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燕
摘要:音乐课堂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基本形式。该文分析了在开展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打通多条教学通道,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合唱的乐趣二个方面就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作探讨,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初中学生 音乐课堂 合唱教学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就初中生的音乐表现提出:“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音乐课堂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基本形式。就学校教育而言,合唱教育具有“投资少、易操作、普及广、意义大”的特点,开展合唱教育能培养学生对经典音乐的兴趣,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能启迪心智、净化心灵,使学习更富有实效。而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不但组织和管理更为便利,而且能把普及合唱教育落到实处。为此,笔者结合音乐新课程教学实际,依托“中小学课堂合唱教学梯度渐进式研究”课题,就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一、开展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音乐课堂之所以难以开展合唱教学,除了教师缺少组织合唱教学的动力和经验,致使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单调外,主要还有学生的问题:一是学生的水平有差异。初一学生来自不同小学,他们的音乐素质、歌唱水平和习惯等参差不齐,这直接影响了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开展。二是学生的个性有不同。初一、初二学生正值身心发展较快的阶段,很多学生自尊心较强易害羞,不喜欢表现自己,尤其不喜欢在课上演唱,怕唱不好被同学嘲笑。还有一些学生个性内向,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三是学生的声部意识淡薄。合唱练习中,原本唱得很好的两个声部旋律,合唱起来却很糟糕,声部间不知道合作,不注意聆听。而每当分声部合唱时,选到高声部的同学就会很开心,选到二声部的同学就会不高兴。
二、开展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打通多条教学通道,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
1.开设合唱欣赏体验课
合唱欣赏体验课能加强合唱、和声的熏陶和感染,强化学生的合唱意识。每节音乐课要安排5-10分钟时间欣赏一首合唱作品或介绍一个中外著名的合唱团,以激发学生对合唱的情趣,帮助学生增强对合唱的认知。如:让学生欣赏体验大家熟悉的歌曲《青春舞曲》,先让学生唱单声部的旋律,再欣赏杨鸿年指挥的合唱视频,同学们很快都被那欢快跳跃的旋律、热情奔放的表演,还有那猶如天籁之音的歌声所吸引。最后组织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同学们在视听对比中得到悟性,合唱的和声会更和谐、丰满、具有表现力。
2.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
校园广播站每天播放优秀合唱歌曲,时间可长可短,内容经常变换,也可在播放主题内容之时选择合适的曲目插播,让学生对合唱歌曲耳熟能详、随口能唱。
3.布置一些课后鉴赏作业
要求学生利用电视或网络,收集一条自己喜欢的合唱演出信息或音乐活动情况,介绍一首自己喜欢的合唱歌曲等。
4.组织班级间的合唱比赛
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既能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又能为学生展示艺术才华提供舞台,班级间的合唱比赛让合唱唱响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提高了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合唱的魅力。
(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合唱的乐趣
1.化简为繁,享受音乐美感的乐趣
开始教师可选择一些合适的歌曲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创作。如在歌曲的长音处加入节奏或衬词进行伴唱、给歌曲加上引子或尾声等,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体验你唱我和的氛围,逐步掌握合唱中的音准,享受音乐美感的乐趣。
2.轮唱过渡,体验声部交替的韵律
轮唱是向合唱过渡的特殊形式,其特点是各声部有规则的相互模仿,即后面的声部按一定时距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轮唱的前提是要唱熟歌曲旋律,把握好自己声部的节奏、音准,以使各声部保持独立和清晰,不受另一声部的干扰,为两声部不同旋律的合唱奠定演唱基础。笔者特地选用《保卫黄河》这首熟悉的歌曲来进行轮唱训练。先把主旋律唱熟,再在教师的指挥下练习轮唱,各声部在教师手势点到时才唱响。这要求教师对各声部乐句的起点要非常熟悉,且手势提示要准时、正确、到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让学生按教师指挥的特定手势学会控制力度,互相聆听、相互协调,做到有控制地歌唱,体验声部交替的韵律之美。
3.辅助教学,建立声部音高的记忆
没有音准,就谈不上声部的统一,没有声部的统一,也就谈不上声音的和谐。音准对于合唱来说太重要了。教师可利用乐器的固定音高辅助学生掌握音准,钢琴、竖笛、口琴、竹笛等都能用作音准辅助教学。如:在学唱歌曲中出现音准问题时就可用钢琴弹一弹音准,再跟着琴演唱;在学习歌曲的二声部时,可尝试让一部分学生用乐器来演奏,让学生在演奏过程中,领会音高的概念,另一部分同学则跟着演唱,然后再交换练习。
4.二度创作,绽放合唱艺术之花
合唱是一个由教师创新再由师生二次创作的体验过程。在伴唱和轮唱等学习训练过程中,师生就在互动合作中进行了二度创作。教师可根据歌曲的不同内容,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对作品演唱情感的处理,经过师生共同的探讨后,再让大家带着丰富的感情跟着教师的指挥进行演唱。同时还可配合钢琴及一些小乐器的伴奏,这能让学生充分表现作品的内在美和形式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利用摄录像设备录下学生的演唱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力求精益求精,让合唱艺术之花绽放。
总之,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有别于学生合唱队的训练,后者是满足学生个体音乐兴趣的学科课外活动,而前者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在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同时,也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实现师生互动合作,共同成长的新课改目标。
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中小学课堂合唱教学梯度渐进式研究,体卫艺专项2013-004。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邵祖亮.中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
[3]杨鸿年.合唱训练学[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