旅游项目。

(3)旅游部门加强环境质量监控的举措,旅游城市及景区可以与气象部门合作协调配合,及时预报雾霾的天气状况,尤其是景区可以对天气状况每隔2~3 h做一次更新,同时发布与旅游相关的信息[2]。导游除了为游客介绍旅游景点外,还要将介绍空气质量上升为一种职业素养,作为其导游工作的义务。旅行社也要免费提供防霾口罩为有需求的游客。在雾霾天气下与交通部门协作保障交通安全,在主要的旅游景区协助疏导交通,道路拥堵的地段帮助分流车辆、人群。尤其现在人们出行倾向于自驾游、自助游,良好的交通指引服务更容易赢得游客的青睐。

(4)企业与普通民众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低碳生活。从企业方面来看,要严格遵循国家出台的有关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企业环境治理,首先在生产源头掐断污染源,在生产的全过程中更要限制能源消耗、减少排放污染物,不断创新向更环保的模式逐渐转变。

从普通民众方面来说,平时要树立低碳环保的意识,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如牙签、筷子等,自觉维护公共卫生,不破坏自然环境。在出行时尽可能地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多乘坐公交车、改骑自行车;在日常工作中做到节能、节电、减排,少用电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地球1 h”活动,有力地证明了人们对挽救全球气候变化的决心。少燃煤,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生存环境。低碳生活意味着人们追求更加健康、自然、安全的生活状态。

5 结语

当雾霾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噩梦时,环境污染问题再次成为举国热议的沉重话题。2013年中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同呼吸、共奋斗”,深刻的反映了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切。该文通过对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进行剖析与研究,探讨了雾霾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指出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旅游发展的应对之策,实现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的建议。

治理雾霾,彻底改变环境污染的状况,让人们可以自由的呼吸,让清新的空气充斥在我们身边,将是一场任重道远的持久战。但只要我们有呵护生态环境的决心,政府及企业的有力支撑,社会大众的以身作则、积极配合,必将还我们一个天蓝水清,山明水秀、云卷云舒的生存空间,必将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323-325.

[2] 左登基.雾霾天影响旅游目的地选择[N].中国旅游报,2013-10-28(8).

[3] 辛向阳.雾霾中的明媚云南[N].云南日报,2013-12-13(2).

[4] 天津经济课题组.根治雾霾刻不容缓[J].天津经济,2013(3):39-46.

[5] 宋瑞.当旅游遭遇雾霾,我们该如何行动[N].中国旅游报,2014-02-28(2).

[6] 张小曳,孙俊英,王亚强,等.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J].科学通报,2013(13):1178-1187.

[7] 百度百科.雾霾天气.网络资源[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wfbtbaG27uLUAiTt6fvc-qF2gYWOwsNQ4YOVCMlbgxcM3O5PHH2h52bBw_EYwT6w.

[8] 张建忠,孙瑾,缪宇鹏.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思考[J].中国应急管理,2014(1):16-21.

[9] 罗琳.贵州乡村旅游的民族特色开发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低碳雾霾可持续发展
可以消除雾霾的新型无人机
低碳背景下标准化展示道具的设计方法
引发“失败”实验中蕴藏的正能量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12:24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24:43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学佛能使世界变的更“低碳”吗?
企业导报(2016年8期)2016-05-31 19:59:04
从雾霾中突围
雾霾的中医认识及其防治
海峡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10:15
雾霾下的清晰
节能与环保(2015年2期)2015-02-02 01: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