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谦
(中国十九冶高级技工学校 四川攀枝花 617023)
焊接加工专业调研报告
杨伟谦
(中国十九冶高级技工学校 四川攀枝花 617023)
现代职业教育是建立在现代产业条件和科技进步基础上,它直接面向社会产业,具有为区域服务功能。攀枝花地区的职业教育应首先立足于攀枝花地区的区位经济,培养符合生产、服务一线使用要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人才市场需求是职业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是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所需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焊接加工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焊接已从过去简单的金属材料连接发展成为各工业领域应用最广泛,其他连接方法无可比拟的精确、可靠、低成本、高质量的金属材料连接方法。现代焊接在能源利用、焊接方法、工艺技术、科技控制手段等诸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单能源利用就有火焰、电弧、电阻、超声波等离子、电子束、激光束、微波等十几种;电弧焊、氩弧焊、钎焊等新技术新工艺就有数十种。计算机已在焊接中普遍应用,对电流、速度、弧长等多项参数进行分析和控制,给出焊接质量确切信息。代表自动焊接技术的数字焊机,数字化控制技术已在三峡工程、西气东输等工程中使用。我国目前焊接自动化率虽只达30%(发达国家已达80%多)但小车式自动焊接机已在国内广泛使用,焊接技术由手工到半自动、自动、智能化的发展转变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中国焊接协会对我国焊接材料产量的一个权威预测(如下表1),焊接(到2020年)仍将是制造业的重要加工技术——它是一种精确、可靠、低成本,并且是采用高科技连接材料的方法。目前还没有其它方法能够比焊接更为广泛地应用于金属的连接,并对所焊的产品增加更大的附加值。
表1 我国焊接材料产量及所占比例十年预测
(二)焊接加工专业从业人员的需求预测
社会需求预测显示,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预测2015年、2020年各等级技能劳动者需求增长如表2、表3所示:
表2 2015年、2020年各等级技能劳动者需求增长预测
表3 2009-2020年我国技能劳动者分大行业需求预测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到2015年和2020年我国制造行业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和行业需求量之间差距巨大。
(三)焊接加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1、焊接加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
以下职业岗位,焊接加工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归纳起来可划分为:
(1)焊接生产操作
(2)设备检修与安装
2、企业近3年焊接加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的人数从企业调查(见表4)得知:
表4 企业人才需求调查统计
焊接加工专业的毕业生很受企业青睐,几乎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有用工需求,社会需求量相当大,主要从事焊接一线的技术操作,企业迫切需要更多的焊接加工专业的高技能人才。然而,该专业技能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处于严重紧缺的状态,已成为制约企业正常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瓶颈。绝大多数企业的技能型人才结构比例不合理,高级技术工人、技师的比例不高,且企业对人才需求缺乏信息途径,希望通过院校、政府等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以解决焊接加工人才不足的问题。
(一)中高职在校生人数及培养方向
攀枝花市目前有中高职院校8所,其中:1所高职院校,7所中职学校。其中开设有焊接加工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校有4所,专业名称和在校学生见表5。
表5 攀枝花市焊接加工专业在校生统计表
(二)攀枝花市中高职焊接加工专业建设情况
攀枝花市中职焊接加工专业存在规模小,但培养技能人才有较高水平,专业建设存在不足,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度不够;
2.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结合不够,如教材和教案上的部分内容在当今企业已不再有实际意义。
3.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与企业对人才需求同步更新。不但要求广大教师“走出去”,如经常下企业调研、与其它院校交流学习,同时还要“请进来”,请教育专家、企业的专家和能工巧匠来学校给教师和学生上课。
4.部分学校在设备、技术和观念上落后于行业、企业。
5.学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部分学校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情况严重滞后,产学结合度差。
(一)学校对学生生产实践能力训练力度不够
根据企业对毕业生反映的情况看,绝大多数毕业生直接到生产岗位完成生产任务,有一定的困难,需要企业进一步的培养,才能胜任生产任务,需要学校加大对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学校对学生创新、钻研意识的引导力度不强
目前根据企业对毕业生反映的情况看,绝大多数毕业生没有创新和钻研的意识,能够完成岗位的工作任务,但遇到具体问题时,不去想如何解决问题,不去主动解决问题,不去主动创新方法,没有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以及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迫切需要学校对学生这种创新、钻研意识进行引导。
(三)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目前学校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情况严重滞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生产实践,以就业为导向,强调行动导向和任务驱动,产学结合,多采用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和模拟仿真教学。
(四)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有较大差距
目前学校实施的基础课、拓展课、专业课、技能课体系,与实际企业加工生产严重脱节,不能满足企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与生产实际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必须进行改革。
通过市场调研,行业企业希望焊接加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先进的专业技能,具有生产实践经验,进入岗位就能独立完成生产任务,在工作中能技术创新,能对企业工艺、工法进行改造提升,即希望培养的学生具有创新能力。从我校与企业结合 60年发展历程来看,并按照9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我校对焊接加工专业改革建设提出以下设想:
(一)将生产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编入教学计划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安排参加生产实践,使之获得实践能力,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利用项目、案例、任务等具体生产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在了解、熟悉现在生产的工艺、工法的基础上,寻求改革创新,逐步培养敢于创新理念。
(二)焊接加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调整
调整焊接加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要贴近企业加工生产实际,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要加强自动化焊接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钻研、创新的能力,因此学校提出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焊接加工专业教学改革设想
1.改革培养模式
建立以“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入开展的基础上,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综合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三个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
2.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实现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方式是课程实施的渠道和工具。利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产学结合法、工艺技能创新法等,达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为目地,培养企业需要的一流中高级技能人才。
3.创新教育内容
(1)把生产实践和技能创新纳入教学计划,生产实践主要以手工电弧焊和气体保护焊的焊接技能为主,要求学生必须有很强的操作技能和扎实的理论知识,才会达到企业的要求,同时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贯穿创新的理念,对原有的工艺、工法进行技术革新,提高工作效率。
(2)重构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主要在内容的设计上打破原有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分开的常规,充分考虑符合企业岗位的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把相关的技术知识融合进去。使学生通过学校的几年学习,能够真正达到与岗位对接,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为企业输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改革评价模式
建立由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三结合”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实现由知识技能本位评价向能力本位评价的转变。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涵盖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指标,形成符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需求的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