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法之于平面设计的创造性价值

2015-11-23 09:05:42王美艳
设计艺术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沃霍尔偶然性设计师

王美艳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

一、引言

“设计”的内涵是有意识干预或者计划行为中有目的的活动,这一定义容易被人误解,认为设计活动是发生在整齐和直线的方式与流程中,必须遵循可预测的因果模式。最近,这一观点被修正为设计过程更经常地被看作反复多次的实验,这意味着为了达到理想状态,可以考虑任何可能的方法,将不同因素引入设计的过程之中,探讨不同设计元素的关系和组合效果。从这一角度来看,设计本身就包含了随机性和偶然性。如今,在整个设计活动中,设计师制定目标,然后千方百计地去实施。面向目标的设计行为则按照既定的目标努力而向其目标迈进,故此随机法与这种设计观点并不矛盾。

从结果的维度来看,如果事物或者事件缺乏可预见的模式或者目的,那就是“随机”的,随机能够产生新意。比如在计算机科学中,通过反复寻求和试验,随机数生成器常常用来确保机器探索到了所有可能性。纵观历史,这个概念的发现与占卜和狩猎活动密切相关,因为在许多文化中,骰子、符文、贝壳等人工制品都是占卜的重要媒介。从人文和社会科学借用的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便能够证明整个设计行为是否有效,但并不能够产生新的创造性成果。寻求新的解决途径,开拓创新,需要更加集思广益。现今,探索设计方法的论著越来越多,但在“随机法”方面的探讨却不很踊跃。创造出独特的引人入胜的平面设计成果,在方法上需要进行系统地研究和反复地实验。

设计师的认知和开发,与设计师工作的物质文化环境息息相关。基于不同的设计活动和理念,设计师致力于寻找形式和功能契合的最佳途径。从某些设计作品来看,设计可以看成是一种想象能力,想象出非现存的、非既有的、全新的事物,有的甚至是超出真实世界的;从另外一些设计作品来看,其设计活动的关键不是去试图产生想象的最佳方案,而是从快速产生出来的一系列解决方案中,找出令大部分人满意的方案,这才是设计师的真正目标。

二、随机法在设计沟通中的实践和展开

从交流沟通的角度言,设计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对话:包括多层面阐释的对话,一个想法或者建议通过反复、螺旋式循环渐进直至明确表达;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有时是直线型发展状态,但更多的则是变化和流动、处于不断演变的进程中,不同的元素和参与者聚集在这个设计对话活动中。设计师利用模型和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沟通和对话,是为了在现实世界中转化或者将他们的想法具体化,从这个角度来说,设计可以看成是与常态不稳定世界建立联系的重要实践,而不仅仅是思维开发的简单行为。

随机法作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方法,在设计对话和沟通中,具体展开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头脑风暴法,二是类比法。

“头脑风暴法”是设计对话的一个重要方式,头脑风暴用来描述那些由自由联想而来的想法,是一种不受限制的直觉思维方法。头脑风暴的基本原则是数量至上,这样才能让参与者产生大量的想法。在头脑风暴会议中,应该设定一个开放的氛围,鼓励参与者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不允许对其做出任何批评。此外,应该鼓励交叉性想法,参与者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想法提出建议和改进。头脑风暴会议期间搜集到的想法,需要分门别类,因为分类具有指导意义,能够为进一步寻找设计方案提供新的思路。“最突出的群体创新方法无疑是‘头脑风暴’。然而,在过去的三十年,大量的实证数据表明,口头头脑风暴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1]这说明头脑风暴会议上的成果一定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必须记录下来,分类整理,在可行的思路中继续探索。

在开放性处理的情况下,头脑风暴法是一个合适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产生多个可能的解决途径,但是,当涉及重新制定设计方案和结构概念时,头脑风暴法也许就有局限了。这就是说人们还需要一个能够产生全新设计结构表述的方法,即通过某一个知识领域投射到另一个领域的方法,合理映射可以帮助实现思维的推进和转换,“类比法”正是这样一种侧重将类比作为创作催化剂的方法。类比法作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设计方法,其关键在于脱离二元思维的局限,而尽可能地多样化。传统观念关于想法有两个假定:第一,想法是单一实体;第二,想法的价值是二元论的——要么好要么坏。这些假设都不正确并且具有破坏力。一个想法不是单一的,它有很多面,但在其中总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类比法用比喻和类比将各种不同和明显不相关联的因素集合为一体。陌生问题在使用熟悉事物的类比法表示以后,能更好地理解,或者它可能正好与熟悉的事物相反,当很难用其他方式去认知极为熟悉的事物时,人们使用不寻常的比喻,可以让熟悉的事物陌生化。

类比法在形式感知、具像化、跨界交叉方面有不少长处,有助于知识模式在跨界范围内实现某种转换。有四种类比法能够促进新创意的产生,分别是拟人类比、直接类比、象征类比和幻想类比。“拟人类比”应该能够与现象的部分或者整体联系起来,比如假使某人想要理解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也许可以把自己设想成分子;“直接类比”包含在其他领域寻找到一个相似的事或物。比如电话的发明者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就利用过这种方法,他发现人的耳骨相对厚重,而控制骨头工作的薄膜却纤细得多,由此Bell设想出厚重结实的膜也许能够移动金属材料,电话就这样诞生了;“象征类比法”是包含用图像形式概括地描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幻想类比”涉及利用一切看似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建议。随机法的创作方式特别适合启发式设计任务的展开。启发式任务往往针对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启发式任务并没有清晰界定的目标和解决路径,问题解决者的主要任务在于界定和理解任务的目标,从而寻找任务的解决方法。”[2]

三、随机法的艺术设计实践

随机性与存在模式相关,其“不确定”本身就意味着某事某物没有固定的结论或结果。偶然性通过多次不确定性方式进行交互,这些不确定性分布在结构、上下文或者使用模式中,即潜在的意义蕴含在这些事物中。“随机性” 和“不确定性”可以视作“二阶元交际”框架中的一类,以直接呈现的方式而反映事物、过程或者事件,并传达解释某事的方式或者信息。

很多艺术家和设计师有意识地使用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以引入新变量,重新构建问题,并在创作过程中添加新因素。设计师不依赖于已经建立的理论和技术的范畴,而是在独特案例中探索和发现,从而在此基础上以构造新的理论。这种随机性和偶然性的设计方法,是在实践环境下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反思的结果。 在平面设计领域,系统地使用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例子非常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波普风格等。扎拉(Tristan Tzara)、马歇尔·杜尚(Marcel Duchamp)、马里内蒂(Filippo Marinetti)和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等人从事平面艺术和设计活动,利用偶然性和随机性增加创作的选择范围,通过分析这些艺术家的设计过程和作品,可以深入了解“偶然法”和“随机法”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1.达达主义

20世纪初期,达达主义艺术与平面设计紧密地融合到了一块,设计师利用偶然性和随机性创造作品,以表达对社会和传统艺术习惯及审美模式的批判,尤其是对传统艺术价值和评判标准的批判。根据2006年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公开的“达达”展览和档案材料来看,达达展览的动机是希望挑战传统艺术观念和传统艺术家,并且通过他们的作品证明:艺术也要依赖随机法,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达达主义运动从文学领域扩展到艺术、设计和其它领域,反对理性和逻辑,提倡本能、直觉和非理性。它不遵循任何既往的、已知的规则,所以达达主义作品的形态差异很大,并且这种变化和差异是持续性的,最终也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风格。达达主义创作的自由在于可以创作任何他们喜欢的——有的作品非常简单、直白,有的作品像在故意地构筑乱象。达达主义的随意性、不确定性和自由地创作启发了后来很多流派的设计,例如波普设计和其它后现代设计,其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

从马里内蒂的诗集内页设计来看(见图1),众多的单词呈现着纷乱的面貌,但从总体上讲还是有一个整体结构和框架的设计,他厌倦了传统的设计形式和艺术结构,要进行彻底地反叛。一个页面有时会用到4种颜色、20种不同的字体,自由而随意的文字编排形式,能够表达语言内涵所不能传达的情绪和感觉。这种全新的平面设计让读者震惊。他们的设计就是要对抗那所谓传统的、和谐的、流畅的排版形式,要给印刷界带来革命。达达主义这一流派反对战争,同时也对造成战争的社会结构提出质疑。所以他们以非对称的、凌乱的、非理性的、荒谬的平面设计来表明其反政府主义的立场。页面上的文字以不同字体、不同大小、不同粗细随意地放置在页面上。页面的外在形态是实验性的、丰富的、混乱的,而从内容来看,这首诗没有节律,没有和谐与对称的结构,与它外在的混乱形式是一致的。扎拉设计的海报也具有类似的排版特征(见图2)。

图1 诗集内页设计(马里内蒂Filippo Marinetti,1915)

图2 “沙龙达达”海报设计(扎拉Tristan Tzara,1921)

达达主义倡导艺术虚无主义,宣扬不合逻辑和荒谬,强调无意义的诗歌和现成品的再创造。随机的、偶然的、机会主义的创作技法被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概念艺术和波普艺术所继承。

2.超现实主义

非意向性的偶然法,促使马歇尔·杜尚这样的艺术家利用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现成品的艺术创作。艺术家让·阿尔普(Jean Arp)的拼贴画和杜尚的现成品艺术,都是利用找得到的人工制成品,进行最小程度的处理之后呈现出来的艺术品,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杜尚的小便盆。对于艺术家来说,现成品艺术使用随手可得的材料,由于是已经完成了的物品,超出了艺术家的控制,故而带来了许多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之所以有利于造就作品的独一无二,是因为它们让艺术家摆脱了品味和习惯的束缚。艺术家尽量选择那些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影响的物品,并尽可能不受任何程式化想法和传统审美乐趣的干扰。有一次,阿尔普的作品没有达到他自己所期望的形式,于是将纸张撕碎扔到地板上,偶然性的奇妙效果发生了,他获得了有意识的控制所无法完成的作品,由此而发现了随机法的价值。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相信能够借助随机法的引导来帮助自己进行艺术与设计创作,有时候可以尝试尽量减少自我意识对创作的控制,充分利用潜意识来获得灵感。如果消除自我意识,降低主观意识对艺术家创作过程的干预,将偶然性提高到哲学原理的高度,那么偶然性就能够给艺术家带来令人惊喜的馈赠——在艺术和设计创作中偶然性不是什么意外,而是缪斯女神送来的一份礼物。

人工制品比如回形针,考虑到几乎透明的简单本质,一旦以此材料进行革新性创作,人们就会不禁展开想象的翅膀,并探索其层出不穷的新用途和新意义。以陌生化的眼光看世界,这个世界是如此的不同。创新通常被认为是伟大的飞跃,而实际上往往只是普通日常行为的产物,凭借人们运用自己的自由去一点点地改变周遭的世界。艺术和设计至关重要的是不放弃,是坚持和再利用其艺术传承。鉴于它们在发展、革新中的角色,艺术和设计中简单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加工,对所有人类领域的创新都是非常重要的。自行车轮胎和回收的汽车座椅作为现成品(见图3、图4),由于其所处的环境、呈现的方式和观看、理解方式的变化,它们就具有了新的视觉效果和意义。

图3 自行车车轮(马歇尔·杜尚,1951)

图4 汽车回收物品再设计的椅子(by Low Lai Chow,1951)

现成品艺术通过利用新方式重新使用既有的一切事物,加深了对现有事物的理解。没有必要担心被复制、不完善或者不完整,因为重点是当下层出不穷的新解读、新诠释与再利用。作为设计创作的一种方式,不确定性的创作方法使作品具有开放性的组织结构,不确定创作能充分利用随机性或随机过程,比如杜尚在创作现成物品艺术和设计时随手选择材料,可以充分发掘和探索这一材料和媒介的多种可能性和潜在价值。“相对于让人们不停地思考,改变环境、背景和各项条件,更容易产生创意和增强创造力。”[3]

杜尚通过这种方式,简单地引入以前没有过的某物就能成为一件新颖的艺术品,或者通过改变框架、轮廓以及事物或者事件固有的认识和使用方式来实现。艺术家或者设计师能够轻易发现、借鉴和启用新元素。

3.波普设计

艺术家兼平面设计师安迪·沃霍尔也利用随机法进行创作,他设计了一系列著名的商业画报。在这些商业画报中,他使用了丝网印刷技术。沃霍尔采用非吸收性纸张,用彩墨绘制线性和涂抹风格的作品,然后将未干的图像直接转印到新的纸张上。这种丝网印刷技术的特点在于:减少甚至是妨碍了主体对媒介的控制,增加了偶然性。在丝网印刷的过程中,轮廓、色彩、艺术效果都会产生令艺术家意想不到的变化。此种不可控性,正是其魅力之所在。

沃霍尔发展出他特有的插图风格。他所处的时代,摄影广告尚未流行,手绘广告仍为主体。沃霍尔最熟悉的手绘广告是汽车、服饰等,这些都是美国消费社会的经典符号,他投入大量时间探索手绘广告的技法和效果。人们对沃霍尔手绘广告最常见的评价是异想天开。这些作品有一种清淡、随意的视觉效果,渲染一种轻盈、浪漫、美妙的氛围。他的作品很少遵循常规的比例,例如插图中的乐器和手的比例就很奇特(见图5、图6),其线条的走向和尺度都不符合常规,他放大拉长某些部分,又压缩减小某些部分,从而形成极为奇特和动人的造型,给人一种奇妙的比例效果。

图5 波普商业插画(安迪·沃霍尔,1950)

图6 夏日狂饮之旅(波普海报,基纳·凯利Gina Kelly,2011)

在他的很多平面设计作品中,人们会看到涂抹式的线条技术。他在纸上铺上丰富的彩墨,然后在墨水未干之前开始涂抹,这一创作技术是从丝网印刷中获取的灵感,是一种粗糙的轮廓性的、随意的即兴创作。由于其不可预见,有可能会有一些小瑕疵,如污渍、人工涂抹的痕迹、线条的宽窄不均等。这种不确定性的即兴创作,得到了杂志编辑和公司的青睐,他们喜欢类似风格的平面广告,这说明有计划的完美主义并不永远流行。一定程度上的非完美作品,留下笔触的痕迹,反而具有生命力和生活的真实感。就像沃霍尔自己说过的:“当你做错的时候,也许会出现某些新的东西”[4]。在沃霍尔的案例中,通过使用非吸收性纸张技术导致的不确定因素,因为其不可预测和出乎意料带来了最终结果的偶然性。

四、结论:随机法的实践认识论基础

在以上介绍的艺术家的创作中,艺术家、设计师扮演了什么角色?其实他们是利用了偶然性和随机性。沃霍尔、杜尚和马里内蒂等通过新颖的手法挑战了传统的创作过程和创作者角色。设计过程中,由于开放性结构和多变参数的设置,偶然和多样性得以产生。随机法的方法特点在于质疑了有关技术能直接生产出预期结果的问题,技术将最终回到体现设计师的能力和智慧上,而怎么利用它才是关键。随机法挑战了一些常规的想法,当然,这里面没有绝对的好坏,但却创造了产生多维和多义的思考环境。

描述认识论的构成是一项超越当代艺术与设计的工作,但是,从认识方法来进行论证,有助于厘清随机法在探究艺术和设计创新及系统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可以说,实践认识论对于设计方法的探究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创作和方法背景下提出实践认识论,是关于感知一切事物偶然性的可能。越来越多的人存在于这个变化万端的世界,在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下并微妙地联系在一起。知识开始于当下和逐渐深刻的感知,人们对这个世界的反应是一种适应力、反作用力和创造力。对于周遭的世界,人们的认识是深入和丰富的,不浮浅的。人类的认识和追求,从自身出发延伸至外面的世界,通过相互作用和对话来面对世界和使认识具体化。由于认识起源于多种意义和多元化背景,因此它是融会贯通的,这就意味着它融合了传统,同时也尊重过去,并允许新形式出现。

以上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设计方法和案例,说明21世纪艺术和设计寻求创新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摈弃有意识有计划的干预程度越高,传播和接受新创意的程度就越高,随着实践次数的增多,人们将逐渐对这种方法习以为常。

[1] K.L.,Group creativity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1995.8(4):397.

[2]Amabile,T.M.Creativity in context.Boulder, CO:West View Press Inc. 1996:56.

[3]Csikszentmihalyi, M. Creativity. 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1996:79.

[4]Andy Warhol.The Philosophy of Andy Warhol(From A to B and Back Again).Harvest.1977:45.

猜你喜欢
沃霍尔偶然性设计师
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
幼儿100(2024年14期)2024-04-24 08:39:56
小小设计师
幼儿100(2022年37期)2022-10-24 01:52:52
选择(外一首)
成为安迪·沃霍尔
现代装饰(2021年4期)2021-11-02 07:07:38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推荐一个设计师
现代装饰(2018年4期)2018-05-22 02:57:07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浅谈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偶然性
戏剧之家(2016年12期)2016-06-30 12:36:16
安迪·沃霍尔的“中国”摄影展
中国摄影(2013年9期)2013-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