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2015-11-17 02:34杨朝仙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1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计算方法计算能力

杨朝仙

摘 要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培养学生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能力,使学生计算正确、迅速、方法合理、灵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计算方面达到“熟练”“准确”“会”三个层次。因而,必须重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计算能力 数学教学 计算教学 计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090-02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要严格要求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要讲清算理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算理的抽象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尽可能通过直观演示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明确算理。可以借助学具操作,探索感悟。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例如学生对20以内加法中“凑十法”的理解有困难,我们就拿出小棒来帮忙,让学生通过对小棒的摆弄学会“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也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是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例如在教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时,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单位的进率关系,讲清小数点必须对齐的算理。

三、要重视思维训练

1.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学混合运算274+10??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 ,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地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法、除法和乘法,先算10除以2的商,再乘以4的积,最后求274与积的和。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实践生活中,人们对估算的应用大大超过了精确计算。而在教学中,估算的渗透和应用,则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便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对于提高学生自我检验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估算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要让学生学会估算并运用估算,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它是估算能力的基础。例如,让学生掌握一些四则运算的结果的规律。如:在低年级中,加法运算的和不小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加数,减法的差则不大于被减数。

四、要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在教学计算题时,第一步让学生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第二步让学生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进行计算;第四步进行演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建立病题卡的习惯。对做错的计算题,让学生建立病题卡片,可以起到预防错误再次发生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按病号、症状、诊断、治疗四个程序填卡登记。此外,还要养成口算和估算的习惯。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算,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可以通过口算训练、口算比赛等途径提高口算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估算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五、要加强训练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小学生的年龄不同,口算的基础要求也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学生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而重要的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计算方法计算能力
浮力计算方法汇集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随机振动试验包络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