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071-02
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对于理解力和想象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有时会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基于此,培养其兴趣,尤其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而数学课堂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参与意识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应牢牢占领这块阵地,想方设法使数学课堂激情四射、学生兴趣盎然,增强课堂教学活力。既然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如此关键的作用,那么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的源泉
朱小蔓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因此,教师就需要有一颗博爱和宽大的心,去体贴和关心他们的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学生就会逐渐喜欢老师,“爱屋及乌”, 就会爱上你所教的这门课程,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往往很自卑,为了消除他们这种强烈的自卑感,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努力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要认识到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使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容易接近,在这样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中,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水平,释放潜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自信心逐渐增强,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
二、创设操作性情境,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是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的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探索性的、游戏性的或操作性的学习情境,设计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既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又能满足学生的成功感,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引导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通过旋转和平移的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后, 向学生提出:“同学们是否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其它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它的公式?”由于在“三角形面积”的教学中已渗透了“转化”的思想,于是学生纷纷动手操作探究,有的剪, 有的拼, 经过不断地尝试、交流和归纳,结果学生又发现了三种推导方法。这一操作过程,不仅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而且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保持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的活力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巧设问题,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提问:“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当学生轻松回答后,教师再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呢?”有的学生可能受前者的影响回答:“个位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是这样吗?让同学们通过动笔试一试,像13、16、19、23……都不能被3整除,显然这不是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教师再让同学们说数字,自己不用动笔试一试就能很快地说出它是不是3的倍数。接着让学生检验老师的判断是否正确,从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当学生问及原因时,教师先不告诉他们,让他们把刚才检验的几个数的数字的位置调换一下,看看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经过检查惊奇地发现它们仍然是3的倍数,这说明能被3整除的数与其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无关。“那么这里边有什么奥秘呢?”不等教师提问,学生自己便会积极思考起来,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这样导入为新课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四、教学内容尽量生活化,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慧慧拾到一个钱包,发现里面有人民币120元,交给了李老师,李老师写了一个“失物招领启示”,以便失主认领。同学们,如果你是李老师,你准备怎么写“失物招领启示”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起来了,纷纷发言,有的说:“这简单,可以这样写:今拾到一只钱包,内有人民币120元,请失主速来认领。”有的说:“不行,有人冒领怎么办?”有的说:“应该这样写才对:今拾到一只钱包,内有人民币若干元,请失主速来认领。”我马上说:能否将“若干”换成字母“a、b或c”呢?学生齐声说“行”。这样,学生会感到数学并不抽象,它们就在身边,继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通过教师启发性的问题,就会产生解决这类问题的欲望,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地探索,兴趣也就自然形成了。
五、运用游戏情境,使游戏的玩点与知识的要点紧密结合在一起,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数学是一门严肃、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起来枯燥、乏味。而游戏是一种直观的、趣味性很强的活动, 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学会把游戏的玩点与知识的要点紧密结合在一起,让游戏活动引入课堂,不失时机地将数学知识“趣味化”,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如教学生认数到 8 、9 时,学生对数的相关知识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再从数的顺序、数的来源、基数、序数 …… 从头讲起,学生肯定不喜欢听。于是这里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动物套圈”比赛的游戏。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美丽的大草原上有 7 只小动物聚集到了一起,他们要参加套圈比赛,“等等我”,一头大黄牛也跑进了画面。“现在是几只动物?”一幅生动的画面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大黄牛的声音、动作把学生的目光吸引了过来。于是在同学们的参与下,小动物的套圈比赛开始了。在这节课上,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数学游戏在动态中呈现了8 、 9 的来源、大小、组成等知识,把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生动逼真、色彩鲜明的声像素材,学生很快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又如在教学“百以内的加减法”时,如果教师把枯燥的计算情趣化,采用了富有儿童色彩的“小猫钓鱼”“摘苹果”“帮白兔收萝卜”“小鸟回家”等游戏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引领学生思维达到最佳状态。这样,既可以让教师从苦口说教中解脱出来,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学生入门的向导,是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责任编辑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