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尔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032-01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对教育的期望。为此,教育改革的成功将关系着人才的素质,教师的责任重大。
爱因斯坦指出:“在科学探索中,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正是一个人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和创造性的智慧品质的集中体现。地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地理教师就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发问能力和解惑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营造宽松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提问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问,是其智慧的结晶。学生好问应该受到鼓励和表扬。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课堂上,有的教师喜欢文静的学生,不喜欢捣蛋的学生;有的学生针对教材内容提出富有见解的问题,而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毫不相容,便会受到教师训斥、讽刺、挖苦,失去学习的兴趣。为此,现代教育观要求教师要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的教育思想,要善于和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互助关系,给他们提供宽松和谐的讨论氛围,允许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教师要特别关心那些胆小自卑的学生,多给他们创造发言提问的机会,像“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别怕,大胆问,老师不会怪你”等循循善诱的教学语言,要保护和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对提出的问题要大胆给予肯定,并分析其优缺点。例如“为什么我国的边界问题比较复杂?”“为什么南海问题存在争议?”对这些问题要耐心解答,使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得以发展。
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求知识最直接的动力与源泉,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浓厚的兴趣能给学生以强大的动力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地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地图,把抽象的地图语言变成生动形象的书面语言,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不断用旧知识牵引新知识,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寻根问底。譬如,在学习《水资源》一节时,让学生以“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从我做起”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让他们既发表了观点,也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让他们有选择地观看《地理﹒中国》电视节目,并把看到的自然美景、奇观和地理现象、趣闻讲给父母和周围的朋友听,激发求知欲,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
三、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说过:“学,就是学习问问题。将来在科学上假如你要有进展,就必须学好怎样问一个正确的问题。” 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激发对知识的探究。如何去问?这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重点考虑的问题,要求教师在“善导”和“善问”下功夫。创造性教育主张在教学中应当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始终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认为教学的重点应该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发现更多、更广泛和更深刻的新问题,要求教师在“善导”上狠下功夫,灵活地运用教学机制,提高问题质量。在设计教材内容时要研究《课标》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的教法学法,激发求知的欲望,用他们所知的去解决未知的问题,难度较大的问题通过小组共同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去解决,也可以布置为课外题,让他们通过网络去解决,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例如,以“认识大洲”为例,通过学习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仅使学生掌握亚洲自然和人文的基本特征,更重要的是掌握“认识大洲”(地区和国家等区域)的方法和规律,即学习自然环境(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和人文环境(人口、交通、市场、风俗文化)的方法,为学习其他大洲掌握学习方法、技能与技巧。
总之,在新《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在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加强地理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多采用探究式和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知识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变成“会学地理”,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
(责任编辑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