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述剑,方 向
(1.绵竹市土门镇卫生院,四川 绵竹,618217;2.德阳市人民医院)
目前,临床使用的疝针为单孔疝针、双孔疝针。单孔疝针操作简单,但带线刺入与腹腔套线拉出分别操作,需两次腹壁穿刺,可能导致半荷包缝合不严密,容易复发;双孔疝针,带线刺入及腹腔套线拉出分别占用一个针头的小孔,因此只需要一次腹壁穿刺,但两条线容易搅合在一起,造成拉线困难,增加了手术难度与时间[1]。这两种疝针为实现在腹腔内部套线,需要针头上的穿线孔较宽,使疝针直径较粗,此外其针尖锐利,容易损伤组织及血管;套线困难,增加了手术难度与时间[2]。我们研制了一种套针组合用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08 年10 月至2015 年2 月我院收治的257 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38例,女19 例;2 ~12 岁,平均(5.46±2.46)岁。患儿均无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无先天性心脏病等病史,术前评估均能耐受手术。术前行腹股沟彩超检查明确诊断,其中单侧疝203 例,双侧疝54 例,术中发现对侧存在隐匿性斜疝12 例。
1.2 方法
1.2.1 套针组合的制作 套针组合由针外鞘、针芯、套线针组成;所述针外鞘由外鞘针座、外鞘针体组成,外鞘针体为贯通的空心管,针头部有一穿线孔;所述针芯由针芯针座、针芯针体组成,针芯针体为实心,直径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内径;所述套线针由套线针针座、套线针针体、套线圈组成,套线圈位于套线针针体头部,呈一角固定在套线针针体头部的可折叠四边形;套线针针体直径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内径,套线圈所用钢丝直径的2 倍小于等于针外鞘针体内径(图1)。
1.2.2 手术方法 术前禁饮食8 h,排空膀胱,不留置胃管。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平卧位,臀部垫高,头低脚高20 度,术侧抬高15 度。脐部做5 mm 弧形切口,建立CO2气腹,压力维持在8 ~10 mmHg。穿刺5 mm Trocar,置入0 度腹腔镜。观察腹内脏器,确认疝囊位置、大小,镜下清晰可见内环口及内环口周边的腹壁下动静脉、输精管、精索血管、骼外血管,同时查看对侧有无隐性疝。将缝合线穿入针外鞘的穿线孔,再将针芯插入空心外鞘针体。在腹腔镜下于患侧内环相应体表投影处切开皮肤2 mm,将含针芯的针外鞘一同从小口刺入,于疝内环口腹膜前间隙潜行跨过输精管及精索血管,缝合内半圈(图2)。刺破腹膜,抓钳抓住缝合线后带入腹腔,退出含针芯的针外鞘一同到腹膜前间隙,同法将含针芯的针外鞘一同前行于内环口外半圈,将针外鞘内的针芯拿出,再将套线针插入空心外鞘针体,从而进入腹腔,可折叠四边形钢丝套线圈自动打开,将剪断的缝合线穿过套线圈,拉出体外,完成整个内环口的缝合(图3)。解除气腹,挤出疝囊内积气、积液(图4),体外打结结扎疝囊内环口,将线结埋入腹膜前间隙。双侧疝、对侧隐匿性斜疝同法处理。
图1 套针组合(专利号:201420643647.1)
图2 腹腔镜下应用套针组合进行内环口半周缝合
图3 腹腔镜下完成内环口的缝合后,一侧缝线在另一侧缝线的线环内
图4 缩小内环口,挤出疝囊内积气、积液
257 例患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无中转开放病例。其中行单侧疝手术203 例,手术时间8 ~15 min,平均(10.25±2.12)min;双侧疝手术54 例,手术时间18 ~32 min,平均(25.47±5.62)min。术中出血量1 ~2 ml,无大出血或血肿。术中发现对侧隐性疝12 例,一并予以结扎处理。术后麻醉清醒后进食,1 ~2 d 后出院。住院期间患儿均无发热、阴囊水肿、阴囊积气、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儿均于术后1 个月来院复查,见脐部外观正常,内环口体表切口不易察觉,美容效果好。随访3 ~20 个月,平均(11.34±7.98)个月,未出现疝复发及术侧睾丸发育异常。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病,系先天性鞘状突未闭所致,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即能达到治疗目的。以往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时多采用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3]。近年,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因具有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术中能发现对侧隐匿性疝等优点,越来越被临床医生与患儿家属所接受。
通过临床应用,笔者发现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独特优势,是传统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不能比拟的[4]。(1)手术时间短,麻醉及手术风险相应降低。文献报道[5],经腹腔镜行单侧手术时间5 ~8 min。本研究中,单侧手术时间8 ~15 min,较文献中稍长,主要因手术初始阶段操作熟练程度不够所致,但传统单侧手术时间15 ~35 min,腹腔镜手术时间较短,相应的麻醉及术中发生意外的概率降低[6]。(2)疝囊高位结扎确切。有的患者疝囊反复出现或经多次手法复位后疝囊壁水肿明显,组织较厚,传统手术剥离疝囊较困难,而且易剥破疝囊壁,有时并未达到高位结扎,只是将较大的疝囊变为较小的疝囊,因此术后复发率较高[7]。腹腔镜手术无需剥离疝囊,镜下内环口清晰可见,可在直视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确切,复发率明显降低。传统手术复发率为2%~4%,而腹腔镜手术复发率为0.73%~0.82%[8]。(3)机体创伤小,并发症少。首先,腹腔镜手术切口较传统手术更小,笔者实施的这一改良手术方式,切口总长度不足5 mm,且美容效果好。其次,整个手术过程中无需广泛分离疝囊与精索、输精管间的间隙,减少了局部手术创伤;且腹腔镜具有放大作用,精索与输精管显示更加清晰,术后阴囊水肿等并发症减少。(4)术中探查可发现对侧隐匿性疝,在不增加戳孔的前提下,可一并缝合,避免了二次手术。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与手术技术的进步,近年单孔法逐渐应用于临床,减少脐旁切口。文献报道采用大圆针等实施手术,创伤减小,美容效果好[9]。但大圆针针尖较锐利,易刺破腹膜、血管,引起相应并发症,而且术中仍需使用Endoclose 钩针。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利用自制套针组合,对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无需特殊器械,效果确切,创伤更小,美容效果好,而且未增加手术费用,适于能开展腹腔镜技术的各级医院。如果遇较大的疝囊,应提前考虑到内环口一般较大,术中最好行2 次缝合结扎,即在第1 次结扎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缝合周径,完成第2 次缝合结扎,也可在内环口缝合结扎后,将脐内侧襞缝合至表面,予以覆盖加强,从而降低术后复发的概率。对于术中输精管、精索血管暴露不确切,或输精管与精索血管间危险三角区腹膜较松弛,气腹针不能顺利潜行时,应果断于脐旁增加一个戳孔,置入抓钳,在其辅助下完成手术,以免损伤输精管、精索血管等,引起术后腹膜前血肿、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同时也减少了手术时间及气腹、麻醉对患儿机体的损伤。再者,术中结扎内环口时,应于腹膜前间隙连续缝合,不能留有间隙,如术中腹膜被穿破,应适当扩大缝合周径,以降低复发概率。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应用自制套针组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效果确切,具有损伤小、切口隐蔽、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等优点,符合微创外科要求,适于能开展腹腔镜技术的各级医院,值得临床推广。
[1] 李萌,李索林,于增文,等.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2,33(12):916-919.
[2] 杨勇,王敏,胡雄辉,等.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J].四川医学,2013,34(5):632-633.
[3] 于波,李胜利,宁景志,等.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4):573-574,575.
[4] 李勇,吴保安,吴波,等.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43 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128.
[5] 耿协强,张力峰,喻俊彪,等.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疗效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5):511.
[6] 张丰年,李倩.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7):2039.
[7] 阿布都赛米,卡热也木,克力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缝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应用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4):303-304.
[8] 王劲,邓顺钢,叶亮,等.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高扎术的改良研究[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3,12(5):403-405.
[9] 刘祥尧,杨家新,王开标,等.自制带线缝针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内口关闭术中的运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1):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