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梦迪,孙红燕,童月
(合肥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合肥 230009)
博弈论(Game Theory),又称为对策论,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也即个人或组织面对给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据所掌握的信息,决策如何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并加以实施,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1]。它的核心内涵是通过在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中找出最优策略以实现共赢的结局。目前对博弈论的应用大多是从管理学、教育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管理机制进行分析的学者有:杨秀芹、范先佐(2006)认为高校的博弈行为一般伴随利益冲突而发生,进而引发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无效使用,从而对教育效率产生不利影响[2];张洪峰、朱若凡(2009)分析了高校和学生间的多种博弈行为[3];张俊花(2009)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的混合战略博弈模型来分析高职院校与学生在管理与被管理过程中的行为选择[4];向小兵(2011)基于博弈论中的混合策略分析方法,探讨了学生的到课率、逃课及舞弊现象存在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5];程道光(2013)从进化博弈理论角度出发,研究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6]。但上述研究都是从不完全信息的视角出发的,然而,由于高职院校的管理较为严格,辅导员们也会建立多处信息源,因此本文尝试将学校和学生间的关系视为完全信息的,并结合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建立完全信息混合战略博弈模型,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缘由,以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为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及其生活状况,深入分析他们的学习自主性、面临的困难等,依据学风建设的相关文件要求,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调查问卷,在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院校进行了抽样调查。每校选取100个样本,共发放500份问卷,收回493份,回收率为98.6%,有效问卷491份,有效率为99.6%。调查情况如下:
(1)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信心不足 据本文调查,学生上课时仔细听讲占比5.3%,睡觉占比3.6%,玩手机占比64.8%,看与上课无关的书籍占比9.9%,其他占比16.4%;学生上课经常迟到早退的占比7.6%,偶尔的占比75.4%,从不的占比8.9%,其他占比8.1%。调查结果表明,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自小学起就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高中阶段的排名更是靠后,所以他们一看书就“头疼”,一上课就打瞌睡,学习成本相对较高,成绩也是越来越差。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本科生的也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从未受到过老师的重视,自卑感很强,常常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产生怀疑,再加之整个社会重学历、轻技能的思想,更让他们缺乏自信心,总觉得低人一等,因此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也习惯被别人贴上“差生”的标签,学业挫折感越来越强。长期如此,极易产生“破窗理论”效应。
(2)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进取心不强,有厌学情绪 随着大学本科的持续扩招、人口出生率的逐年递减等因素,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也在逐年下降。据本文调查,学习困难表现为自我控制能力差、难以形成良好习惯的占比43.6%,学习基础较差的占比38.9%,不善于交流的占比9.3%,认为教学水平较低的占比8.2%;喜爱自己所学专业的学生占比24.9%,喜爱与不喜爱无差异的占比71.3%,不喜爱的占比3.8%。调查结果表明,因学生入学前的基础普遍较差,并缺乏学习动力,因此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自觉性较差。并且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要么是随大流选择热门专业,要么是由家长定夺,对将要接触的专业其实并不也不愿花费时间去了解,入学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自己对此没有多大的兴趣,厌学情绪油然而生。
(3)学生有较强的依赖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健全 高职院校的在校生均为90后,他们的典型特征是个性张扬,缺乏独立性,以自我为中心,尤其是学生的三观不健全,使得学校的管理投入成本间接增大。据本文调查,学生每天平均上网一个小时以内的占比14.9%,一到四个小时的占比79.8%,四个小时以上的占比3.5%,基本不上网的占比1.8%;家庭和谐的占比68.9%,父母离异的占比19.7%,其他占比11.4%。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大都离不开手机和电脑,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中更为常见。还有一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父母婚姻的失败,使得其日常学习、生活缺乏家长的关心和有效监督,并导致性格及人格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出现思想偏激等现象[7]。
(1)照搬本科生的管理模式,忽视高职生的特点 大多高职院校都是参照本科生的管理制度制定学生管理条例,并未依据高职生的特点来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从而使得学校无法更好地发挥教育、管理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仍沿袭着“凭经验”的传统,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和精确的定位分析,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而学生工作者的管理目标也仅仅停留在保证学生不出事就好,因此只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层面上的简单教育,未从根本上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性及学生管理工作理念进行研究与探索。
(2)缺乏系统的学生自我管理指导和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 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专职辅导员是由一些行政人员或任课教师兼任的,这些教师忙于日常的行政或教学工作,减少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关心的力度,因此常常出现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从而使学生管理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此外,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可对学生管理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但高职院校大都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进行正确有力的引导,进而使得他们缺乏独立完成一些管理工作的能力,间接地增加了学生工作者的负担,投入成本较高[8]。
(3)学生管理工作中奖惩不明、时效性差,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的前身不少都是中专院校,管理体制陈旧,管理者认识不到位、执行不力等原因导致奖惩制度在制定、实施、完善等方面存在不妥之处。同时很多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中无法照顾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导致管理工作封闭与刻板,或不顾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的特点,而采取“放羊式”的松散管理[9]。
教育管理的主体是学校和学生。对高职院校而言,它希望在降低自己的管理投入成本前提下,引导学生增加学习产出,以使得合格学生人数达到人才培养规格最大化;对处在理性经济人假设前提下的学生而言,他希望花费较少的成本而顺利毕业。高职院校和学生之间是明显的博弈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建立完全信息混合战略博弈模型对高职院校与学生的行为选择以及学生管理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所谓参与者i的一个混合战略是指若对标准式博弈,假设Si={Si1,…,SiK},则其为概率分布pi=,其中对所有k=1,K,0≤PiK≤1,且Pi1+…+PiK=1[10]。
(1)参与者 博弈的主体是高职院校和学生,他们的目的是通过选择行动或战略使自己的支付水平最小化以及收益水平最大化。
(2)战略集 高职院校有两个可选战略S1={管理,不管理},学生有两个可选战略S2={认真学习,不认真学习}。
(3)收益 在学生认真学习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收益为R,学生所需付出的成本为C,高职院校给学生的奖励为E;如果发现学生不认真学习,学校给学生的惩罚为P,此时学校的收益只有I。学校对学生进行监督管理的成本为A。
假设高职院校管理学生的概率是α,学生认真学习的概率是β,认真学习得到奖励的概率是θ,不认真学习受到惩罚的概率是γ,得到奖励时的效用为U(E),受到惩罚时的效用为U(P),不努力学习时的效用为U0。该博弈的支付矩阵如下表1所示。
表1 高职院校与学生间博弈的支付矩阵
我们现在假设Mi(i=1,2)分别表示高职院校和学生的期望收益,则对高职院校而言,期望收益Mi为:
同理,我们也得到学生的期望收益M2为:
上述模型说明了高职院校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管理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以及如何提升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
(3)充分结合高职生的特点,实施学生适当性管理,可设立学生适当性管理 机构,其职责主要是了解和评估高职院校学生对学习的认知水平和抗压风险能力,建立以分类管理为核心的学生管理和服务制度,选择适当的学生参与相应类型的学习,并及时跟踪记录。该机构可采取分类讨论的方法,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情形进行分类,如按照家庭情况分类,分为富有、中产、温饱、贫困;按照成绩好坏分类,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依性格分类,分为内向、外向,等等。然后总结归纳出每一类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分别使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从而更好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4)建立健全科学、系统的教育激励机制 博弈论是在追求某一既定利益条件下的决策问题。那么,必须建立一种机制,其内容能引起参与者的足够兴趣,并为之作出自己相应的决策以获得机制内容中的利益(即支付矩阵中的收益)。这种机制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公平对待每个参与者,使参与者只要通过己方的努力就有机会获得利益。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激励机制的内容必须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积极开展符合博弈逻辑的诸如评奖评优、学风建设、技能竞赛等与学生需求相关的活动,并提供学生所需的如物品、资金、荣誉等。高职院校还可通过表彰大会、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优秀毕业生就业推荐等多种形式,加强激励教育,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营造正面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并在组织活动中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此外对激励机制的实施要及时,否则效果不明显。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人人成功,而非淘汰选拔。因此,完善的激励机制一定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从而实现最优化的博弈均衡[12]。
[1]陈冬梅.博弈论视阈中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启示与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3,(11):91-94.
[2]杨秀芹,范先佐.高等学校行为的博弈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5):40-45.
[3]张洪峰,朱若凡.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利益诉求与博弈行为分析[J].江苏高教,2009,(6):109-111.
[4]张俊花.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博弈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36):115.
[5]向小兵.基于博弈论中的混合策略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8):39.
[6]程道光.基于进化博弈理论的高职学生管理策略探析[J].职教论坛,2013,(8):4-6.
[7]林 芳.中职学校“隐形辍学”学生的激励教育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8):73-76.
[8]杨 静.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学周刊,2014,(2):13.
[9](美)罗伯特·吉本斯.博弈论基础[M].高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3):25.
[10]李 锐,吴 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博弈分析[J].经济师,2011,(6):147-148.
[11]赵 健.博弈论在班级建设中的运用解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7(2):19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