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义军
摘 要: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即不同个性特征、心理倾向以及不同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和辅导,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先后达到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从科学建组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过程分层、布置作业分层和教学评价分层五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0-001-01
一、科学建组分层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能力的水平当然会有差异,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也会具有不同水平的能力。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认识能力方面。在诊断时,不仅要反映出认识结果上的差异,而且要着力于反映掌握新知识途径上的差别和掌握速度的差别。为了充分的了解学生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主要采用了三种方式:第一是通过问卷研究和了解学生,主要是弄清楚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智力发展特征等。第二是通过访谈法,为了对每一个学生有比较充分了解,采用教师与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第三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测试定量的研究学生的能力水平。
二、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教材、新课程的一般要求和各层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水平,设计、制定出分层次的教学目标,使目标的难易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既可以实现又不是轻松实现。因此,在教学中对于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的“识记与简单应用”、“经历过程”“情感体验”部分,必须要求每个学生都达标;而对于能力要求较高的“理解、应用”、“实验探究”部分,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置不同的问题,让不同类别的学生分别达成不同的目标。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例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
1. 在直线运动的情景下,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主要是理论探究,要求各类学生独立完成探究任务;?????
2. 在曲线运动的情景下,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需要用到极限的思想和微分的观念,要求将前面学习的方法迁移过来,这对A类学生来说需要启发引导,而B类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能够完成目标、C类学生则完全可以独立完成任务;
3. 在有弹性势能存在的情景下,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顶峰,C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若有充足的时间,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可以达成目标;但A 、B类学生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教材对这一部分不做要求。教师可将第三个探究目标目标放在课后作为“小课题研究”让学生自觉自愿的展开探究活动,在小范围内展示成果。
三、课堂教学过程分层
备课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巩固训练到作业布置,都坚持各层次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果说前两个分层是备课环节中的备学生、备教材活动,那么这个分层施教则是教与学在上课环节的结合活动,有一定的操作难度。课堂教学中改变授课方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各方的“分”环节,通过同课异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这个分层中,要首先处理好小组的分与全班的合。教师要借鉴复式教学的模式,在一定阶段,将学生由传统的“单车道”运行,按分层分成“两车道或“三车道"运行。即一部分学生接受教师的直接教学——动;另一部分学生接受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或口述的学习要求,进行自读、自思、自问、自答、自练、自查——静;还可以安排一部分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互学、互练、互帮、互议、互查、互评活动——静。教师要在教材难易度和学生差异的结合点上,围绕一条教学主线,协调好“动”、“静的对象和“动"、“静"的时间,让每个学生动做到“动"在关键处,“静"在必要时,且相互促进,互不干扰。
四、布置作业分层
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掌握知识上的能力差异,分层次要求完成作业。总的原则是:“分层布置、双向选择、分类指导”。
1. 分层设计、分层要求。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如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如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如课后复习题)。在试卷上或习题上标明a、b、c三个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
分层次布置作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a层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分层收缴、分层批阅、分层指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便于操作,我们在三类学生中分别设了课代表,分门别类收发作业,便于教师批阅。同时教师在讲评作业和课外辅导时,实行分类指导。
3. 对优秀学生实行作业“加餐制”和“自修制”。
五、教学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注意差异性、及时性和激励性,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具体情况,并及时加以鼓励,更强调纵向对比。分层评价,能明显地使学生发现自己所取得的成功和发展,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并形成良性循环。具体做法是以个体评价为主,宜粗不宜细,多鼓励、表扬,并扩大评价的范围、内容(口答、概括、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不仅仅只是书面测验),帮助学生在失误、失败时正确归因(个人努力程度、完成的策略方法、身体和环境因素),重树成功的信心。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分层教学,全面、动态、全方位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才能真正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发展,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