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新跃
《侠医缪希雍》的表演体会
■俞新跃
接演《侠医缪希雍》没有必然性,我在剧团一直都是演二号以下人物,从未演过一号人物(小戏除外)。自上部大戏《杨乃武出狱》上演至今已有八个年头没上专业大戏了。这对一个剧团来说有点不可思议,对每个演职员来说,这几年也许是演艺生涯中的遗憾,而在当前形势下,传统戏曲似乎又有回暖之意,从上到下对复兴传统文化的呼声渐渐高了起来,扶持和振兴好像不光是嘴上喊喊,一系列的政策随之而来,舆论导向也是铺天盖地而来。上级部门考虑剧团今后的生存发展方向,经过反复论证和酝酿,金曾豪先生的《侠医缪希雍》便“横空出世”了。剧本出来了,问题也来了,由于剧团专业人才缺乏,原来能唱的现在不能唱了,原来有的现在也没了。常熟有句俗语:“矮子里拔长子。”拔来拔去选中了我。这可真是为难我了,我非常清楚自己的条件,大家也清楚,实是无奈之举。然而剧团也正处在关键转折时期,于公于私我都没有退路,硬着头皮也要上。当时还真想到了那句话:“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缺乏自信的我反复问自己无数遍:“能行吗”?
开始接触“缪希雍”这个人物,说实话,以前我根本没听说过这个人,可能是隔行如隔山吧,中医界也许知道的人很多。我开始查阅历史资料,还观看了央视百家讲坛罗大伦医学博士开讲的“大国医之缪希雍”,才知道原来我们常熟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罗大伦博士最后总结缪希雍“他的一生是激情四射的
一生,他的快乐体现在治好患者以后攮臂自快的豪情中,显现在哪里有患者千里必赴的决心里,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什么是医道。”缪希雍少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少时又常年患病,后用十年功夫苦读钻研好友赵用贤家脉望馆所藏医书,自治顽疾自开方,竟得痊愈。27岁开始游医采药,遍访天下名医,侠肝义胆,广交朋友,收集秘方,治病救人,曾在广东抗倭名将许孚远帐下当过参谋,练就一身强壮体魄,且心忧天下,与无锡东林党高攀龙等交好,抗争奸佞,所著《神农本草经疏》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并称明代药学双壁,其《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炮灸大法》等对中医药物炮制有很大贡献,于是“缪希雍”的人物形象在我心中渐渐形成。
8月初,常熟市锡剧团主创人员一行奔赴南京,在江苏省锡剧团团部排练厅开始《缪》的排练。这次常熟市锡剧团与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的合作,是一次院团之间的深度合作,是首次,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联盟,旨在做强做大锡剧,为本剧种的发展寻找一种合作模式。进入排练时,问题也就来了,以前我们排的大戏大多是表演靠近话剧,传统的四功五法要求不高。而这次俞克平导演的定位是保留传统的表演手法。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一齐上。这些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上戏校的时候这些是必学的基本功,陌生的是二十多年来我们演的大戏对这些运用很少,确是生疏了。排练场上往往是手忙脚乱,顾此失彼,一段时间下来才慢慢找回了一些感觉。导演深知我的情况,对我耐心地指导并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说戏。幸得省团各位同行的热心帮助,他们不时对我的不到之处进行提醒和指点,毫不保留地把他们的经验传授给我,使我快速提升。周东亮团长更是像大哥般地关心我,出错的时候不是批评我,而是安慰我,指点我的唱腔、唱法,叮嘱我当心身体,注意耐力的锻炼等。更让我感动的是,他给我送来了保温杯,还有一瓶西洋参片,叫我泡着吃,说是既养嗓子又能强体力,我当时语塞了,差点连谢都不会说了,“受宠若惊”这个词第一次体会得那么深。原来“缪希雍”就在我身边,他们不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缪希雍”吗,我苦苦追寻的“缪希雍”找到了。二十个日夜的苦战,我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时常是似睡非睡中,突然爬起来看一下剧本或曲谱又睡下,有时强迫自己不去想,却又挥之不去。全剧六场加一个尾声,场场都有我的戏,中间换四次衣服,有时甚至连一口水都来不及喝。公演那天,东亮团长让我服下四粒洋参丸,叮嘱我放松。其实我经历过大大小小演出和赛事无数次,但这次是心理压力最大的,我尽量克制自己,告诫自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我不能让这么多关心我的领导和兄弟姐妹们失望,我要把我最佳的状态呈现出来回报他们。整场演出顺利完成,我感觉自己还是幸运的。我想用省委宣传部王燕文部长观看演出后的一句话作结束语:“这部戏主题立意好,演出效果好,院团合作演出模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