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015-11-21 05:49:22邱元香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数形结合数形解析

邱元香

(三明市明溪县城关中学 福建三明 365000)

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邱元香

(三明市明溪县城关中学 福建三明 365000)

数与形是和谐与统一的整体,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是数学教学和数学研究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解题思想。在教学中反复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去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形结合 解题应用

数与形是和谐的统一的整体,是数学教学和数学研究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由图形性质来研究数量关系,或由数量关系来研究图形性质,这种重要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我们初中数学教材中都有所渗透。在七年级“有理数”一章中就先入为主,充分利用数轴直观形象地表述了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运算。到方程解应用题中又通过列表、图式,使隐含的等量关系明朗化;而八年级,随着无理数的引入,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对“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就很容易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以及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无不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反复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强化、领会、掌握数形结合思想,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解题时自觉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很多数学问题,在使用常规方法进行证明或解答时,常常无从下手,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去证明、解答,立竿见影,由繁变简,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现本人结合自己多年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体会,谈谈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一、利用数形结合巧解最值问题

新课标中注重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特别强调数形结合的思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1:如图(1),A、B两个村子在河CD的同侧,A、B两村到河CD的距离分别为AC=2千米,BD=10千米,且CD=5千米,现在要在河边 CD上建一自来水厂,分别向 A、B两村输送自来水,铺设水管工程费用为每千米 2万元,问:P在CD上的那个位置可以使铺设水管的费用最省?总费用多少?

解析:要使铺设水管的费用最小,即 PA+PB须最短,先作出点A 关于CD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A′B 与直线 CD 的交点 P,即为所求,则 PA=PA′,那么PA+PB=PA′+PB=A′B,

问题转化为求 A′B,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可求A′B的长。

解:作 A 关于直线 CD的对称点 A′,连接 A′B,与 CD的交点,即为自来水厂P的位置,连接PA,则PA =PA′,过B作 BE⊥A A′交 CA 的延长线于 E,则 BE=CD=5千米,CE=BD=10千米, A′C=AC=2千米,

A′E=10+2=12千米,根据勾股定理,得:

∴铺设水管的总费用为2×13=26万元。

∴蜘蛛爬行的最短路程为 10。

例 2、如图(2)所示,圆锥的母线长 OA=8,底面的半径 r=2,若一只小虫从点A出发,绕圆椎的侧面爬行一周后又回到点A,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多少?

解析:学生在解此题时,想当然地认为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线就是圆锥底面圆的周长 π4。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必须将圆锥的侧面展开,沿母线 OA剪开,展开得一扇形,连接 AB,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从而求出最短路线的长。

设扇形的圆心角为n度,则:

以上两题,要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由形助数,把问题解决。

二、数形结合在代数式求解中的应用

在有理数的运算中,学习乘方运算时,一旦出现 n次方,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下面举例说明。

解析:这是初一练习册的一道题目,是高中的数列求和问题,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方法一:可设计如图所示的一个边长为 1的正方形,其面积为1。

让学生思考:连接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所得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如何?再作其中一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所得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又如何?依此方法一直作下去呢?学生很容易就明白:

方法二:设计另一种情境:用一根长为1米的木棒,第一次先截去第二次再截去剩下的依次进行下去… …(如图4)

图(4)

我们可以列表表示上述关系:每次截去的木棒长都等于剩下的木棒长。

于是

通过数与形的结合,把原本看过去不可解的数学计算问题,借助具体的图形,把原本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学生既明白也容易理解。

三、利用数形结合巧解字母的取值范围

在不等式这一章中,有关于字母的取值范围是难点,学生常常出错,下面举例说明。

例4:关于a的不等式3x-a≤0的正整数解是1、2、3,求 a的取值范围。

由于不等式3x-a≤0的正整数解是1、2、3,

例5:已知方程关于x的方程 x2-(4a-1)x+3a+4=0的一个根大于5,另一个根小于5,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本题如果直接解答,要考虑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解起来比较麻烦,如果利用二次函数及图象联系起来,可直观简捷地解决问题。

令 y= x2-(4a-1)x+3a+4,则问题转化为抛物线y= x2-(4a-1)x+3a+4与 x轴的交点在(5、0)的两侧,因为 1>0.抛物线的开口向上,画出草图,如图(5)所示:

图(5)

由图像可以知道当x=5时,y<0,

即52-(4a-1)5+3a+4<0解得a>2,即为a的取值范围。

此题看似与图像无关,但却可以利用图像解决,因此利用数形结合,可以拓宽思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数形结合在函数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最难理解和掌握的就是函数了,函数是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出现两个变量,尤其是解析式中出现了待定系数时,增加了函

数的难度,因此学生要善于利用数形结合,对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深入理解和掌握,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例 6:二次函数 y=ax2+bx+c的图像只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一次函数y=ax-b的图像是( )

解析:此题未给出二次函数的图像,若凭空想象,大多数学生得不到正确的结论。因此我们必须画出二次函数的草图(如图 6)。结合图像,再结合二次函数的一些性质,就可以判断 a、b、c的取值范围,进而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由图可知:抛物线开口向上,所以 a>0,

抛物线与y轴交于正半轴(含原点),所以c≥0,

∴a,b同号,∴b>0

∴一次函数y=ax-b的图像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应选A。

五、利用数形结合巧解几何求值题

有些几何问题若能以“数”助“形”,把复杂的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能使问题简单化。

求∠C的度数

解析:由∠BAC-∠B=900,故设法构造直角三角形。

如图 8,在已知△ABC中,过 A 作 AD⊥AC,交 BC于 D,则∠DAC=900

∵∠DAC=∠BAC-∠BAD=900,

∵∠DAC=∠BAC-∠BAD=900,

又∠BAC-∠B=900

∴∠B=∠BAD,则BD=AD,

∴∠C=300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反复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在形的问题难以解决时发挥数的功能,在数的问题遇到困难时,画出与它相关的图形,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图(7)

2002.1 ~2中小学数学

1999.3 中学数学杂志

猜你喜欢
数形结合数形解析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数形结合百般好
三角函数解析式中ω的几种求法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睡梦解析仪
电竞初解析
商周刊(2017年12期)2017-06-22 12:02:01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55:59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